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七题:私家车数目增长
**************

  以下为今日(五月二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胡志伟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运输署的统计数字显示,登记私家车的数目由二○○八年的421 062架上升至二○一二年的494 646架,四年间增加73 584架,占同期的登记车辆总数增幅的90%。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附表一所列的道路/路段的设计容车量;过去三年,该等道路/路段:(i)平日早上繁忙时间(即上午七时三十分至九时三十分)的平均每小时行车量、(ii)平日晚上繁忙时间(即下午六时正至八时正)的平均每小时行车量、(iii)平日早上繁忙时间的行车量/容车量比率,以及(iv)平日晚上繁忙时间的行车量/容车量比率;过去三年,有没有推行改善措施纾缓有关道路/路段的挤塞问题,以及有否评估该等措施的成效(按附表一列出);

(二)过去五年,每年新登记的私家车当中,以香港永久性居民、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及公司名义登记的数目分别为何;及

(三)有否研究推行任何措施(例如在繁忙路段实施电子道路收费、限制车辆牌照的有效年期,以及推行更多措施善用现时的公共交通网络),以应付私家车的数目不断增长所带来的问题;如有,每项措施的详情为何(包括有否进行顾问研究、研究的结果,具体措施的预计实施年份和涉及的开支等)?
 
答覆:

主席:

  就胡志伟议员问题的各个部分,我的答覆如下:

(一)有关道路及隧道的最高容车量及繁忙时间的交通流量,可参阅附表二。需要指出,容车量和流量数据的比较,不能反映实际路面交通情况,在交通繁忙的情况下,有关道路及隧道的实际车流可能受路口交通灯号或下游道路挤塞所影响,以致其容车量未能尽用,行车量未能提高至有效率的水平。在某些因交通繁忙而引至有车龙现象的路段,附表二的交通流量数字亦未有将车龙计算在内。

  至于二○一二年的车流,因资料尚在最后整理中,预计数据要到二○一三年年中才完备。

  至于改善措施方面,我们除了因应个别路段出现挤塞而作出小型道路改善工程外,过去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付交通挤塞的情况。

  我们鼓励市民出行时使用公共运输服务,而目前使用公共运输服务的比率已达九成。在交通工具方面,香港的公共运输系统以铁路为骨干,每天铁路载客量超过450万人次,占公共交通乘客量约四成。

  发展铁路运输,可以疏导大量人流,纾缓道路挤塞,减低车辆造成的空气污染。因此,在长远的公共交通及运输规划上,我们会以铁路为主,巴士为辅。我们正全速兴建五条新铁路(即西港岛线、南港岛线(东段)、观塘线延线、沙田至中环线及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预计于二○一四至二○二○年间陆续落成。届时,铁路网络会覆盖香港逾七成人口居住的地区。

  在巴士服务方面,运输署正联同专营巴士公司着力推动巴士路线重组。除了每年恒常推行各区路线发展计划外,运输署亦正与专营巴士公司采用「区域性模式」,以地区/区域而非个别路线为基础去重组巴士路线,以善用资源。在区域性模式下,重组计划可能涉及缩减重叠或使用量偏低路线的班次、更改其路线和取消或合并有关路线,以及增设新的巴士转乘安排或改善现有的转乘安排,使增加路线选择及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转乘优惠。当新的铁路线落成启用时,运输署会加大力度重组专营巴士及其他路面公共交通服务。与此同时,运输署和专营巴士公司在可行情况下也尽量减少在繁忙路段上行走的巴士班次。于二○一二年,我们已在中环、铜锣湾一带繁忙路段及弥敦道减少超过700巴士架次。

  另一方面,我们透过运用科技管理交通及持续推行交通管理措施,减少交通挤塞。例如,我们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程式向乘客及驾车人士提供实时交通资讯及路线搜寻服务,方便他们及早计划所选用的路线。我们在新界通往九龙各条主要干道的分流点前已安装行车速度屏,向驾车人士显示通往九龙的道路的交通情况,令驾驶人士可利用实时交通资讯帮助他们更有效率地预先计划驾驶路线。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在各区实施各项交通管理措施,例如巴士优先使用道路计划、行人专用区、上落客货管制措施及区域交通控制等等。

  我们一直监察上述措施的成效并会继续以多管齐下的方式,加强交通管理,以纾缓交通挤塞情况。

(二)现时,运输署的车辆登记册中的登记车主分为「个别人士」及「非个别人士」(组织、机构等)两个类别。在过去五年期间,新登记私家车的登记车主统计资料载于附表三。

  在登记车主为个别人士的类别中,运输署并没有以申请人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作分类统计。

(三)至于应付车辆增长方面,我们一直密切监察车辆数目及行车速度,以便能尽早发现及决定是否需要推行措施去抑制过量的车辆增长。过去我们曾实施财政措施以控制车辆增长,包括调整车辆的首次登记税及每年牌照费。二○一一年,我们将私家车首次登记税各税阶的税率提高约百分之十五,以控制私家车增长,纾缓交通挤塞。增加登记税后,我们观察到二○一二年领牌私家车的增幅已有回落,私家车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同期香港的整体平均行车速度大至维持平稳。我们暂时无计划限制车辆牌照的年期。

  我们亦有研究收费措施去改善道路交通流量分布,较早前提出利用调整隧道收费去改善过海隧道交通流量分布的建议,便是最近期的例子。我们透过顾问研究,寻求一个能兼顾财政及法律可行性的方案。我们在二○一○年底就顾问研究结果及建议进行了公众谘询,因应公众谘询收集到的意见,我们对顾问提出的收费调整方案作出修订,并刚于本月初就建议的收费调整方案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公众谘询。修订收费调整方案的顾问研究费用约八十万元。

  至于电子道路收费,目的是透过收取一些繁忙道路使用费来调整车流,从而舒缓交通挤塞。有关电子道路收费的倡议,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有初步提出,但是一直以来社会上意见纷纭。就是否推行电子道路收费,我们须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有否替代路线让驾驶者可以绕过收费区域,以免被迫缴费。任何建议方案,除了技术上及交通管理上可行外,还需取得社会共识。就这些问题,我们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2013年5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4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