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出席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周年研讨会开幕致辞(只有中文)(附图)
******************************

  以下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今日(六月二十二日)出席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周年研讨会的开幕致辞全文:

William(麦子良会长)、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大家好。今日非常高兴出席二零一三年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周年研讨会(ACCA Annual Conference)的开幕典礼,有机会跟各位讨论一下业界朋友关心的经济及金融发展议题。

  今日大会的主题是「新政治领导下的经济变革」(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New Leadership),我想先谈谈我对美国几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看法。

  过去一周,美国联储局有关六月份议息会议的公布引起了全球关注,就量化宽松政策伯南克主席指出,若美国经济和就业数据在未来数月的变化一如他们预期,联储局可能会从今年稍后时间开始减少买债规模,至明年中停止买债,言论立即引起环球市场不少震荡,认为这次是联储局以历来最清晰的语调定下「退市路线图」。市场的反应,是否过敏?我以往已多次指出,市场是不会等到政策决定了才作出反应。只要有任何退市迹象,市场便会即时作出反应,并从息口上升反映出来,带来市场波动。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大规模实施量宽,可以说是联储局根本性地改变了货币政策的游戏规则,超出了传统功能范畴及操作模式。

  过去四年联储局的一举一动实对环球资产市场价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约万亿的量宽对实体经济究竟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却仍尚待观察。虽然美国经济最近渐露复苏的苗头,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和国内消费渐渐好转下,本土经济开始有复苏的迹象,但我并不认为这全是量宽措施带来的成效。事实上,美国实体经济近年亦不乏亮点,譬如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美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美国制造业亦出现了重返本土的趋势,相比量宽措施,这些实业发展才是美国就业及实体经济重拾增长的更根本的原因。

  至於另一个大规模实施量宽的主要经济体--日本,自首相安培晋三上台后大幅度推行量化宽松措施去刺激经济以来,日本国民对经济似乎能重拾一定程度上的信心,社会亦开始弥漫相对乐观的气氛,目前看来日本推出量宽措施为经济摆脱经年的通缩带来了有利条件,可是这是否意味当地实体经济能重拾升轨却有待观察。

  香港是一个开放、外向型经济体系,容易受外围经济表现以及世界主要经济的货币及财政政策影响。简单地说,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政策能让香港整体经济受惠,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当然会对我们带来一些好处,不过,量宽措施更主要的影响似乎是造成了资产价格上涨,对本港及其他新兴市场带来的影响弊多於利。以美国多次推出量宽措施为例,虽然令全球股市以至本港地产价格大幅攀升,然而全球股市包括港股的股市集资活动却未见活跃,究其原因是量宽政策并未能增加企业对经济前景的信心,甚至未能释除他们的忧虑,所以量宽措施引致资产泡沫所带来的财富效应究竟有多大实在很难说;相反地,量宽措施为香港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巨大不稳定性却是显而易见。

  环观整体外围经济环境仍然波动,美国虽然近期楼市和劳工市场持续改善,但经济复苏的根基仍然未稳固,其他先进经济体的基调仍然疲弱,例如欧洲债务危机情况仍然有待改善,而亚洲方面的表现亦常现反覆。

  幸好,内地经济至今保持稳健增长,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更是越来越密切,《内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为以香港为基地的外资公司带来进入内地市场的商机,而国家「十二五」规划历史性地把香港特区独立成章,显示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的深广度发展,今时今日,中港两地在金融以及贸易与服务业等实体经济环节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近年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相对放缓,内地经济发展模式亦正经历从出口及投资带动,转为由内需主导,并且追求「又快又好」、均衡的经济增长,对於新一届中央政府继续推行金融改革、促进经济转型的决心,我充满信心。

  最近,社会热烈讨论香港经济增速放缓,内地城市崛起,令彼此差距缩小的环境下,香港如何能保持国际竞争能力。香港政府一直致力维持经济竞争力和活力,面对全球竞争激烈,我们必须巩固现有优势,当中包括香港是最自由的经济体系,拥有优越的法治及司法独立体系、国际市场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低税率及简单税制,以及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香港顺理成章地成为海外资本进入内地、而同时让内地资金走向世界的第一站等等。虽然这些竞争优势是耳熟能详,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正是香港最核心的优势,使香港各行各业都能集中在最高增值的服务环节上发展,并向全世界展示香港是一个人才汇聚、多元文化的社会,因此,我们会致力提升经济多元化、加强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留住人才,并且保持香港的开放性及文化的多元性,让我们能快速地应对世界的变化,保持本港的整体竞争力。

  当然,创新能力也是竞争力的核心成分,评估创新能力在乎能否在经济环境急速变化中拥有高效的应变能力,同时为经济带来最高的增值。然而创新能力却不一定需要表现在新兴产业的建设上,产业多元化本身也不应是高竞争力的指标。一个地区的产业多元化的程度,往往可以从该地区的先天优势再加上从市场竞争中发展出来的经济结构上反映出来。事实上,创新能力也可以通过寻找新的增长机会,在现有的产业里发挥出来。

  以香港的金融业为例,我们不断寻找新的机会,从昔日引进红筹、国企股(H股),以至作为国家的试验田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例如在二零零四年香港银行首次推出为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二零零七年首次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我们推出的人民币离岸产品亦屡屡创新,就以二零一一(实为二零一二)年为例,二月首只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ETF在香港交易所(港交所)上市、七月首只RQFII A股ETF推出,并在港交所上市、九月香港交易所推出人民币货币期货、十月两只香港股票ETF分别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以及首只离岸人民币交易股本证券以创新的双柜台形式在香港上市、十一月首批以港元计价的RQFII A股ETF窝轮正式挂牌交易,还有十二月首批以人民币计计价的RQFII A股ETF窝轮正式挂牌交易,这些例子都证明香港金融业一直展现出很高的创新能力。

  在贸易及投资服务方面,面对国际的剧烈竞争,香港的商界也自强不息、不断创新,从传统的转口贸易,一直朝成为现代化的全球供应链商方向发展,目前,出入口贸易一直保持占GDP两成的比重,这正是香港最近十多年经济的新亮点,为香港创造大量的财富,同时再一次证明香港商人的灵活性和国际人脉关系。

  一如以往,今日香港面对国际上激烈的竞争,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正视及努力。政府的角色在於维持香港的人才结构,培养具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并致力提供充足的土地、房屋以及完善的教育配套来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把香港建设成为宜居的城市,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能视香港为他们的家。虽然外围环境仍然充满变数,但香港乘国家经济发展持续增长,在金融领域上两地良好的合作基础上优势互补,抓紧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积极与内地合作,并且把握全球经济动力核心逐渐转移至亚洲,向外推广香港的金融市场、发展金融基建以保持世界接轨,香港必能受惠於亚太区的发展机会,互惠发展,共创双赢。

  谢谢!



2013年6月22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9时55分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