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教育局局长与传媒谈话内容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今日(二月六日)出席电台节目后与传媒的谈话内容:

教育局局长:其实这几年里,由现在至二○一八年,看到香港人口变化比较大,特别是因为跨境学童的问题,所以教育局和有关持份者之间有多次聚会,希望就此问题,在短线和中长线方面都可以能够有多些分析和有关措施。

  在短期方面,特别是二○一三/一四年度,就今年度派位,我们的短期措施是去了解几件事:第一,以去年经验约有一百五十名学童被派到大埔区,如果你将数字加倍,我们预计今年可能有三百个,这是其中一个重点。短期内,我们希望透过在个别学校加班,或将一些课室改建,增加教学班房。第二部分,我们希望在个别几间学校加至二十四班。第三部分,以往小学是四十五人一班,推行了五年的小班教学,现在平均每班二十五至三十人左右。这方面给予我们空间,在个别班中,就学校的情况,就班及老师的情况,可以考虑每一班加派,但多与少要视乎需要而定。

  我们了解到北区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和担心,特别是今年,所以在几天前我宣布了一项特别措施。这措施是在整体派位程序,包括学校自行收生过程和中央派位过程完成后,在六月一日派位成绩结果宣布后,如果原区在北区居住,而被派到大埔区但不想(跨区),希望能够原区上学的同学或其家长,他们可以联络我们。我们希望以特别安排尽量迎合他们的意愿在原区就读,我们是按这大前提去做。有关这行政措施的详情,我们会稍后公布,因为由现在至六月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亦在整理有关资料。再要强调的是,我们不希望只是短期去处理,所以我们已经开展了有关跨部门工作,与业界、学界多些沟通,听取不同意见,在中长期如何处理这问题。其中一个建议让我们考虑的是,特别设立给跨境学童的校网的安排,我们觉得这个意见颇好,希望多听有关建议和问题。

  整体来说,无论是短期、中期也好,我们觉得口岸管理和跨境学童分流方面是重要,所以我们会尽量在短时间内提出有关方案,优化各个口岸的安排,特别是针对学童安全和交通措施等,希望能够将部分(学童)分流至新界西,因为该区个别校网仍有剩余位置可以让他们就学。大致上这是我们的有关安排。

记者:校网方面,就坊间的建议,你会研究哪个方向?

教育局局长:我们觉得,第一,一定要提供选择予跨境学童及其父母。第二,资料越早提供、越全面越好,例如其他校网、其他区内学校的情况。我们发觉有时有些家长因为比较熟悉北区,所以比较集中(选择)北区,其他方面则认识不多,所以我们希望可以提供多些资料。在将来选校时,我觉得他们应该有机会去选择,知道不同地区大致上学额的分布,他们可以选择的有多少,提供给他们处理。

记者:新措施令很多跨区学童或家长会觉得备受歧视,你会如何处理?

教育局局长:这段时间也提到这个问题,我都有特别解释。刚才,大家听到有听众致电电台,他们都明白,整个机制是公平公正,这并没有改变。第一是学校的自行收生过程,第二是中央派位,整个过程没有改变。我们今年的特别措施是在派位之后,遇到有困难,意愿不相同的,亦要立即面对我们第二个原则,就是希望尽量邻近上学,这方面是很重要。所以,两个原则加在一起,我们希望能达到公平公正,亦有针对性,特别是北区家长担心这方面的安排。

记者:香港学童为何不是可优先原区就读,而是要让给内地来港的学生?

教育局局长:刚才提到,第一,在学校自行收生时,(学生)都可以申请任何一区、任何一个地方,这是第一部分。大家无论是谁,都享有同样权利,主权在於学校。第二部分是集中派位,他们一样可以报自己部分,唯一不同之处是本地地址的问题,因为有实质地址於邻区,我们可以知道邻区是指什么。譬如是跨境,地址不是在本港,要视乎地方是在哪里。如果地址不是在香港,可按其交通网络尽量配合,可多一些其他考虑。

记者:成立新校网,当中的学额是从哪区借调?另外,就郑希喧有关国民教育一事,是否忽略你的位置,中联办直接和陈惜姿商谈?

教育局局长:先回答有关国民教育的问题。我记得昨天与传媒午宴时,亦有特别分享。第一,我不认识这个人,我亦没有与他接触,所以我无从回应。第二,整个德育及国民教育,由七月到十月八日,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公众参与、听取有关意见等,而作出最后决定,就是德育、国民及公民教育作为一个学习领域是理所当然,但主办过程、办与不办、如何去办、什么时候办、什么形式去办,是交回办学团体、学校和专业老师去决定。如果学校需要推行时,没有人可以阻止他们推行。教育局亦不会用已经搁置的国民教育大纲作为视学基准。整个过程都是特区教育的内部事宜,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感觉到、或者觉得有任何其他不同的指示,主要是和香港业界及有关持份者联络和决定。所以在这方面我完全不觉得有任何压力、干预或意见给我,没有这个情况出现。

(请同时参阅谈话内容的英文部分。)



2013年2月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59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