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政务司司长出席「2012年香港最佳新闻奖」颁奖礼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今日(四月二十九日)下午出席香港报业公会「2012年香港最佳新闻奖」颁奖礼的致辞全文:

李祖泽会长、甘焕腾主席、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我非常高兴今日首次出席这个一年一度的最佳新闻奖的颁奖典礼,与在座这么多的新闻从业员聚首一堂。首先我在这里恭贺稍后会得奖的各个得奖团体。

  我想,每一次这类颁奖典礼的重点都会放在一些独家新闻的得奖者,但我想在这里特别表扬在这次得奖者中有两个类别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第一,就是「最佳标题」,Headline;第二,就是图片类别。

  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两个类别会令我印象深刻呢?就是因为我们在政府工作,如果有一些新闻要发出,其实我们都会猜测明天报章的「头条」会是怎样写?

  因为「头条」对于读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经过报摊时当一看到这份报章就着某一条新闻的「头条」就会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甚至还未有时间看内容,已经下了一个结论,就是究竟这个报道是什么性质。

  至于在「图片」方面,大家会更加明白,我们时常都说一帧好的相片是胜过千言万语,所以在过去一段日子,我对于香港的摄影记者都是特别支持的,有几次都出席了他们的周年颁奖活动。

  同样地,今次获奖的团队亦很多元化,我刚刚才知道,由我任主席的西九文化区都有积极参与这一次的颁奖礼和这一次的评审工作,所以Mr Michael Lynch今日亦在座。

  今次涵盖既有一般的新闻报道,亦有经济、文化、科学方面的报道,所以可以说是为这个一年一度的最佳新闻奖注入了多元化的内容。

  香港是一个先进的国际都会,通讯发达必不可少,当中各传媒机构包括我们很重要的文字传媒,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香港出版的报纸有几十份,连同杂志更是不计其数。今天的颁奖典礼标志着香港有不少出色的记者、编辑和报社,我们的新闻事业不但产量丰富,而且以质取胜。

  我们回顾欧美的新闻发展史就可以看到,报业是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兴起的。伴随经济、政治发展,社会对资讯的需求亦大大增加;报纸既要满足民众的需求,也要发挥先导作用,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

  现今社会对资讯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这不仅是对事实报道的需求,还有是对复杂的时事、对各种主张和政见的深入分析的需要。而这恰好是传统报纸最擅长的工作,因为他们是能够去搜集资料,访问不同的人士,铺排出不同的意见,然后帮助读者作出他们自己的看法。但最重要的是,我留意到好像今日的场刊所说:评论是自由的,但事实是神性的(Comment is free but facts are sacred),我深信各位在座的报业仝人一定会坚守这个重要的原则。同时间能够做独家的新闻,甚至是一些揭秘式的新闻,我觉得这亦是报纸的「天职」。所以今日得奖的某一些独家新闻,虽然未必是我们很乐见,但我觉得他们都是在扮演传媒的天职。

  香港对于今天的资讯有着同样的需求,但正如刚才甘主席所说,在新媒体--特别是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之下,报业正面临大众阅读习惯和接收资讯模式转变的威胁。这并不单香港是出现的这样的情况,其他地方也一样。在座各位都是很资深的报业界人士,所以我相信你们对这个问题一定是非常掌握,也对于日益变化中的威胁有你们的对策。

  最近有同事告诉我,不要看那么多新闻,因为有一位瑞士作家最近不断写书写文,鼓励人不要看新闻,而他自己亦已经四年没有看新闻了。为什么呢?他认为新闻都是充斥着一些负面消息,令人越看越消沉。美国亦有一项对当地三大电视台的半年调查,亦发现了负面消息占了61%,正面的只有15%。社会对于这类负面消息的偏好似乎是有它的科学根据。一位芝加哥大学的神经学家发现,人接收到负面消息时,脑电波比接收到正面消息时更为活跃。

  但我却觉得,无论是这位瑞士作家,或是其他因为太多负面消息而不看新闻的人士,可能是属于「斩脚趾避沙虫」。我觉得负面的消息亦应该去探索,究竟它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但同时间,我希望各位报业的朋友亦可以在你们的版面中找出一些版面来报道一些正面的消息。

  我记得在我出任社会福利署署长期间,曾经与一份报章合作,因为他说:你作为社署署长,每一天一定会接触到一些好人好事,一些小人物但很乐意关怀身边的人,能否把这些资料给予他们,让他们能够可以在他们的报章中作一些「好人好事」的报道。我就非常乐意做这方面的工作。其中有一条新闻是这样的:因为当时正值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经济不景,在一个庇护工场里,竟然有一位是五星级酒店的厨师,因为他在金融海啸后酒店业不景而被裁出来的,他去了这个庇护工场当一名厨师,煮饭菜给这个庇护工场内的伤残人士食。但他觉得他必须敬业乐业,所以他把在五星级餐厅内的菜谱,用很简单的原材料煮给这些伤残的小朋友食。他告诉我们,其实他做下来后,发觉这个工作较在五星级餐厅内更有意义,所以他一直留在庇护工场里工作。我记得当时我就推介了这位人物给报章作一个「阳光故事」的报道。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每一个都想生活得更健康,应该多接收一些正面的信息,以积极的态度生活。人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我作为读者也好,作为政府官员也好,我都希望报章上有更多关于好人好事的报道,为我们的读者带来一些鼓舞和希望。但我必须在这里最后强调,上述说话并不等于是影响传媒的报道自由;亦不等于是我要求报章需要做一些唱好的工作,正如我所说,传媒的「天职」就是去寻求事实,然后让广泛的民众能够知道,所以只要抱着客观的报道,追求事实,帮助社会去了解社会上的人和事,我觉得这就是传媒对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

  最后,我在这里再次恭贺今日获奖的各个团队,我相信大家不单止是为获奖而高兴,而是因为你们的工作获得很多人的认同,我亦在这里祝在座各位工作愉快、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2013年4月29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6时57分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