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环境局局长会见传媒答问全文
*************

  以下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五月二十一日)出席电台节目后,就「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与传媒的答问全文:

记者:万一焚化炉的官司输了,政府会怎样做?是否代表十年后所有垃圾都要用堆填方式处理,还是如果石鼓洲这个地点输了(官司),会考虑另一个选址,即屯门,后是怎样?

环境局局长:我希望传媒都可以帮忙做些公众教育,因为全世界都不用焚化炉来形容这科技,大家都是用转废为能的设施,南韩称它为资源回收中心。这正正是概念上的演进,大家都有不同的科技和思维。基本上,蓝图内讲述任何先进城市,除减废回收外,转废为能以至堆埋都是必须有的设施,特别是在地小人多的地方,或者是先进的城市和经济体系,它们转废为能的比例是越来越高,较堆埋的比份更大。香港这次的蓝图是基於我们现在的状况,我们认为有不同地区的考虑,我们建议的比例是增大回收至百分之五十五,另外剩余的部分一半是转废为能,另一方面是堆埋。基於现时的官司仍未有判辞,所以我们暂时持观望态度,不适宜评论太多。但对香港长远来说,转废为能的比例对香港是适当和有好处的。

记者:若果官司赢不到,即焚化炉不能建成,是否那四成减废目标便没有可能在二○二二年做到?

环境局局长:你这问题是讲得对的,因为我们如何能做到减少四成堆埋的比例是需要多方面的合作,这是进取的,但我们认为如果各方面都能配合是可行的,是适合香港长远发展的好处。源头减废是重点,但等同其他城市和经济体系,转废为能这设施能大量将废物压缩空间,同时产生可再生的都市能源,能有多赢的局面。如果没有这设施,我们讲的是每日三千吨废物的分别,三千吨是一个很大量的数字。现时全香港每日的厨余有三千多公吨,大家知道这个量未必能用其他方法容易地代替。

记者:如果万一官司输了,要达到减废四成的目标,是否需要另找地方兴建一个转废为能的设施?

环境局局长:这方面因官司暂时仍未判决,我们暂时未必需要太多评论这方面的问题。这个官司结果应会很快揭盅,我想我们可视乎结果再讨论。

记者:但其实都有设定目标,为何不能先做两手准备,先想好后,因为你已预设目标?

环境局局长:我想有几方面,我们在源头减废方面,「惜食香港」以至回收,其实世界上一些相近的经济体系,这些都是有限额的。譬如我们比较回收率,香港现时是百分之四十八,我们现时的目标是希望在几年间升至百分之五十五,但是相比於台北市或南韩,它们经过了二十年努力,现时的回收率已达到六成左右。百分之五十五和百分之六十相差较为轻微,但其实因为它们做了二十年,所以能做到这比例。我们看到减废和回收,就算我们有其他经济诱因和配套,其实也是有限额的,一定要有其他配套才能更有效,所以我们这蓝图是讲述一个较为乐观,但是一个我们认为有机会做到的状况,令大家可以明白各方面为了社会的废物管理长远效益,各方面也需要有贡献。

记者:你刚才提到家居厨余占整体(废物量)的七成,其实小组讨论收费模式时,家居优先是否你们倾向的方案?

环境局局长:客观来说,香港的厨余量整体是约每日三千五百公吨,约七成是来自家居,即大家的家庭;另外约三成,约每日一千公吨是来自工商业界。但刚才也谈及我们对工商业界的担忧,过去五年由每日五百公吨变了一千公吨,升幅很大,所以大家也要留意这方面的客观数据。至於大家讲的废物按量征费,刚才提及我们已交予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它会有一个委员会,看看如何由下而上集合社会的共识,订立各方面的细节,包括如何征费、配套,或如何订定收费标准。由於现时香港没有本地农业,厨余的出路相比台北市或首尔的难度高很多。当然政府不能太急进,但要尽快提供配套,包括现时屋恏可以申请在地厨余处理设施,我们预计香港有五十多个屋恏可以进行这工作。另外,我们会加紧兴建中央厨余处理设施,即有机资源回收中心,(这中心)会有两个,落成后每日可处理共五百公吨(厨余),这些需要时间去作出配套。但透过按量征费,希望各方面鼓励回收和减废。若厨余方面能进行(回收)是有帮助,但厨余方面暂时来说短时间未必全香港人可以做到,但这状况仍然可以接受,因为收费水平是可以大家共议和有微调空间。

  在蓝图里,我们主要提及了很多工商业以至市民相关的议题,这是文件的聚焦。但大家明白,香港在建筑废料方面的量不少,占堆填区平均四分之一,大约百分之二十五。虽然现时建筑废料有九成以上进行分类及作为填料,剩余量占堆填区的量仍然很大,所以文件亦提出这方面的关注,我们亦加紧与业界商讨如何对症下药,减少建筑废料的问题。未来十年是香港基建建筑方面相当蓬勃的时期,所以大家的关注是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正进行几方面工作,一方面会检讨建筑废料按量征费的标准;另外,透过与业界,包括建造商会、香港绿色建筑议会,大家商讨如何从各方面减少建筑废料的产生,多管齐下,希望减少建筑废料的产生,这方面多谢大家的意见。

(请同时参阅答问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3年5月21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7时18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