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全文
****************

  以下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教授今日(二月八日)就改善三条过海隧道交通流量分布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各位新闻界朋友,运输及房屋局今天将改善过海隧道交通流量分布建议措施的谘询文件正式发表。我们有三个月的公众谘询期,直至今年五月七日。

  这份谘询文件已经上载到网页,今天我们亦将这份文件及其他资料,送交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因为稍后在下一次会议,我们正式向委员会交代有关情况。

  新闻界的朋友或许都知道,在二○○八至一○年,当时政府委托了顾问公司,就如何合理使用过海隧道进行研究,全面分析影响三条过海隧道交通流量分布的因素,并因应三条隧道的位置和连接道路的容车量,找出三条隧道最理想的交通流量。这是顾问公司当时的一个目标。

  有关的顾问研究,以及结果和建议,於二○一一年首季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公众谘询。在进行公众谘询期间,我们并谘询了各主要的持份者,包括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交通谘询委员会、相关区议会、学者、专家及运输业界。在谘询期间,大致上一般都赞同,如果要达致三条过海隧道交通流量分布的改善,我们调整隧道费是先决条件之一。部分人士,特别是运输业界和立法会议员,比较关注对公共交通车辆的影响,所以希望能够冻结公共交通车辆方面的收费,并尽量减低隧道费调整对货车的影响。根据上次公众谘询的意见,我们亦都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以及作出一些模型的推算,并因应所收到的意见,修订部分顾问公司提出的收费调整方案,以回应社会上和业界的诉求。
  
  现时,我们制订了三个我们认为可行的方案。这三个方案都有共通点,以东隧减费、红隧加费(即「东减红加」)作为一个大前提。我们强调红隧需要加费,因在过去两年经过顾问专家多番论证,结论是若不增加红隧收费,红隧的交通挤塞是不会得到纾缓。我们的目标是纾缓红隧的挤塞情况,标准是令到车龙有实质的减少,而减少之后,是不会影响到非过海的交通。

  而且,三个方案都是会带来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主要来自驾车者时间的节省,乘车者,包括公共交通公具的乘客,时间的减省,驾车者开支方面可以节省,维修费亦都可能减少一些。还有一些其他不能完全量化的影响,譬如空气质素可以改善。

  能够量化的,我们其实都计算了经济效益,三个方案都是可以每年节省,或者带来效益就是五亿以上。详细的数字在我们的谘询文件,是有交代的。

  这三个方案都没有涉及西隧。西隧的问题……虽然其设计的行车量仍有剩余,但是考虑了其连接道路的挤塞情况,特别是位於中环方面,以及在早上或者黄昏时段的挤塞情况,目前实际上可以容车的数量,已经饱和了。所以我们认为,要待中环湾仔绕道通车后,该地带的交通有所改善,可能是一个契机,可以再看看西隧的流量方面,如何可以作进一步的改善。

  以下我会简单介绍三个认为可行的方案:

  第一个方案,我们在文件列为方案A。东隧私家车收费减五元,其他类别车辆的收费相应调低;红隧方面,私家车收费加五元,其他类别车辆的收费亦都按照资源管理为本的原则相应上调。资源管理原则,大致上,是指合理地反映各类车辆占用路面空间的比例及损耗路面的情况,这是一个经济学上的依据,较大车辆的收费增幅可能会比较小车辆的增幅为高。预计用这个方案A,可为红隧繁忙时段的车龙缩减百分之四十,即每日减少约4 100架次,令过海车龙不会阻碍非过海交通。详细资料已在谘询文件交代清楚。

  第二个方案,即B,亦是东隧私家车收费减五元,红隧私家车收费亦是加五元,其他类别车辆的收费则会按照目前两条隧道各有的收费结构相应调整,即是说收费结构本身不会改变。预计用这个方案可将红隧繁忙时段的车龙减少百分之三十,即每日减少约3 000架次,不过用这个方案对非过海交通仍会有小量影响,但相对现状会带来明显的改善。

  第一个方案,刚才说的A,这是上次顾问专家所提出,亦是得到交通谘询委员会支持的方案。现时我说的第三个方案,这是我们听取了上一轮谘询的意见后提出的新方案。这与第二个方案,即B,是有类似的,即不改变收费结构。东隧私家车收费会减五元,但红隧的私家车收费会加多一些,增加十元,但红隧公共交通车辆,即巴士、的士和小巴的收费维持不变。货车方面,东隧收费的减幅会多过红隧货车收费的加幅,细节在谘询文件中会交代。预计这方案可令红隧繁忙时段的车龙缩减百分之三十八,即每日减少约4 200架次,同样可令过海车龙不会妨碍非过海交通。

  三个方案当中,可以这样说,第一个方案会理顺红隧目前的收费结构,令其符合资源管理为本的原则,得到交通谘询委员会的支持。第三个方案我刚才已说过,就是回应上一轮谘询所收到的意见而制定的,两个方案都可令红隧的车龙减少,减少至不会妨碍非过海的交通。至於第二个方案,即B,就会有少许影响非过海交通。

  三个方案实行后,刚才我已经说过,重点是缩减红隧的车龙,但由於有部分的车去了东隧,所以会带来额外东隧方面的使用量。我们估计额外会为东隧带来每日约3 800至5 300架次的交通流量;这流量仍会低於现时每日东隧设计容车量的可承受能力。现时东隧设计的容车量是每日78 000架次,目前(行车量)是约70 000架次,即有足够的容量可吸纳刚才我所说那三千多至五千多的新增架次。所以我们预期这样的话,实行这三个方案都不会影响到非过海交通。

  现时我们的谘询文件已经发表,便会进行三个月的谘询。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当然要视乎谘询过程中有没有新增的意见,我们需不需要就这些方案作什么修订,或者最后选取什么方案,以及看看立法会内的意见如何,因为最终要实行这三个方案当中任何一个方案,我们都需要得到立法会支持,修改相对法例上所规定的红隧收费表,所以最终要有一个法律程序,一个立法程序。我们估计最快可於二○一四年下半年展开为期十二个月的试验计划。我们希望用十二个月去测试这个计划的效果,但由於就算是用测试也好,都需要立法修改收费表,所以这个程序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记者:第三个方案你刚才说是因应公众的回应修订出来,那政府是否觉得它最可取呢?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政府会细心聆听社会上,包括运输业界、议会,无论是立法会和区议会对这三个选项的意见。三个方案从政府来看都是可以解决到现时在红隧方面交通挤塞的情况,因为现时交通挤塞是影响到非过海的交通。而三个方案都能够为社会整体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亦可以改善路面的空气质素。所以三个方案都是政府可以接受的。但当然社会上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在上一次的谘询过程中,亦有关注对公共交通的影响,所以方案C以「公交不变」作为前提。

记者:你刚才说到其实第一和第三个方案的效益是比较多的,相比起B方案。局方会否考虑A和C方案比较多一些呢?刚才亦提到A得到交谘会支持,而C方案则是立法会议员提出来帮业界的。那如何衡量政府最终会决定用哪一个方案?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如果是从道路资源,包括过海隧道资源,最合乎经济效益、经济管理原则的角度,那就应该是方案A、第一个方案。如果是希望能够对公交车辆没有影响和减低对货车车辆的影响,那就方案C。三个方案在经济效益方面都是超过五亿元的。我说说数字:方案A是5.6亿元一年,方案B就5.3亿元一年,而方案C就5.2亿元一年,相差不是很大。对於不影响非过海交通,A和C方案都能做到不影响过海交通。B方案会有些许影响,不过我们评估影响会是轻微的。

记者:局长,你说有一个建议补贴给东隧的安排,按实际流量补回差价给东隧。你估计每日要补贴多少给东隧和期间估计的车流量?会不会给人感觉是「益」东隧呢……?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我们希望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令隧道使用者改变其现有行为,减少用红隧,多些用东隧。当然分流方面亦要确保不会造成东隧很挤塞,所以我们也用模型去推算,新增的流量仍然是东隧设计的容车量之内。由於要用这个价格杠杆的作用,我们又想令驾驶者能够得到一些鼓励,所以尽管红隧要增加收费,但我们用东隧减收费,所以牵涉到政府有些资源要用在那方面。当然我们整体去看这次我们建议出来的措施,目的不是在收费方面眼,即不是为赚钱、去增加收入等等,所以原则上纯粹是基於价格杠杆方面所需要提供的一些变动去影响使用者的行为。

记者:红隧加了价、东隧便要政府补贴。那最终是政府要贴些钱出来还是……?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三个方案的效果会不同,因为是基於新订收费的水平,也是基於流量的变化,譬如是红隧和东隧之间,所以会有些不同。大体上,在方案A,红隧可以收到的额外收入会多过用在东隧方面所谓要补贴的支出。但另外B和C方案都牵涉到用在东隧方面的补贴支出会大过在红隧方面的收入。数字和一些分析在我们的谘询文件内会有提到。

记者:你刚才提到资源管理为本的原则,可否提一些实际的例子?例如货车如果要用红隧,会加到多少钱呢?因为如果加幅和现时的收窄得不是很多,很多「莜食车」会用回红隧,挤塞情况不会改善。另外一直说回购东、西隧,可否谈谈?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当然我们知道社会上不时有意见提出,政府是否有可能回购东隧和西隧。其实东隧的专营权是到二○一六年的,所以其实都是过一段时间便会回归政府。西隧就长些,去到二○二三年。但回购本身对解决现时有关隧道,特别是红隧的交通方面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就算假设三条隧道现时都是由政府拥有、政府直接管理,仍然要面对由於现时价格之间,即三条隧道的收费有所不同对现时交通流量造成的效果,包括红隧非常挤塞的情况。所以仍然要透过价格杠杆的机制去改善流量。

  至於货车,甚至是其他车辆的驾驶者,其实他们决定用哪条隧道,一方面既受到收费水平的影响,亦受到他的目的地在哪儿,和他估计哪条隧道对他而言造成最大的方便,或是挤塞情况。所以不同的驾驶者的考虑可能会很不同。在我们所做的模型推算里,我们也将这些变数包含了在模型里面,得出一个估计。我们估计,在三个方案下,在不同的收费水平,不同的车辆类型会有不同的收费,我们也根据了过去的流向,我们分析到三个方案的效果会如何。我要补充一点,我们模型的推算是按照顾问专家多番的论证,而得出来的结果也有其他专家去看,觉得推断方面的基础是扎实的。

记者:今次立法会通过的机会有几大?市场继续……政府便会出招……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我想第二点我不便回答了,因为今天的记者会是谈交通的问题。

  立法会方面,我刚才都说过,在二○一一年曾经讨论过这个课题,因为我们当时做公众谘询。现在提出来的三个方案,它建基於一个大原则,即东隧减收费、红隧增加收费,这个大原则一直是顾问公司提出来的方案。在二○一一年的讨论都是以这个原则。当时在社会上我们得到的印象大抵上都是觉得要解决红隧挤塞的问题,觉得是迫切的,亦觉得这个方向是一个可行的方向。但当然去到具体的细节、收费、对不同车辆类型的影响,包括公共交通工具、货车等等,社会上,包括立法会里有不同的意见。今次我们其中一个方案,即方案C,就尝试去针对那些关注。我们当然希望透过进一步的公众谘询、进一步的商讨,我们能够取得立法会的支持,令我们可以尽早改善红隧的交通情况。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3年2月8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23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