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就「正视七一游行市民的诉求」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今晚(七月三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正视七一游行市民的诉求」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我要多谢32位议员,就单仲偕议员的原议案和毛孟静议员、张华峰议员提出的修正案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除了我之外,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会先后代表特区政府就议员提出的意见及游行市民的诉求作出扼要的回应。


  首先,我要强调,特区政府清楚听到参与游行市民的声音,不论游行人数多少,不论游行的主题是什么,政府都会维护市民游行集会的自由,尊重市民以和平合法的方式表达意见的自由,正视市民的诉求。正如行政长官所说,我们会虚心聆听、分析这些诉求,也会认真研究、务实地改善施政。

  特区政府明白市民在多项民生议题上的诉求和期望。面对人口急剧老化、贫富差距仍然严重、以及社会民生很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政府的施政确实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本届政府上任一年以来,认真听取不同群体的意见,对於多项与市民福祉息息相关的具争议性议题不单没有回避,更勇於踏出第一步去探讨和处理。在多个民生范畴,这届政府真是勇於承担,稳中求变,突破固有思维,以务实的行动回应社会的诉求,在应对安老、助弱、扶贫的工作上可见一斑。我亦会代表特区政府对市民就房屋、医疗、环保等诉求作出扼要回应。

  先说在改善民生上的财政承担。以劳工及福利为例,政府投放大量资源,透过常规化的福利服务,协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2013-14年度的社会福利经常性开支是557亿元,比上年度修订预算的427亿元,大幅增加三成一。

  有增无减的财政承担背后,本届政府在过去一年间的工作重点是支援数以百万计的基层市民和有需要人士,正反映:一、我们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很明显的例子是推出长者生活津贴、设立扶贫委员会;二、我们敢於触碰具争议的议题,例如成立标准工时委员会及委托顾问全面研究退休保障的建议;三、敏於挑战固有思维,跳出框框,如积极研究「福利可携」的可行性,并就护老者津贴的建议展开研究工作;四、我们勇於作出突破性的决定和推出有效措施,例如致力制订贫穷线及推行广东计划。

安老
--

  很多游行市民及议员关心如何加强对有需要长者的经济支援,这亦是社会普遍的关注。为此,我们上任一年来,就率先争取落实长者生活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正是一项崭新的措施,填补高龄津贴和综合社会保障援助之间的一道夹缝,聚焦本港65岁或以上有经济需要的长者,加强对他们的经济支援。今年四月起,我们向合资格长者发放每月2,200元的长者生活津贴。至今,社署已向超过33万名长者发放新津贴,估计最终约40万长者会受惠。

  高龄津贴(即「生果金」)广东计划,亦是以「长者为本」,与时并进的措施,更是朝「福利可携」方向的一项突破性尝试。社署会在今年十一月或之前推出广东计划,让选择移居广东的香港长者无须每年返港,亦可领取高龄津贴。我们落实在广东发放「生果金」,取得实际经验后,亦会认真考虑在广东发放长者生活津贴。上星期五(六月二十八日),我亲自前往广州,与广东省民政厅及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官员会晤,为落实「广东计划」作好全面准备。

  我亦理解社会上很关注目前的安老服务不足,我完全认同现有制度和措施有改善的空间。过去一年以来,我们不断聆听民间和业界意见,积极考虑各项新猷以在服务层面加强安老配套。

  「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是香港安老政策的支柱。但如何妥善发展「居家安老为本」的配套服务,让大部分长者在社区颐养天年,是我们要急起直追的环节。为此,其中一个突破,就是今年九月开展第一阶段的「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社署会在八个选定地区发出最多1 200张服务券,服务券的价值高达每月5,800元。试验计划体现「钱跟人走」的概念,让长者灵活选择所需的社区照顾服务,并鼓励不同类型的服务机构加入市场,推动多元化长者社区照顾服务业的发展。

  我们会继续致力透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增加资助安老宿位的供应。由现在至2015-16年度,我们会提供约1 200个新增的资助宿位。我们除了会继续透过买位计划向私营安老院舍购买宿位和兴建新的合约安老院舍增加宿位供应,亦会继续物色合适选址兴建新院舍。就觅地建院方面,社署一直与各有关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以期尽可能於新发展及重建项目设立长者服务设施。我们已在八个发展项目内预留用地,用作兴建新的合约安老院舍。劳工及福利局(劳福局)亦正透过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的平台,积极与社福机构探讨如何更好利用非政府机构拥有的土地,通过重建或原址扩建,提供更多元化的津助和自负盈亏设施。

  本届政府对长者和残疾人士的关怀,亦体现於我们承先启后,争分夺秒扩大「二元计划」(即「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交通票价优惠计划」)的覆盖面。去年八月和今年(2013年)三月,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扩展至巴士和渡轮,让长者和合资格残疾人士享用每程二元的优惠票价。现时平均每天乘搭港铁、巴士和渡轮的受惠人次多达66万。2013-14年度的预算公帑开支达6亿元。我们会於明年上半年把计划扩至12岁以下合资格残疾儿童,并正探讨将计划扩展至专线小巴的可行性。

康复服务
----

  我留意到有市民要求加快兴建残疾人士院舍。我们一直透过长、中及短期规划,积极物色开设残疾人士院舍的合适处所。就此,我们正积极跟进重新发展屯门小榄医院旧址与观塘启能庇护工场及宿舍旧址,以期尽早在上述两个地点兴建综合康复服务中心;视乎技术可行性研究结果,两个项目共可提供约2 000个残疾人士日间和住宿照顾服务名额。根据现时规划,在2013-14年度至2017-18年度期间,社署已在14个发展项目中预留用地,兴建新的资助残疾人士院舍。连同从原址扩充计划所得的新增名额,预计将可额外提供2 713个院舍宿位。连串措施有助纾缓宿位供不应求的情况。

  此外,关爱基金分别於2011年起推出「为严重残疾人士提供特别护理津贴」,向受惠人士发放每月2,000元的津贴,及於2012年推出「为严重肢体伤残人士提供租用辅助呼吸医疗仪器的特别津贴」,向受惠人士发放每月最多2,500元的津贴,以纾缓他们的经济负担,从而协助居於社区有经济困难的严重残疾人士,获取所需的护理照顾和支援。另外,我们正积极考虑为使用辅助呼吸医疗仪器的严重肢体伤残人士提供额外支援,以购买与辅助呼吸医疗仪器相关的医疗消耗品。这点是积极回应了张超雄议员的关注。

扶贫
--

  多位议员提到扶贫问题,我理解协助基层人士和弱势社群是参与游行市民其中一个迫切的诉求。在扶贫事宜上,本届政府责无旁贷。在扶贫工作上,我们的态度是积极进取的。行政长官上任后第一时间成立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扶贫委员会,检视本港的贫穷情况和成因,制定相应政策,务求达致防贫和扶贫的社会效果,可以说是走出重要的一步。委员会会在今年内订定「贫穷线」,以助量度贫穷情况、协助制订政策和评估政策成效。设立贫穷线绝对不是扶贫委员会唯一的工作,扶贫委员会下设六个专责小组,从政策方面入手,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希望能够达致防贫、扶贫,促进基层市民向上流动的目的。

  与此同时,我们亦透过关爱基金推行各项先导计划。其中一个例子是研究在综援系统内提供更大的诱因鼓励健全受助人人士就业,从受助走到自强。有社会人士建议利用关爱基金推行储蓄户口试验计划,为已就业的综援受助人,储蓄在「豁免计算入息」安排下不获豁免的入息。当储蓄总额高於特定水平时,综援受助人便可获全数发放储蓄款项,并且脱离综援网。扶贫委员会辖下的社会保障和退休保障专责小组及关爱基金专责小组,正努力跟进有关试验计划的开展工作。

  另一个挑战固有思维的例子,是加强护老者支援的议题。我们认同,护老者津贴是可以探讨的做法,亦配合「居家安老」的政策方向。安老事务委员会已初步讨论「护老者津贴」的构想,而扶贫委员会辖下的关爱基金专责小组将会积极跟进这先导计划。

  事实上,关爱基金自成立以来,先后推出了19个援助项目,惠及多个不同群组,包括儿童、长者、残疾人士、病人、新来港人士和少数族裔等,成功识别未能受惠於现有社会安全网或政府短期纾困措施的群组以提供即时支援,至今已有十多万人受惠。新来港人士津贴计划则惠及接近20万人。
 
  关爱基金亦发挥其先导作用,协助政府考虑将确定有效的措施纳入恒常资助之内。其中,「资助未能受惠於撒玛利亚基金但有经济困难的医院管理局病人使用撒玛利亚基金涵盖的药物」项目,已於去年九月纳入常规资助(即撒玛利亚基金)。政府亦正研究将其他合适的项目纳入恒常资助,这包括为轮候资助学前康复服务的儿童提供学习训练津贴、为领取综援的租者置其屋住户提供津贴,以及为低收入家庭的全日制小学生提供在校午膳津贴。

  此外,关爱基金将再次推出「为居住环境恶劣的低收入人士提供津贴」项目,并将曾受惠於「为租住私人楼宇的低收入长者提供津贴」项目的长者纳入为受惠对象。有意见指现时居住环境恶劣的定义较窄,令有独立大门的「浻房」户未能受惠。因此,基金计划就这个让「N无人士」直接受惠的项目,放宽「环境恶劣居所」的定义,以惠及更多「浻房」住户。经优化的项目可望於今年年底前开展,初步预计受惠住户数目将超过7万户,即近20万人,涉及款项高达5亿元。可以说,我们的扶贫工作是一路向前的、不断深化的。

  为进一步纾缓在职贫穷,本届政府一开局就改善了「鼓励就业交通津贴计划」。由今年的津贴月份起,申请人可以选择以个人或住户为单位申请(即采用俗称的「双轨制」),而津贴的入息及资产限额亦同时放宽。以个人为基础的申请,最快已可由今个月(七月)起开始提交,申领今年一月至六月期间共高达3,600元的津贴。由於这放宽措施增加了计划的灵活性和开放度,我估计一定有更多基层劳动者会受惠,能进一步纾缓在职贫穷。

  另外,得到立法会财委会批出额外两亿元的拨款,劳福局在今年十月起改善短期食物援助计划,即俗称食物银行,包括延长受助人领取食物的受助时限至最多八星期。我们亦会把资助营运机构食物开支的金额增加一成,令营办机构有更大弹性,按服务使用者的需要,向他们提供不同种类和配搭的食物援助,务求这项支援基层的「及时雨」措施更加到位。

标准工时
----

  有议员提到标准工时立法的问题。我要强调,本届政府绝无回避标准工时的议题。我们在今年四月成立一个高层次包括政府、雇主及雇员代表、学者和社会人士在内的专责委员会,跟进政府早前完成的标准工时政策研究。委员会亦会在今个月召开第二次会议。正因为标准工时具高度争议性,需要全社会一起去讨论,委员会会务实地,以客观、深入的态度去审视这个对所有雇员,以至整体经济社会可能带来深远影响的复杂议题,厘定未来方向。

退休保障研究
------

  我们看到社会上有团体和人士要求香港订立全民退休保障。我相信大家都认同,退休保障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富争议性的议题,目前未有全面的社会共识,在立法会内亦有不同的意见。但特区政府不能,亦不会回避这个重要课题。因此,今年三月扶贫委员会辖下的社会保障和退休保障专责小组已委托周永新教授就香港的三根支柱退休保障计划进行研究以及提出改善建议,并会全面审视坊间的不同意见及建议方案,预料会在一年内有研究结果,让委员会决定未来路向。

房屋问题
----

  房屋问题是市民最关心的议题之一。这亦是本届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现时房屋问题的核心在於供应短缺。政府会采取供应为主导的方式,以达到其房屋政策目标。公屋是协助负担不起私人房屋租金的低收入人士解决住屋问题的主要方法。我们希望透过增加公屋的供应,协助符合申请公屋资格的市民,包括居住环境恶劣的合资格人士「上楼」。对於有迫切住屋需要的人士,房委会的「体恤安置」和「特快公屋编配计划」等安排可以协助他们。我们亦为受执法行动影响的租户提供临时收容中心和中转房屋,作为暂时的容身之所。

  就公屋供应方面,由2012/13年至2016/17年,政府已向房委会提供足够的土地,共兴建约79 000个公屋单位。中期方面,为满足社会对公屋的需求,我们亦会在2018年起的五年内,以合共兴建最少100 000个公屋单位为新产量目标。

  政府同样关注中低收入家庭对自置居所的需求。今届政府经已决定复建居屋及拨地予房协兴建类似资助出售房屋,把其作为公营房屋的核心部分。我们的规划目标,是由2016/17年起四年总共提供约17 000个新建居屋单位,并於其后每年兴建约5 000个单位。首批於2016/17年落成约2 100个将於本年中动工,预计可於明年底预售。

  政府现正进行长远房屋策略检讨。检讨的课题包括确立社会上特定群组(例如居住环境恶劣的住户、长者、非长者单身人士、年轻人及首次置业者等)的住屋需要,以及订立这些需要的缓急次序;评估公屋轮候册情况和研究善用公屋资源的方法;检讨及推算公营及私营房屋的需求,以拟定供应策略。政府会於今年九月发表长远房屋策略的谘询文件,其后展开三个月的公众谘询。

改善公共医疗
------

  部分游行市民要求改善公共医疗,包括缩短专科门诊的轮候时间。导致专科门诊诊所轮候时间有所延长,主要是由於本港人口老化,患上慢性疾病的人口比率会随之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渐增加。另一方面,公营医疗界别人手不足和部分医院的地方局限,亦限制了医管局提供服务的能力。在今年度,医管局会设立新症诊所和增加医生诊症节数,以便额外多处理13 000个专科门诊个案。随医科毕业生的人数开始增加,医护人员人手短缺可得到改善。

扩建堆填区
-----

  就市民对堆填区的关注,环境局於五月公布的《资源循环蓝图》,正正提出大力推动源头减废,目标是於十年内减废四成,并提出将废物堆填的比例,由现时52%大幅减至22%。这些工作我们会大力推展。

结语
--

  主席,特区政府深明「民生无小事」。过去一年,我们迎难而上,在多项民生事务上听意见、做实事。但我们听到游行人士的声音,深明还要再加大力度改善民生。我想指出,本届政府很多民生政策的改革正在开展,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见成效,不能一蹴即就。这点我希望市民大众能理解。特区政府上下会同心合意,继续急民所急,竭尽所能为市民做实事。

  主席,我谨此陈辞。



2013年7月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0时39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