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出席邻舍辅导会「变奏下的思维-专业实践研讨会」开幕礼致辞(只有中文)
******************************

  以下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今日(六月二十一日)出席邻舍辅导会「变奏下的思维-专业实践研讨会」开幕礼的致辞全文:

曾医生(邻舍辅导会副主席暨教育委员会主席曾繁光医生)、董总干事(邻舍辅导会总干事董志发)、陈教授(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陈丽云教授)、CK(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罗致光博士)、Christine(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行政总裁方敏生)、古先生(中英剧团艺术总监古天农)、各位同工、各位嘉宾:

  我很高兴为邻舍辅导会主办的「变奏下的思维-专业实践研讨会」揭幕。其实,当邻舍辅导会的董志发总干事去年年底邀请我参加今日的活动时,我已觉得这个主题很有意思。

  变奏,原本是音乐上的术语。每一首乐曲都有主题旋律,变奏就是在原旋律基础上,加一些修饰或变化,使原乐曲具有更多元、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听起来和演奏起来更多变化。同样地,社会工作是「以人为本」的专业,社工专业发展的历程,绝对要因时而「变」和恪守「不变」宗旨。社工坚持「不变」的原旋律,即是对弱势社群的承担、竭力协助受助人充能、助人自助。同时,社工要求「变」,是顺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变化,因时制宜,以便更好协助弱势家庭和个人走出困境。

  政府在社会福利的承担和发展上,亦要恪守「不变」的原则和敢於「求变」。我相信,香港的实力,除了展现在文化和经济上,也应体现在对弱势社群的关顾。因此,完善的福利配套,也是「软实力」的表征。政府投放大量资源,透过常规化的福利服务,协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二○一三至一四年度的社会福利经常性开支是557亿元,比上年度修订预算的427亿元,增加三成一。

  不过,面对人口急剧高龄化、贫富差距仍然严峻、家庭的功能面对挑战等变化,自新一届政府去年七月上任不足一年以来,我们采纳不少业界和服务使用者提出的意见,推出一个又一个崭新而具前瞻性的措施,支援数以百万计的基层和有需要人士。我希望藉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政府过去不足一年以来,在安老和助弱的工作上的「变奏」措施。

安老

  先说安老。「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是香港安老政策的支柱。但如何妥善发展「居家安老为本」的配套服务,让大部分长者在社区颐养天年,是我们要急起直追的环节。为此,其中一个「变奏」,就是今年九月开展第一阶段的「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社会福利署(社署)会在八个选定地区发出最多1 200张服务券,服务券的价值达到每月5,800元。试验计划体现「钱跟人走」的概念,让用家灵活选择所需的社区照顾服务,并鼓励不同类型的服务机构加入市场,推动发展多元的长者社区照顾服务业。我欣悉计划获得29个非政府机构及两个社会企业营运共62个合资格的认可服务提供者参与。

  不过,能让老友记真正安心居家安老,关键不只是公共资源的投放,亦不只是专业而有爱心的社工同工,还有老友记背后不离不弃的照顾者。扶贫委员会下的关爱基金专责小组,亦会研究开展「护老者津贴」先导计划,配合和加强居家安老服务。

  本届政府推行的另一项安老措施的重大「变奏」,是设立崭新的「长者生活津贴」。我们明白现时本港部分长者,确实需要经济支持。毕竟生果金并非为解决长者经济困难而设。至於综援,则主要为协助面对经济困难的家庭应付基本生活需要,未必适合一些希望自给自足的长者。长者生活津贴的设立正是要填补当中这一道夹缝,聚焦本港65岁或以上有经济需要的长者,加强对他们的支援。今年四月起,我们向合资格长者发放每月2,200元的长者生活津贴。目前已有超过31万名长者获发新津贴,预计约40万名长者会得到经济支援。

  高龄津贴(即生果金)广东计划,亦是以「长者为本」,突破框框的措施。社署会在今年十一月或之前推出广东计划,让选择移居广东的香港长者无须每年返港,亦可领取高龄津贴。我们落实在广东发放生果金,取得实际经验后,亦会认真考虑在广东发放长者生活津贴。

助弱

  香港社会整体富裕,但仍有不少人生活困难。因此,特区政府重设扶贫委员会,并由政务司司长领导,全面检视本港的贫穷情况和成因,制定相应政策,务求达致防贫和扶贫的社会效果,可以说是重要的一步。委员会会在今年内订定「贫穷线」,并会从政策方面入手,希望能够达致防贫、扶贫,促进基层市民向上流动的目的。

  讨论、完善政策之余,我们亦会尽量优化现有的措施,令基层朋友的生活持续得到改善。为进一步纾缓在职贫穷,本届政府一开局就优化了「鼓励就业交通津贴计划」。由今年的津贴月份起,申请人可以选择以个人或住户为单位申请,个人申请表及简化的住户申请表现已在全港70多个地点派发,并可以在劳工处网页下载。以个人为基础的申请,最快可於下月(七月)提交,申领今年一月至六月期间的津贴;合资格人士每月工作不少於72小时可领取每月600元的津贴,而每月工作不足72小时但不少於36小时,则可领取每月300元的津贴。

  众所周知,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综援计划)的目的,是为面对经济困难的家庭和人士提供最后的安全网,以应付基本生活需要。综援计划是香港社会保障系统重要的一环,我们如何为综援计划引入一定的弹性,鼓励有工作能力的受助人就业呢?有社会人士建议利用关爱基金推行储蓄户口试验计划,为已就业的综援受助人,储蓄在「豁免计算入息」安排下不获豁免的入息。当储蓄总额高於特定水平时,综援受助人便可获全数发放储蓄款项并脱离综援网。扶贫委员会辖下的社会保障和退休保障专责小组及关爱基金专责小组,已分别讨论这项建议,并且表示支持。我们将跟进有关试验计划的开展工作。

  今天下午,我的同事会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以推行一系列措施,由今年十月起优化短期食物援助计划,包括延长受助人领取食物的受助时限至最多八星期。由於食品价格上升,我们给予营运机构食物开支的资助额会增加一成,令营办机构有更大弹性,按服务使用者的需要,向他们提供不同种类和配搭的食物援助,并使这项支援基层的「及时雨」措施更加到位。这些都是政府聆听民间(包括在座不少朋友)的意见后,勇於推出优化扶贫措施的例子。

福利设施用地和人手

  近年多项福利服务有崭新发展,与时并进,全因不少社福机构勇於实践新思维。不过,由於土地和人手紧绌,有些服务的发展往往受到窒碍,因此用地和人手的规划至为重要。作为劳工及福利局局长,我最关心和关注的是社福用地,尤其是院舍方面短缺的情况。

  在纾缓处所短缺的问题上,多得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和多个社福机构的配合,我们开始了一项跨界别、跨政府部门的计划。劳福局与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及社福机构,正积极研究如何更有效鼓励非政府机构释放其持有的土地,通过重建或原址扩建,以提供多元化的津助和自负盈亏的福利设施。我们会积极考虑更灵活运用奖券基金,以及如何更适切为土地持有人在规划或发展过程中提供协助,以减少机构考虑重建或扩建计划时要「跑衙门」的障碍。这是本届政府打破框框的崭新工作方向。

  福利服务是「以人为本」的工作,因此稳定的人力资源供应对社福服务的持续推行尤其重要。劳福局现正与社署及有关培训机构,积极商讨如何为有志的年青人,安排在职培训课程,以协助他们在安老服务单位/院舍觅得合适工作,在边学边做的环境下接受多元技能护理训练,取得相关资格,按照职业路线图发展个人事业。此外,教育局及资历架构秘书处亦正就安老服务行业联系持份者,共同推动资历架构。我期望连串政府、社福界和学界协作的措施,不仅有助挽留人才,更为新一代开拓一条关爱为本的事业大道。

  在香港,福利服务主要由非政府机构提供,比率高达百分之九十,是「政府推动,民间主导」社福服务模式的典范。即使面对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迁,你们一直都是政府推展社福服务的重要伙伴,对促进社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展望将来,我们定必再接再厉,与我们的社福伙伴一起合作,致力提供更优质、更到位的福利服务。

  我衷心希望大家就社福服务如何「变奏」,做到以人为本,贡献你们的真知灼见,使今天的交流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多谢各位。



2013年6月2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0时3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