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行政长官出席第二届港台影响力论坛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九月二十六日)晚上出席中国评论通讯社主办的第二届港台影响力论坛的致辞全文:

郭(伟峰)社长、唐(怡源)部长、刘(乃强)执行长、各位两岸三地的朋友们:

  八、九十年前,我父母从山东的威海卫移居香港。我生长在香港,国语说得不好,请大家谅解。

  台湾和威海卫──我父母的老家,有一个共同点,因为这两个地方都同时出现在1895年满清跟日本签署的《马关条约》里面。威海卫是参加甲午海战的北洋水师的基地,前面说的是台湾跟威海卫的一个共同点。

  香港跟威海卫也有一个共同点,因为两地都在同一年,也就是1898年开始被英国租借。我爸生於1911年,辛亥年,那一年威海卫已经从日本人手上转到英国人手上,英国人在威海卫当地招聘青年人来香港当警察,因此山东威海卫梁家的第二代就在香港出生。

  我姐生於1949年,我生於1954年,也是一个甲午年,也就是1894年甲午海战后的一个甲子。从我一家两代人的身上,就可以找到中国近代历史中和台湾有关的、重大的转折:甲午、威海、不平等条约、割让、租借、1898、1911、1949,还有在这个之后的香港回归、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我念的小学,校址是孙中山先生曾经念书的中央书院的旧址,学校周围是革命党人的活动基地。我小学的历史课里面就有林则徐、孙中山先生、黄兴、陆皓东和秋瑾的故事,这些都在当年的小学课本里面,有些课文我今天还能背一部分。

  我学的是土地利用,这是我的专业。1978年开始,大陆的改革开放刚刚启动,我工余经常到大陆就改革土地制度和改革住房制度授课。后来参加了1988年中国的宪法修改的准备工作。1988年的宪法修改后,允许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有偿转让,促生了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同年,1988年,我也参加了上海和深圳两地的首次土地使用权的招标出售工作,这些工作都是义务的。当时国家也没有这种能力,大概亦没有这个服务专业费用的概念。

  当时在一起工作的还有在1949年以前就在大陆从事房地产工作的前辈,我当时就有这个体会:在大陆实施计划经济的时间其实很短,从1949年开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段时间其实很短,还没有超过一代人的时间。我1988年在上海、在深圳帮忙做土地招标时,还有一些1949年前在大陆从事房地产工作的前辈,但这个是改革的一个很有利的条件。

  1984年,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谈判期间,我协助中国政府制定了解决1997年后香港土地产权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后来在《中英联合声明》以附件三的形式制定。有关土地产权的工作是我参加香港回归工作的起点。在那个时候正在中英谈判,正在起草《中英联合声明》。之后,1988到1997年期间,我历任基本法谘询委员会秘书长、预备工作委员会的组长、还有1996年成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工作委员会的副主任。应该说经历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筹组的、香港回归的全过程。在去年参加行政长官选举之前,我当了十四年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成员。

  上面说的就是我个人工作的一个介绍,今天我想趁这个机会和大家谈谈一些经历,还有体会。

  1982年,也不是很久以前,在三十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在1997年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这个方针收回香港。实事求是地说,当年也是从1982到1997这十五年过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香港人对香港回归有比较大的顾虑。

  台湾人也觉得1997年将会是香港的大限,所以当时有一个说法就是「九七大限」。香港的顾虑大概有三个层次,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在1982年左右维持了几年,一个比较大的顾虑,层次比较高的顾虑,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可行吗?第二个顾虑,就是北京可信吗?就是「一国两制」可行,北京将来有没有什么有些不同的想法?第三个顾虑,就是两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太大,香港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大陆的发展水平低,因此,香港回归后会承受方方面面很大的压力。

  就第一个问题来说,我举几个例子说明我们那个时候经历的一些问题,后来克服了这些困难。在我当时是基本法谘询委员会的秘书长,在中环我们的秘书处接待各方面来的朋友,听意见,在中环谈的一般都是香港的核心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香港的人权、自由、民主、法治等等。

  经常到各个社区去听基层市民的意见,到了社区,当然市民对自由、民主、人权、法治这些关心,但是往往第一个提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梁先生,你想了这么多,1997年7月1日起床,到楼下去买第一份早餐,回归之后的第一份早餐,用什么钞票?我那个时候说,因为《基本法》的征求意见稿第一稿已经出来了。我说,大家看看这份稿子里面有一条,也就是今天已经通过的《基本法》,已经实施的《基本法》第111条里面有这么的一句话:「港元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定货币,继续流通。」那么我把这一句念出来后,往往香港的市民就说,梁先生,你这个人太年青,大陆解放你还未出生,日本人占领香港你更未出生,你没有这个经验,经验说明,一个地方政权一换,第一个事情就是换旗帜,第二个事情是换钞票。到了解放的时候,换成人民币,香港被日本人占领后,换成军票。他说,没有可能在1997年7月1日后,香港继续使用港币。今天,香港的朋友不用说了,从台湾、大陆来的朋友们,相信你们在钱包里面都有一些港币。港币在1997年7月1日一直继续流通,而且自由兑换。

  这个今天我们以为是习以为常的一个简单的一个事实,在九七年前很多是以为,就是在理论上也是不可行的。不仅是一般人以为不可行,美国知名的经济学家Milton Friedman(费利民教授)也认为不可行。他在九七年前有一次,首次访问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后,乘火车到香港,在火车站被香港媒体赶上了,问了老先生很多问题,费利民教授说,他说我不管你一个国家里面有几种制度,总之一个国家里面不可能有两种钞票,小发行量的钞票会被大发生量的钞票取代,意思就是说九七年后香港要使用人民币。

  当时人民币的流通情况,受欢迎的程度跟今天不能相比,所以Milton Friedman这句话对香港的人心来说,在当时来说,是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力。

  当时,我也参加了一些研讨工作,譬如说九七年后,要是港币真的由於信心问题不能继续流通,怎样办?社会上不同专家有不同的意见,其中一个意见是我们要准备一个所谓dollarisation的做法,dollarisation是什么呢?就是美元化。就是1997年7月1日后,特区政府用美钞在上面盖一个章,作为港币使用、流通。这个是专家的话。

  这个钞票的例子,说明了当时我们面对的一些困难,理论上的困难。理论上一个国家里面可以有两种制度吗?钞票制度、发行制度等可行吗?钞票这个例子也说明,我们确实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例子,也说明我们解决了很多类似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中间的一个阶段,前面的一个阶段过去了,大家觉得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大概还是可行的。但是北京可信吗?回归之后,虽然《基本法》里面有关於修改的条文,有关於解释的条文;但是十五年来,我们知道《基本法》从来没有修改过,《基本法》既是香港法律也是全国性法律,司法解释权在香港的法庭,我们有关《基本法》的案子也不少,但是在北京人大常委解释的,十五年来仅有三次。

  第三个阶段,第三个层次的问题,应该说是这三个阶段、三个层次的问题,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问题比较好解决了,第三个问题就是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太大,香港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1995年,这个也不是很久以前的事,这是十七年前的事,美国有一个经济学者Lester Brown写了一本书“Who will feed China”《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1995年写的。我们今天知道的,就是现在中国人不仅有足够的粮食,而且吃得很好。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1995年到现在,也翻了翻几番。今天,香港以至周边地区的旅游业、零售业,在比较大的程度上迎来大陆的旅客。

  《基本法》里面有不少防止香港实施全国性政策的条文,这些条文中我念一下两三条,说明什么呢?说明香港人那个时候对回归的一些想法、一些心态,这些条文都是一些防御性的条文。

  第37条说,香港居民有自愿生育的权力,这个权力受法律保障,所以那个时候顾虑大陆的一胎政制拿来香港实施,这方面我们知道过去十五年从来没有发生过。

  还有一条,142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保留原有的专业制度的基础上,自行制订有关评审各种专业的执业资格的办法。基本上就是香港的专业不受大陆专业的影响。那个时候香港有一个说法,有一种顾虑,就是怕在九七年后,什么大陆的「赤脚医生」来香港,抢香港医生的饭碗;甚至乎有一些香港准备念法律的学生,父母嚷他们不要念法律,说回归之后香港的法律就不会被承认,因此念法律没有用。现在回头看,当时提出这些防御性条文的朋友们,也有一点后悔,后悔什么呢?现在我们关注的问题并不是要防范大陆的专业人士来香港,因为他们现在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机会很好,工作量非常大。现在我们的重点是什么呢?是争取香港本地的专业资格到大陆去,能够得到大陆的认可和接受。过去是怕回归后向大陆开放,或是被迫向大陆开放,现在是怕大陆的市场不向香港开放。

  2003年开始,每年签署的CEPA里面,都有关於香港的专业在什么情况之下可以到大陆执业,里面也有一些香港专资跟大陆专业资格互认的条文。到了今天,香港是一个大专业里面,这里面包括会计、律师、大律师、医生、牙医、建筑设计、工程、规划、测量、园境,后来加了一个公司秘书(company secretary),十一个专业里面有五个专业在大陆的专业费用收入,在台湾大概叫营收,在大陆的总额比在香港的总额还要大。

  这个想起来也是很明显的,容易理解的,譬如说你当一名建筑师,香港就只有一个城市,你可以同时拿多少的项目?大陆六百六十个城市,你就在沿海的二十个、三十个城市里面,两、三个城市里面有一个项目,你的项目总量就要比在香港能拿到的项目总量要大。因此,十一个专业里面有五个在大陆营收比较香港高。

  过去,我们是顾虑港币被人民币取代,现在人民币的业务是香港金融界主攻的对象,也是港台合作的一个新内容。过去,香港人顾虑回归后香港的治安会受到内地的影响,枪枝问题、犯罪率的问题。十五年后的今天,我可以告诉大家,今年的一月份到八月份,香港没有一宗枪击案,一宗都没有。

  香港的罪案总量比起九十年代,虽然人口增加了一百万,但是罪案的总量下降了百分之四十。这个当然是两地的警察、公安部门合作的一个成果,这说明什么?说明在「一国两制」底下,凡事事在人为。

  我讲上面的一些主要是想总结一下,1982年到1997年这十五年,香港这个社会的一些经历。在这十五年的过渡期间,香港人大量移民,个人、家庭、事业的代价都非常巨大。到了九六、九七年,往外移民的香港居民也大量回流,香港的房价极大幅度的上升。那么我们现在回头看,在回归之后第十五个年头回头看,过渡期的十五年,我们大概要问这么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回归的十五年,香港人的集体对香港前途的研判,出现跟后来我们知道的事实这么大的误差?为什么研判跟后来的事实出现这么大的误差?

  我看是不是可以这样总结:我们要是用过去的眼光看今天,或是用今天固定的眼光看未来,就会造成误差;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尤其是看高速发展的中国的未来,看大陆的未来。现在回头看,我们应该清楚地下这么的一个结论:如果中国大陆在1997年的社会经济状况停留在1982年中英开始谈判香港问题的那种状况,那么香港九七年回归的结果,回归后十五年今天的结果都会不一样。

  我刚才说,大陆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举一个例子,我刚才不是说过1988年我参加了中国大陆新中国第一次的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第一幢大楼,修在土地上的第一幢大楼是日本华侨拥有的,在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成时是1992年,离开现在是二十年的时间。今天,大家到中国大陆任何一个城市,大家看到的,可以转让,可以买卖,可以租赁的房子,因此整个大陆的房地产市场的历史不到二十年。在二十年的时间里面,中国大陆从计划经济,没有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房地产市场。在这个过程当中,香港从第一天开始的参与就非常大。

  所以我刚才说,我们看中国大陆,看整个国家,不能用过去的眼光。我们看中国大陆、看国家的未来,也不能用今天固定的眼光。

  现在,我想向台湾的朋友简单介绍一下香港回归后总的情况。根据《基本法》,香港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因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量特别大,因为很多本来是属於中央的职能,通过《基本法》的授权给了特区政府。很多制度上的一些修改,譬如说我们现在大学的三年制改为四年制,这个我们已经酝酿了很多年,今年实施,这是特区政府自己做。我们的退休制度、医疗制度等的改革,还有汇率制度,有朋友问,你们的汇率制度你动不动,我们的回答是「不动」,但是我们有自己的钞票,自会有自己的汇率制度。这些都是中央通过《基本法》授权特区政府,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地方政府,特别行政区拥有的,比其他地方政府多的权利和工作。

  昨天,我为在香港的外国总领事和荣誉领事举行了一个联谊酒会,来的人很多,香港目前有一百二十二个总领馆和领馆,比回归前增加十九个。昨天的酒会,我作为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主持,没有外交部,我们中国政府的外交部或是其他中央官员在场,完全是特区的主权范围,这个也说明我们「高度自治」的一个方面。

  香港拥有自己的法律制度,继续沿用普通法原则,我们的司法制度独立,香港法院拥有终审权。回归前曾经有一位当时的立法局议员,他说,当时九七前香港这个地方的自由,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他说:「就是怕老婆也不必怕政府」。他说九七年之后,我们是不是能继续怕老婆也不必怕特区政府,就很能证明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的自由度有没有变化。今天,在坐的香港男士们,都会向我们来自外地的朋友说明,我们是继续「怕老婆」,继续「不怕政府」。

  确实特区政府经常被香港的市民、香港的企业告到法庭去,这些官司我们也打了不少,也输了不少,这说明大家不怕政府,而且我们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

  在国际上,香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国际事务。去年,香港特区政府代表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出席了不少不以国家为单位的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会议,超过一千六百五十次,去年一年,一千六百五十次,包括:世界贸易组织、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海关组织所举办的会议。去年,我们政府还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就避免双重征税、自由贸易、劳务合作,以及农业合作等事宜与外国签署九项协议。这是按照《基本法》给香港的授权。

  中央在香港驻军,解放军是以封闭式管理,所以大家来到香港在街道不会好像在九七前英国管治年代一样看到军人。驻军的军费由中央政府负担,这样特区政府负责维持香港的社会治安。

  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体现了不变和两制。不少街道的名称还保留了原来的英皇、女皇、英国总督的姓名。我们的汽车跟台湾的不一样,跟大陆的不一样,我们的汽车在路上还是靠左行驶。台湾跟大陆一样,you driv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oad, we drive 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road。

  香港和内地的关系。内地居民来香港「自由行」,现在仅限於四十九个城市,大陆六百六十个城市当中,只有四十九个城市的居民可以个人身分来香港旅游。这个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在吸引内地的居民来香港旅游的同时,我们要管理香港的接待能力与来港人数之间的关系。这个原则也体现在上个月通过跟中央政府的协调,我们停止了在深圳的非户籍居民来香港「自由行」,我们要调节人数。

  内地越来越多的居民对香港的房地产有兴趣,香港有一种意见认为这样影响到香港居民买房子的机会。因此,特区政府初步实施了我在竞选期间在政纲里面的一个主张,就是部分土地规定上面建的房子只能卖给香港居民。

  根据法院对《基本法》的理解和判决,现行的法律就是法院的判决,父母双方都并不是香港永久居民的内地人士,来香港所生的中国籍居民可以拿到香港永久居民的身分的孩子成为香港永久居民。这个我在今年年初叫停了,香港的医院不再接收她本人和她丈夫都并不是香港永久居民的孕妇来香港生产。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两点:一,是中央政府落实「一国两制」的决心;二,是「一国两制」作为一个方针,它在过去十五年,还有今后更长时间的生命力和适应力。

  我现在谈一下和台湾的合作。香港跟台湾现在是彼此的第四大的贸易伙伴,去年的贸易总额是三千三百亿港元,较1997的一千六百亿港元翻了一番;旅客方面,每年有将近两百一十万台湾游客人次访港,是香港第二大旅客的客源市场;香港访台旅客每年也多达六十多万人。

  两岸最近签署了《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事实上港台在人民币业务方面也有了非常紧密的合作,香港已经发展成为最具规模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平台,可以为全球各地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离岸人民币金融服务。现在二十家台湾银行的香港分支机构,已经加入了香港人民币即时支付系统,二十家这个数不是小数,越来越多的台湾银行和企业,利用香港平台进行离岸人民币贸易结算、发债、资金管理等业务。

  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这三天以「协进会」荣誉主席的身分在台北出席「协、策」两会的第三次联席会议,今天刚刚回到香港。两会过去一年多在多个合作范畴取得的进展及丰硕的成果,取得了成果。展望未来,双方同意推展四个新的合作范畴,包括:环保、文物保育、检测验证及不安全消费品的通报,和促进投资机构相互交流,以继续推动港台合作及为两地民众带来益处,达致互惠双赢。

  各位朋友,两岸三地过去三十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两岸三地的关系也有了正面的发展。客观的说,过去三十年是中国人在近代历史中的黄金三十年,再过两年,又是一个甲午年,我深信2014的甲午比1954和1894的甲午都要美好。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都不是旁观者,我们都是历史的缔造者。我希望两岸三地的官员和民众们,都能够为三地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继续努力。

  我非常感谢中评今天晚上给我这个机会,跟两岸三地的朋友,尤其是台湾的朋友们见面。我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再有机会向台湾的朋友们就香港的最新情况和港台关系再给大家作报告。

  最后,各位台湾朋友来了香港,我希望大家能够多找些时间,多住几天。香港和台湾一样,虽然香港面积不大,但是我们也有高山、有深海,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城、乡、郊、野,希望大家能到我们山里面走走,到我们的海里面游泳,享受一下香港的高山深海,鸟语花香。谢谢各位。



2012年9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3时41分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