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就「帮助中产」议案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教授今日(一月二十三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帮助中产」议案的开场发言:

主席:

  葛珮帆议员提出议案,及多位议员提出修订议案,就中产人士在不同范畴所面对的困难提出各样意见和一些建议。「衣食住行」中我负责「住」和「行」两方面,我会先概述政府的政策取向。

房屋政策

  首先,住屋方面。行政长官的施政理念是「协助基层上楼,协助中产置业」。

  「住」是困扰广大香港市民,包括中产的重大问题。我十分明白,一些年青中产担心会有向下流动的前景,我们的确是要为中产创造希望。在协助中产置业方面,我们的政策,是让有意置居的市民能够按自己的负担能力和条件选择安居之所。就此,政府会重建置居阶梯,包括提供资助的出售房屋,重推「居者有其屋」(居屋)计划,使成为公营房屋的常设部分,并且邀请香港房屋协会(房协)参与资助房屋的兴建。我们亦会维持私人楼市的健康平稳发展。

资助置居

  无可否认,目前的高楼价已脱离了不少中产家庭的负担能力,过去,居屋计划在协助中产人士置居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在完成由二○一六/一七年起四年内,兴建总共17 000个居屋单位之后,亦会持续增建。首批新居屋的2 100个单位,将於明年底预售。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亦会评估中长期社会上对居屋的需求,以帮助政府作长远规划。

  由於新居屋的落成需要时间,但同时我们都明白,一些有意购买资助房屋的市民对尽早置业安居的期望殷切。所以,政府在过去半年,亦推出增加短期居屋供应的措施,包括房协「绿悠雅苑」项目1 000个资助房屋单位,全数出售;於今年三月底出售房委会余下的约830个前建剩余居屋单位,以及在新居屋於二○一六/一七年落成之前,每年容许5 000名合资格的白表买家在居屋第二市场购买未补价二手居屋单位。这项临时的白表计划於上星期五截止,共收到约59 000份申请书,可见市民对这计划有需求。社会上有意见认为应把这项「白表计划」扩展或恒常化,并进一步活化居屋二手市场。就这点,政府听到正反不同的意见,我们会在白表计划实施后作出检讨。政府愿意以开放的态度,并且在稳定楼市的大前提下,考虑各种有助中产置居的渠道。

  考虑到最新的受资助房屋入息限额,目前已订在每月40,000元的水平,大抵上可涵盖全港约七成的私人楼宇非业主住户,并且包括原「置安心」计划的对象,所以行政长官较早前在《施政报告》说明政府不会再推出「置安心」项目。未来,房协会在资助房屋供应方面,承担进一步的角色。

私人住宅市场

  我们明白,部分中产会在私人住宅市场置业。政府务求持续的房屋土地供应,并且维持楼市的稳定,防止其过分波动,大上大落。

  在未来三至四年,私人住宅一手市场预计可提供约67 000个单位,之后还会有持续的新供应。这相比起过去几年私人发展商每年提供约9 800个单位显著为多。当中有48 000个单位仍在兴建中,部分应可於二○一五年或之前预售楼花,另外还有15 000个单位来自可供动工的熟地项目。在过去半年,政府已批出近8 000个楼花单位,并正在加快处理12 000个新的楼花单位,希望有助加速私楼供应,按照我们目前的计算,现时可供即时预售楼花的单位应该有10 000个,我们会密切留意发展商推出楼盘的情况。

  目前楼市供求失衡,加上外围经济因素,例如外国的量化宽松措施、流动资金充裕及利率超低等,楼价已经升至超过一般市民包括一些中产人士可负担的水平。所以政府於去年十月底推出需求管理措施,即加强额外印花税,引入买家印花税。

  政府的目标明确,就是稳定楼市,以防止资产的泡沫风险继续上升和过分炽热的物业市场为宏观经济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风险。近日,国际货币基金报告亦对香港楼市风险提出警告。稳定楼市对协助中产置居至为重要,我们会继续留意住宅物业市场的走势,在必要时会毫不犹豫推出对应措施。

  主席,供应短缺是香港房屋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政府一再强调以供应为主导是我们在房屋政策方面重要的定位,并且加强公营房屋的角色。无论是基层人士,抑或中产的住屋或置居需要,政府都同样重视。当然,在短期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面对社会上不同群组的需要,我们有时无可避免地需有优次考虑。我们会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善用已有土地资源,长期地并且持续地增加出租公屋和资助置居单位的供应。同时,我们亦会因时制宜,采取必须的管理需求措施。

交通政策

  主席,在交通运输方面,政府的政策是面向全港市民,不倾斜某一阶层。广大市民,其实均须使用公共交通服务;另外,中产人士或许也自驾汽车。因此,理顺香港的公共交通收费和改善道路挤塞的情况是政府重点工作的一部分。

公共交通服务的票价调整

  我们十分理解各位议员对市民在公共交通费用方面的关注,毕竟交通费用是市民大众,包括中产人士,日常生活开支的重要一环。事实上,每天有九成市民倚赖公共交通工具。政府一向鼓励各公共交通营办商因应其营运及财政状况、社会经济环境和乘客的需求,厘定合理的收费及尽可能提供优惠措施,以减低市民的交通费开支。

  与此同时,政府亦一向按机制评审和处理各项主要公共交通服务的票价调整申请。我们会继续做好把关的工作,以尽量确保营办商能以市民可负担的票价水平提供有效率和切合市民需要的公共交通服务。

  主席,我谨此陈辞,在听取其他议员就议案的发言后,再综合回应各位议员发表的意见和所关注的问题。多谢主席。



2013年1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5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