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教育局局长就「重振本地教育质素,停止教育盲目产业化」议案的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今日(十二月二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重振本地教育质素,停止教育盲目产业化」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首先感谢叶刘淑仪议员的动议、九位议员的修订动议和二十六位议员的发言。以下我会综合回应各方面的意见。

教育目标

  为处理全球一体化,以及知识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及挑战,我们的教育政策必须针对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力、创意、独立思考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大前提。教育局从二○○九年开始推行新学制,透过均衡而宽广的课程,让不同能力、兴趣和性向的学生得到多元的发挥,尽展所长。而新学制的课程透过强调多角度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认识社会和世界,从而启发他们对培养自我品德、承担家庭和公民责任的勇气。

多元出路

  有很多位议员提出增加专上教育学额。正如我刚才提到,政府一直致力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灵活多元及多阶进出的升学途径。我们双管齐下推动公立和自资院校相辅相成的发展。由今个学年起,我们将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每年增加至15,000个。另外,我们逐步增加教资会资助高年级学额至每年8,000个,即4,000个收生学额,提供更多机会给优秀的副学位毕业生。自资衔接学士学位方面,到今个学年已增至6,500个。这些课程不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而且课程更紧贴香港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配合优势产业的发展,现有更多院校,例如香港公开大学,开办检测和认证、医疗服务与文化及创意产业等课程。我们亦会继续致力提升副学位课程的认受性。

  我们的目标是在二○一五年之前,适龄人口组别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青年有机会修读学位课程,刚才何秀兰议员提及连同副学位学额,修读专上课程的青少年将超过三分之二,这个是在我们策划之内。

质素保证及提升

  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的质素,并已设有严谨的质素保证机制和监察措施,包括规定所有本地专上课程必须经由相关的质素保证机构作出评审;为副学士和高级文凭课程在课程结构、入学要求、结业资历等方面制订通用指标,供院校和评审机构遵守;并为副学位界别编制了《质素保证良好实例手册》,提供颇全面的参考资料让院校应用。为进一步加强有关机制,我们接纳教资会在二○一○年高等教育检讨报告中建议,探讨最终成立单一质素保证机构是否可行,并已循序渐进地采取措施,包括∶

(i)重组包括教育局、评审局及联校素质检讨委员会的三方联络委员会,并邀请质素保证局的代表组成「质素保证联络委员会」。委员会的目标是推动各质素保证机构采用优良做法、提高一致性和透明度,以加强向公众问责;以及

(ii)正如政府对教资会高等教育检讨报告的回应所述,政府认为教资会资助院校辖下社区学院或自资副学位部门,应定期进行校外核证和检视,优化质素保证及确保有关标准保持一致和连贯。为此,政府於今年八月推出的第六轮配对补助金计划中指出,教资会资助院校须承诺其受惠於该计划的副学位部门日后将定期接受评审局进行的质素核证。在政府今年十月推出的新一轮自资专上院校开办课程贷款计划及十一月推出的质素提升支援计划中,亦同样要求参与的教资会资助院校作出类似承诺。

  政府亦继续投入大量资源提升专上教育的素质。随新学制在高等教育界推行,教资会给予院校的经常补助金更大幅增加30亿元至每年约140亿元。自资专上教育界别方面,政府已推出一篮子的支援措施,包括在「批地计划」下,以象征式地价批出土地协助院校兴建专用校舍。此外,政府亦推出「开办课程贷款计划」,提供免息贷款,兴建新校舍或改善教学环境及设施。我们更设立35亿元的自资专上教育基金,为修读自资副学位和学位课程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加强质素保证的工作,以及支援院校提升质素和资助各项专为提升专上教育质素而设的项目。政府亦於今年拨款25亿元推出第六轮配对补助金计划,支持公帑资助及自资专上院校的发展。

  我特别要强调,自资专上院校均为非牟利机构,院校会将盈余拨入储备,再用於教与学的活动、课程发展、学生奖学金等用途,惠及学生。很多院校在厘订学费水平时会采取审慎的态度,力求收支平衡。对於修读年期较长的课程,院校须评估课程在财政上的可行性、可持续性,以及是否可配合院校的发展策略。为了应付每年可能出现的变数,我们认同院校须有足够储备应急,持续稳定地开办课程,保障教职员和学生的利益。

  今年四月二十日在教育事务委员会中的一个讨论已特别提到,我再重复当日会议上特别强调,教资会资助院校及自资院校均为非牟利机构,如院校於任何年度录得盈余,可拨入储备,再用於教与学活动,刚才我所读出的原则,我们一向遵守。大家刚才的讨论,很多关注(院校)会否志在以赚取利润为主,我们有基础去管理这部分。

  此外,政府今年已成立自资专上教育委员会,为自资专上教育界特别提供一个平台,共同讨论宏观及策略性问题,并制定和推广有质素和良好的做法,并就自资专上教育界别的发展向教育局局长提供意见。今日大家给予很多很好的意见,我将会搜集,并将於委员会会议内全面讨论。

  有议员亦对教资会职能与组成提出其他意见。教资会既是院校与社会及政府之间的「缓冲」,保护学术及院校自主权,亦会确保各院校对社会负责,善用公帑。教资会在履行职责时,由委员作专业判断,平衡各方意见。教资会目前有20名成员,当中六成为学者,其他则是本地杰出社会领袖。非本地学者更为教资会提供国际视野,并且以独立的立场提供意见,协助我们洞悉世界趋势,维持香港高等教育界的国际竞争力。所有教资会委员均以个人身分获委任,他们的独立性毋庸置疑。我们认为教资会现行的架构、组成和运作安排,符合本地大专教育的需要和长远利益,也对本地院校的发展有正面的作用。

  我亦想回应刚才议员就设立跨院校独立上诉机制的建议。教资会已制订教员申诉机制最佳做法指引供院校参考,当中具体建议包括有关机制应设有调解人员、订明处理申诉的时限、防范报复行为,以及校外人士参与处理最后阶段的上诉程式。我们得悉大部分院校已完成申诉程式检讨,并都采纳教资会的具体建议。

国际化及招收非本地学生

  我们很高兴有议员支持加强专上教育国际化这个重要课题。作为亚洲国际都会,香港的人才必须具备全球视野、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沟通的能力。因此,大专教育国际化是优化本地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令校园环境更为国际化,对本地学生了解和融入多元文化的环境有正面的作用。

  刚才提及关於将教资会资助课程的非本地生人数上限回复至二○○八年以前的水平,即10%的建议。我必须指出,在推行国际化的同时,我们会充分照顾本地学生的需要。根据现行政策,教资会资助院校副学位、学士学位和研究院修课课程可招收的非本地学生人数上限为这些课程的核准学额指标的20%。现时,院校主要在核准限额以外,我强调是以外,取录非本地学生,因此不会有与本地学生构成直接竞争的情况出现。自资界别方面,现时经本地评审自资副学位及学士学位课程主要是满足本地学生的升学需求,而二○一一/一二学年非本地学生人数只占这些课程总收生人数少於2%。研究课程方面,院校录取的原则是以学业成绩和研究能力等为基础,择优而取,并非考虑学生的来源地。在今个学年,本地学生报读教资会资助院校研究课程的申请中约25%获院校取录,而非本地生的申请有约9%获院校取录,可见现时本地学生报读研究课程的机会并不受非本地生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减少非本地专上学生数目是推行国际化政策的倒退,而我也很高兴听到其他议员支持继续加强专上院校国际化的政策。

  近年来,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学生比例不断提高。在上学年,在港修读专上课程的非本地学生来自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学生来源十分多元化。此外,院校积极推动交换生计划,参与计划的学生人数於过去五年增加超过五成。现时,大概每六个本地学生中就有一个於在学期间有机会参与交换生计划。在上学年,教资会资助院校有超过4,400名非本地交换生来港交流,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同学大概各占约三分之一。同期,超过4,200名本港学生到外地交流。这些交流计划不单扩阔出外交流学生的视野,来港交流的非本地学生也令校园环境更为国际化,令本地学生得益。

学生资助和支援

  有议员亦提出帮助清贫学生升学的建议。现时政府设有多项学生资助计划,确保学生不会因经济困难而无法升学,包括须经入息审查的「资助专上课程学生资助计划」及「专上学生资助计划」,资助本地清贫学生应付学费、学习开支及生活开支。

  在二○一一/一二学年,政府已就须经入息审查的资助计划实施了一系列改善措施。改善措施实行后可获全额资助的专上学生比例由过往的37%增加至62%。整体而言,每名专上学生平均获得的助学金金额增加接近20%。在今个学年,政府亦就「专上学生资助计划」推行了一系列改善措施,令修读自资专上课程的学生得到更多支援。此外,为减轻学生贷款人的还款负担,政府亦已於二○一二年完成检讨此计划,对利率及还款期作出调整。须经入息审查贷款计划的年利率已由2.5%下调至1%。另外,标准还款期已由5年延长至15年。以贷款中位数40,110元计算,经调低利率及延长还款期后,每月还款额将由713元大幅减低66%至240元。这措施惠及约73,000名同学。

  至於刚才提到毕业生可能在贷款、还款方面有很大的负担,我或者可向大家提供一些数字。在各种大专学生贷款计划中,学生在毕业后的负债中位数是低於45,000元。另外一点我想与大家说的,就是有关自资专上课程学生资助的数字,获发助学金的占了22,000多名同学,约32%;获资助贷款人数为3%;免息贷款人数为12%,所以在贷款方面,人数并不多,主要是助学金比较多。至於资助专上课程,助学金人数为33%;资助贷款人数为11%;免息贷款则为7%。

研究

  我亦想就有议员提到有关要求加强对研究工作支援方面,给予一些意见。教资会向院校提供每年约140亿元的整体补助金中,约四分一是作为研究用途拨款。另一方面,政府在二○○九年拨款180亿元设立研究基金,亦在本年初向研究基金进一步注资50亿元,向院校提供长远和稳定的资助;补助金同时惠及公帑资助及自资高等院校。研究基金当中有40亿元本金的投资收益特别用以资助主题研究,让院校进行较长期、并在策略上有利於香港长远发展的主题研究。另外,教资会亦设有卓越学科领域计划,鼓励院校在优势学科领域持续跻身世界翘楚之列。教资会更支援在高等教育院校和社会之间转移知识,从而带动经济上或民生上的效益。在二○一二/一三至二○一四/一五的三年期,教资会每年会预留5,280万元,用以加强院校转移知识方面的工作。

  我们不断优化「创新及科技基金」拨款机制,促进本地研发成果实践化/商品化。自二○一二年二月起,我们已将「投资研发现金回赠计划」的现金回赠水准,由10%增加至30%,鼓励业界与本地大学或科研机构合作进行应用研发。另一方面,院校更积极推动与内地合作,透过签订合作协议和人才交流等方式,促进两地产学研合作,例如在深圳及广州南沙等地设有不同规模的研发基地,有关设施亦大大增加本地学者善用内地研发资源的机会。

国际学校

  就对国际学校发展方面的关注,政府致力透过各种措施,包括分配土地发展国际学校,刚才各位议员都了解到国际学校这方面的需要,以满足在香港居住的本地和海外家庭,以及因工作或投资而来港居住的家庭对有关学额的需求。向国际学校分配土地前,我们会先考虑公营学校的供求情况,才会考虑透过公开的校舍分配机制,向合资格的办学团体分配土地或空置校舍作发展国际学校用途。此外,获分配土地营运的国际学校及其办学团体必须是根据《税务条例》第88条获豁免缴税的机构。它们必须提供获豁免缴税的证明,才可获政府以私人协约方式及象征式租金租用政府土地。

  国际学校主要按市场运作原则营办,大部分无任何政府资助。部分国际学校透过不同计划筹集资金作为学校长远发展及提升学校设施之用。教育当局一直要求办学团体在推行有关计划前先谘询家长及各持份者,清楚交代实施债券计划的理据和具体安排,包括转让及赎回政策,以求各方取得共识。我们亦鼓励学校设立不同的奖学金及学费资助计划,为有需要家庭提供纾缓措施。最重要的是,不论债券价值如何,持有人的子女必须通过面试或符合学术水准要求才会获取录。

结语

  最后,我衷心感谢议员就提升教育质素的意见。我们会继续促进专上教育国际化及多元化,特别是在优质教育方面,为香港未来的发展。就此,我再次多谢各位议员的意见,多谢主席。



2012年12月20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7时29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