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今日(十一月十四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对发展局局长及教育局局长投不信任票」动议辩论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首先,我衷心多谢各位议员刚才的意见,在此我希望作重点回应。
绝非漠视民意
有议员认为「硬推国民教育科,引起公众强烈反感」,对此我不敢苟同。政府及本人在处理整件事上,是希望尽量适度、适时回应各界的诉求,刚才开始时我已简略有关过程,在此我想实在向大家交代几点。
我在七月上任后,知道部分社会人士对於德育及国民教育科仍有忧虑。於是,我与我的同事,不断与办学团体、校长、学生、家长和其他持分者一直保持对话及会面。我亦与政府的团队紧密联系,希望尽量落实相关的回应。
七月初,针对公众对一本坊间出版的《中国模式 - 国情专题教学手册》的关注及所引起的恐慌,我第一时间首先指出该手册部分内容偏颇,并一再表明该手册与「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毫无关系,不可以混为一谈。随后,我先后在教育局网页发表三篇文章,澄清各方面说法,包括说明该科重视普世价值,绝非只谈光明面或回避敏感议题,绝无洗脑或政治灌输意图;清楚指出该科不建议给学生「打分」,不设立公开考试,亦不会影响学生派位升学,以释除市民大众的误解。
在沟通方面,我和本局的同事不断透过不同途径,向社会各界介绍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政策及最新发展,多次接受电台及电视台访问,虽然很多人说我「缩」,但以我理解,在那段时间,我「出镜」的次数相当高,作为沟通的一个指标。我亦亲身与传媒朋友会面,并且先后与不同团体进行对话,包括国民教育家长关注组、全港十八区家长教师会联会、家长合作事宜委员会,以及不同的办学团体和学生团体等。特别就学生方面,我记得由七月一日至十五日的两个星期,我与一个特别活跃的学生团体共有5次接触,包括1次在电台上的公开讨论。至於家长方面,我在七月二十八日先后与两批家长代表会面。我在九月十八日出席了特别为全港中、小学办学团体举行的大型研讨会,当日有逾200个团体及人士出席。在种种安排下,我们只想带出一点,就是我们希望即时了解和尽快适时适切的回应,从来没有「硬推」之意图或行动。
了解到社会各界对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所表达的强烈关注及忧虑,政府在七月二十九日宣布尽快成立一个开展该科的委员会。在九月八日由行政长官亲自公布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政策的修订,我即时与教育局同事落实有关工作,包括在九月十日宣布即时抽起敏感的课程部分,特别针对令公众疑虑的「当代国情」及评估范畴的部分,我们即时抽起。我们亦即时修订已发出的教育局通函,解释整个安排,特别针对取消原来的三年开展期,让办学团体及学校可以自主、自决,就自己的专业判断,决定是否推行、如何及何时推行,及以什么形式推行。我们特别强调,在这个过程中,十月八日将整个重点带出来,强调政府和教育局不会要求学校使用该指引,并将之搁置,亦不会以指引作为视学的依据。刚才有议员提到,我们会否继续搜集、委派老师作监察工作,我特别再强调,由於课程指引已被搁置,我们不会就这科作出视学安排。
主席,正如我在十月十七日的立法会会议上表示,我和同事会认真反思这几个月来各方面的发展,汲取有关经验,将来在处理敏感或具争议性的议题时,我们尽量尽早把沟通面更广泛地扩阔至教育和非教育界别的平台,广听民意,从而适切地制订合乎当时时空的政策。
在此有三个部分我想特别回应刚才几位议员的提问或意见。
第一,就问及我有否受中联办的指引,我可以很清楚的回答大家,绝对没有。教育事务从来都是特区政府自治范围的事,整份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指引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由课程发展议会,由李焯芬教授主持的一个专业议会草拟,内地政府完全没有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第二,我上任前至现时为止,都没有任何人跟我说,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推行是我的政治任务,我再强调:没有。
第三部分,我想再提一提,就是在七月十八日,有几位议员一直问,报界亦有问及我「秘密上京」,我想在此再次解释,六月二十八日我上任前,当我来到这里总部开会时,我跟常秘谈及有一名内地官员说我是未来的教育局局长,应上来跟他们沟通,那时候我们同意作礼节性的沟通,尽量安排时间,他们希望是七月二十日或之后,我便告诉常秘七月二十日是香港十二年的教改、过去四年重点之后,新高中第一届的放榜日,我一定要在香港,这是很重要的日子,所以那时的安排是,在六月二十八日我们已决定七月十八日我可能有机会上去作礼节性的拜候。整个事件,七月十七日大家都记得,特首在此作一个沟通会议,我很晚才抵达北京,到达北京时是凌晨一时十五分。隔天早上,我用了四十五分钟,将我之前在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所说过的内容,重覆一次,整个过程就是如此,我接下午便赶回来。至於为何不公布,我由去至离开都要求公布,但要道歉的地方是我们内部沟通有些问题,对政策有不同的解释,所以没有公布,事后才进行此事,我特别想强调这点。
另外一点我想说的,就是我真的在此向政务司司长致歉。刚才大家用了很多字句去形容,我认为真的不是很公平,因为如果大家看看整个司长、局长的组织架构,政务司司长是特别管理包括教育局这部分,由司长负责,她是我的直属上司,所以很多时牵涉到政府的运作,特别是资源的安排、财务方面等,她给予我很多支持,这一方面希望大家了解。有人说上星期开会,你又叫她出来,我想解释一下,一次过说得清清楚楚。过去两个星期,三个团体写信要求见特首,几位校长要这样做,因此特首问我们,他真的没有时间见面,可否请司长代他见,於是在上星期,我不想只见一、两位,而在场的有所有十八区的校长团体,各个议会和教师的专业团体,我特别主动邀请政务司司长出席有关会议,就是如此简单。此外,在这阶段,我们聆听十八区校长、各个议会、各个老师专业团体的意见,所以我们不会说得太多,这是另一原因为何我没有谈得太多,但最后所有政策的宣布、所有的安排,都是由教育局直接负责,亦是我的责任去负责,所以之后见传媒,都是我主动去见,主动宣布有关新的安排。
提到关於中一人口政策部分,我只是想说两点。「经一事,长一智」,今次在这部分的安排,我们与校长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我的理念是很清楚,他们都很支持。人口下跌并非任何人的罪,这个是事实,大家要面对。今日我们要面对61,000个适龄的中一学生人数,三年半后跌至五万,所以跌了11,000。随后,四年后会回升至69,000,所以这是一个短暂的问题,这是我们要强调的地方。所有其他教育的改革、教育的质素管理等,是中长期的政策,我们希望以后讨论。但在这阶段,我们有即时的问题要面对。我很清楚地说要「保学校」、「保老师」、「保实力」,在整个过程中,内容我不想再讲,不过想告诉大家,与学校、校长、议会等,我们很密切,在一个绝密的过程中讨论,他们现时仍在开会,我们希望与业界最后一同找出有共识的方案,我们希望群策群力,业界与教育局一同去面对这问题,绝不会有偏听的问题。个别的组织向我说的时候,如叶议员之前向我提到,其实就这讨论我已与他见了数次,即使36小时前要求开会,我都说今个星期末、下个星期初我们开会,我都有说到这事。所以希望大家给予我们信心,我们真的是「经一事,长一智」,紧密地与业界去工作。
最后,我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批评、对我的支持及对我的谅解,我会继续虚心学习、聆听,努力工作,用表现去争取大家的信心。由於议案提出的与事实并不相符,我希望议员予以反对。
多谢主席。
完
2012年11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1时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