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八题∶整体运输研究
************

  以下为今日(十一月二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易志明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运输署於一九九七年八月委托顾问进行第三次整体运输研究距今已有十五年。在此期间,人口、访港旅客人数、跨境人流量及交通流量等均有显著的增长,而随蒥镇的发展,加上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的实施,市民对公共交通服务的需求有所改变及提升。有些地区的居民经常投诉公共交通服务不足,但亦有公共交通营办商声称乘客量不足导致他们年年亏蚀,因此有调高票价的压力。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第三次整体运输研究报告所提各项建议的落实进度为何;有否任何建议仍未落实;若有,原因为何;及

(二)鉴於第三次整体运输研究只制订直至二○一六年的运输策略,当局会否於本年度或明年初展开第四次整体运输研究,为随后十多年的运输系统发展作前瞻性规划,并为各种公共交通工具订立更清晰明确的定位,以促进其健康发展;如会,研究的详情(包括展开日期、内容、方法,以及何时能完成有关研究并向运输业界及公众汇报)为何;如否,当局基於什么数据或原因决定现阶段不进行该研究,以及当局在何种情况下才会考虑展开该研究?

答覆:

主席∶

  香港的运输服务需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香港人口的增长和社区的发展,港口和机场设施的扩展,加上跨界交通日益频繁,令本港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增。过去政府共进行了三次整体运输研究,上一次是於一九九七年进行,规划年份推展至二○一六年。研究於一九九九年完成。特区政府以此为基础,同年制订了《迈步前进∶香港长远运输策略》,当中的五项政策纲领如下:

(1)更妥善融合运输与城市规划;
(2)更充分运用铁路,让铁路成为客运系统的骨干;
(3)更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务和设施;
(4)更广泛运用新科技来管理交通;和
(5)更环保的运输措施。

  就提问的两个部分,现答覆如下:

(一)於一九九九年公布的《迈步前进∶香港长远运输策略》,涵盖多项政策建议,全部均已落实,详见附件。

(二)自一九九九年完成第三次整体运输研究,我们建立了一个电脑运输模型,并不断进行更新和维护,以预测全港的交通需求,从而协助我们制订运输策略,及适时推行各项道路基建项目。运输署於二○○五年展开题为「重组及提升《第三次整体运输研究》模型」的顾问研究,报告於二○○八年完成。这项研究更新了当时的规划数据,并采用先进的模型技术,以计算和更新至二○二一年全港道路交通流量的预测。

  其后,为了进一步提升该运输模型,并因应最新的人口数据,运输署完成了两项全港交通及运输调查,即「交通习惯调查」和「货车行程特性调查」,现正分析调查结果,继而更新有关模型。上述工作预计於二○一四年完成,以确保有关推算至二○三一年的交通预测之准确程度。

  至於运输基础设施方面,在工务工程项目的审议机制下,我们每年均会为覆检各主要公路工程进行策略性评估,定期利用上述的运输模型和最新的规划资料来预测全港的交通需求,从而更新各个道路项目的需要、项目的规模和实施时间表等。

  我们亦一直按需要不时展开专题及地区交通研究,包括就合理使用过海隧道进行顾问研究;并在新铁路项目落成前就有关铁路项目启用后对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影响,及不同公共交通服务之间因而须加强协调的工作进行研究等。

  另一方面,政府於二○○○年发表《铁路发展策略2000》,为香港铁路网络规划直至二○一六年的扩展计划。我们正陆续落实《铁路发展策略2000》提出的铁路发展项目建议,其中九龙南线项目已於二○○九年通车;并正全速推展五个铁路项目,即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西港岛线、南港岛线(东段)、观塘线延线,以及沙田至中环线。这些项目将於二○一四至二○二○年相继落成,届时,铁路服务将覆盖本地逾七成人口居住的地区,构成四通八达的集体运输网络。

  与此同时,我们正进行《铁路发展策略2000》之检讨及修订研究,因应社会最新的发展,更新全港(直至二○三一年)的长远铁路发展蓝图。是次研究会检讨《铁路发展策略2000》中提出而尚未落实的铁路项目,以及其他由政府或公众提出的铁路构思。整项研究预计於二○一三年年中完成。

  政府亦正全力推行各项大规模的公路项目,包括港珠澳大桥、屯门至赤濸角连接路、中环至湾仔绕道、香园围口岸连接路等;正在规划的项目包括中九龙干线、将军澳至蓝田隧道等。相信可满足香港在未来十年的本地及跨境运输需求。

  总括而言,我们参照规划署最新的数据,以及其就新发展区的最新资料,不时检讨各方面的运输策略,以及展开专题性和地区性的交通研究。我们打算在完成《铁路发展策略2000》之检讨及修订研究后,并因应各项大型基建的落实情况,考虑开展第四次整体运输研究的方向和适当时候。



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0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