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行政长官会见传媒答问全文(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九月七日)上午联同保安局局长黎栋国和入境事务处处长陈国基在行政长官办公室地下大堂会见传媒的答问全文:

记者:想问回审批权的问题,你表示要等香港评估承受能力才再签,有没有时间表?即何时?

行政长官:没有一个时间表,我们要看香港的接待和承受能力,然后才再决定本来可以来香港「一签多行」的内地居民是否可以来港「一签多行」。

记者:承受和接待能力的指标如何?谁人去定?

行政长官:这个我们会与内地有关部门作仔细沟通。大家都知道内地居民来香港自由行对尤其是某些地区、某些行业、我们的一些服务设施造成一定的压力。过去都有不少蒥民向我们反映,我自己亦十分关注,所以沟通及协调的机制和原则我觉得十分重要。今次是我们首次与内地有关当局大家同意我们日后接待多少,内地批准多少内地居民来香港自由行,首次我们达成这个共识,即是我们需要有一个原则、有个机制。这个原则是一定要考虑到香港的接待和承受能力,及不影响香港蒥民的生活,所以今次我们与内地有关部门大家取得这个共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

记者:意思是否未来会有限额?整个自由行可否有限额?若是真的接受不到。

行政长官:这个我们会跟内地共同研究,但是那个原则,我刚才说了,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记者:可否讲讲怎样去评估承受能力?用什么标准?可否具体讲讲?

行政长官:或者我请保安局局长答大家。

保安局局长: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看,第一是内地签发签注的数量是多少,因为内地居民要有一个有效的签注,他们才可以赴港;第二,我们要看香港一篮子的承受因素。譬如,现时我们在口岸方面有一个服务承诺,即是说百分之九十二的旅客会在三十分钟内处理好过关手续,我们可以看一看,在往后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服务承诺可以做到哪个水平?是符合这个水平?还是超过这个水平?或是低於这个水平?我们其他的旅游设施的拥挤情况亦可以通过观察得知。因为,大家理解到,内地居民申请签注后,他们未必一定会使用这个签注,究竟他们是否实际到港,到港后去哪里,我们有几个客观环境下,可以去评估。双方亦会紧密和及时交换相关资料,如果看到香港的接待和承受能力已经到达一个需要调节的水平时候,内地就会根据香港的意见适时控制旅游证件的签发数量和签注的频率。

记者:「一签一行」和「一签两行」对於来香港旅客的数目会多几多?

保安局局长:现时实际上内地已经有四十九个城市,他们可以用「一签一行」或者「一签两行」形式来港,实际去年数字,稍后请入境处处长向大家补充一下,这次全国六个城市里容许非户籍居民办理签注手续是一个便民的措施,究竟有几多人申请,日后会增加多少,这个是我们需要根据推展后的申请数字和有多少新增旅客,我们便可以看到评估。我希望大家注意一件事,最近内地所宣布的新措施,是放宽了异地签注给予两类内地居民,第一类是於该六个城市里的就业居民,是需要就业的,除了就业外,他们还需要持有长期居住证和申请前的十二个月内连续缴交社保基金;第二类是就学的大专学生,即是大学生,是这两类。换句说话,如果有一些於该六个城市中非就业居民或非大专就学学生,他们并不是在该新安排下可以申请到异地签注。

记者:有没有向内地要求全面取消「一签多行」?现在沟通后变成「一签一行」及两行,是否沟通上有弱势,所以未能取消「一签多行」?

保安局局长:「一签多行」只是在深圳实行,也实行了很久。我们每年也有相当数量的内地深圳的居民,是用「一签多行」来香港,实施后我们看到果效是良好的,所以我相信这位记者朋友所讲的「一签多行」是指并非有深圳市常住户口的长期居住证的居民。刚才我们也讲得很清楚,内地是会依据(和)审核了香港的承受能力和接待能力后,然后他们才会考虑推展这个「一签多行」,这个「一签多行」是指非深圳常住户口的居民。

行政长官:我以广东话再说一下,刚才的问题是为何我们香港不可以单方面定内地来香港的访客人数。我想与大家清楚说一下,中央政府非常重视特区政府向他们反映,香港市民由於内地旅客来香港日渐增多,再加上早前宣布的一些非户籍内地居民来香港自由行个人游造成的一些承受能力,和我们的接待能力的压力那些问题,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因此我向中央政府表达了香港的关注后,虽然特区政府无单方面订定内地有多少旅客来香港的权力,但中央政府是支持特区政府,因此我们今日有这个公布。就是说,一,就是深圳的非户籍居民,何时可以用「一签多行」这个方式来香港,这个要与特区政府商讨。这个就是我们今日公布,我刚才说过的一个重要性,因为我们第一次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就是说日后有多少人来,或这个新措施何时才执行呢,是要看特区政府评估我们的接待和承受能力。这个我们接会做,所以即使在特区政府无单方面去制定这个人数限额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是非常关注这件事和非常支持特区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

记者:你在政纲中提过,你会向国家争取一年多签扩大,当时你是否评估错误呢?

行政长官:这个当然亦要看香港的接待及承受能力,因为大家知道旅游业是香港重要的支柱行业,如果我们的容量、接待及承受能力大些,当然我们要去争取,希望多些旅客尤其是高消费的旅客来香港,支持香港旅游业发展。刚才我读出宣布时,亦有讲到我们的旅游及相关行业是需要健康发展的。

行政长官:处长有没有(补充)?

记者:其实现在连时间表都没有,是否急急推出来为国民教育的事件降温?以及想问,现在特区政府就可以完全去做那个评估呢?如果评估(显示)他们不应下来、不应那么多人下来的话,内地政府就会继续暂缓这个「一签多行」呢?

行政长官:我相信,我想两个问题都可用一个答案回答。中央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这事十分关注,也十分支持特区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你的第二个问题,简单答案--是的。我们一日未做完评估,又或者做完评估后,结论是我们暂时未有这样的承受和接待能力的话,深圳的非户籍居民来香港「一签多行」的新措施,就不会执行。

记者:说要做评估,但机制现在in place没有?

行政长官:不是。

记者:你上次说要用三个星期做评估机制。

行政长官:我们现时未有这个评估,我们会继续做这个工作。

记者:时间上会是三个星期后开始还是何时开始评估?

行政长官:我相信,我个人的估计,深圳非户籍居民来香港「一签多行」措施不会在短期内执行,因为我们需要时间做一个全面的评估,亦与内地有关方面沟通。但我们与内地有一个共识是重要的,意思是说不单考虑到内地居民来香港旅游的需要,这个当然是重要,我们同时要考虑香港的接待和承受能力。

记者:北区居民关注的不是香港旅游业的接待问题,而是水货客令到他们……

行政长官:这个当然是,这个在上次出来做公布时已说了,这个肯定是我们一方面的。刚才我都有说到,就是不要影响到香港居民的生活,这个就是你说北区居民的,我亦十分关注,北区居民的生活,肯定是我们会关注的一个方面。过去一段时间都有北区居民向我反映,说中午放工,吃饭一个小时,去到茶楼餐厅要等,因为有不少内地旅客同一时间吃饭,这便影响到香港居民的生活,这些我们是要关注的。所以我们与中央、与内地沟通,得到他们的支持,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好的发展。

记者:即使再有更多人绝食,你都不会撤回国民教育科呢?

行政长官:有关「一签多行」这问题,大家还有没有问题?

记者:谈到异地签注有效三个星期,但深圳已有居民可以异地签注来港。那其他城市是否已有序进行呢?

行政长官:请两位。

入境事务处处长:我想你要理解一个概念,在九月二十日前所有关於这个便民措施之下的签注是不会签发的。而「一签多行」我们现时在九月二十日之后都不会签发,直至我们商讨后,认为香港的承受能力能够接受,才会签发,刚才行政长官说得很清晰。

记者:八月三十一日提过「一签多行」或异地签注?

入境事务处处长:异地签注是接受了申请,但将来签发亦经过香港与内地商讨过承受能力才慢慢有秩序地签发。刚才有记者朋友关注到口岸的秩序问题,这方面我们很紧张,我们都会想办法去处理这个问题。

  另外,刚才保安局局长亦说出今次我们有一个重点,就是所有这一类在便民措施下,其实是一些长期工作的人士,不是一些没有工作的人士。我相信而且他们能交一年社保,连续一年的社保,他的工作亦是比较相当稳定。对於会否有很多水客?我想不会形成这样的情况。

记者:有三千万人有异地签注的资格,有否评估数字是否准确?

入境事务处处长:有多少人合资格,我们现时很难有一个评估,这个评估亦不大有意义。因为就算是合资格的人,亦不一定申请,这是我们过去的经验。

  你说如果以今次来说,我们在九月一日后的情况如何?根据我们的资料,内地头一、两天的申请都只是数以百计,并不是很大批的,只是数以百计,数字并不踊跃,即是并不太踊跃。

  当然,之后我们会继续留意申请的数字,以及我们会继续与内地沟通,令到我们可以有几多可以继续接受。刚才局长也说出我们的承受能力要看很多方面,以口岸来说,譬如我们可以简化我们的程序,或者我们令到更多科技的新安排,这些都可以把我们的承受能力有所提升。所以最重要的是旅客的等候时间,我们有一个很好的看法,如果等候时间在我们的服务承诺之内的,我们觉得这是我们可以承受得到的。

记者:……引起内地的一些不满,觉得香港是一个不欢迎他们的城市……

行政长官:香港是一个喜客、待客的一个城市,因此香港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国际旅游中心,很受旅客,海内外旅客的欢迎。但是同时我们作为一个国际旅游中心,我们必须确保我们有足够的接待承受能力,要是我们客源太多、客人太多,来人多了,我们就不能向我们的旅客提供我们一贯高水平的服务,这个是我们作为一个旅游中心,作为旅客,都不希望见到的,所以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比较好的平衡。

  我回答多一条,请局长和处长离开后再回答大家与「一签多行」无关的其他问题。

  我要说的是什么呢?接待和承受能力是一个全面的接待和承受能力,并不单是对本来有「一签多行」措施下的一些深圳非户籍居民的承受和接待能力。意思是我们与中央和内地有关方面,我们会一直监控情况。什么是接待和承受能力呢?刚才处长说了一些,除了这些外,我们的餐饮业、酒店业、旅游景点,这些都是我们会去考虑的,考虑过后,我们的容量可以给多少旅客到来呢?我们可以从那四十九个城市发「一签多行」的签注数目方面可以控制。我们可以从譬如刚才所说,何时可以给深圳的非户籍居民来香港「一签多行」,可以从这方面控制。甚至发「一签一行」、「一签二行」的其他几个城市的非户籍居民的频率方面来控制。所以这是一个总体的平衡措施,我相信是有效的。

  其实我们谈这个问题,我们亦应该肯定中央政府、内地有关方面在这个问题上给予特区政府的支持,说明在这方面他们支持香港的旅游和相关行业的发展,但同时他们不想看到因为来香港的人数过多,对香港市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好吗?

记者:只看旅游业、酒店业或者景点的容量是否捉错用神呢?似乎香港市民在这方面的看法并不是这样。这「一签多行」并不是来旅游的,是来生活的。因为,每一次去到内地访问一些大专生,访问一些内地居民,无论他们是非户籍或是户籍居民,他们想拿一个签证并不是来旅游,来购物、来吃饭或看电影,这些就是会影响民生的一些措施,如果你只看看旅游业的容量就叫做承受能力,这其实是不是解决不到民生问题?

行政长官:没有。我刚才都没有说我们只是看旅游业的容量,我刚才举了一个例子,影响民生的一个例子,就是北区有些朋友告诉我,中午放一小时吃饭,他吃饭方面就受到影响,购物受到影响;甚至有一些居民说,北区的物价比较高,因为有很多内地居民来买东西等。这些我们全部都要考虑。我们所说的容量和承受能力,并不单说旅游景点和旅游相关设施。

行政长官:最后一个问题了,因为两位……

记者:因为现在已接受申请,既然要等评估机制成立后才可批准他们下来的话,可否说给我知,大约何时会通知市民评估机制是否已经成立了?

行政长官:我们现时未有时间,在我们未有时间表的情况下,不是有了才批准,有了才接受申请,现时是干脆不接受申请的。

  好了,我们谈国民教育。

  我讲讲关於国民教育这件事我们的看法。昨日胡红玉主席出来讲话后,我亦通过传媒向社会表达了我对胡红玉主席在委员会工作的职权范围扩大的支持。

  我知道昨日下午胡红玉主席代表委员会向反对国民教育的三个主要团体的代表发信,信件内容并不是邀请这三个团体派代表加入委员会,当然,如果这三个团体肯派代表加入这个委员会,政府是十分欢迎的。

  这封信的内容说即使他们不想加入委员会,亦希望他们能够接受委员会的邀请,与委员会对话,我觉得对话是十分重要的。撤科与不撤科的问题是这样的:政府做事,譬如说早一轮大家十分关心,而现时我们已经处理的双非孕妇问题,我在当选后,我说在二○一三年内地双非孕妇来香港私家医院产子的配额是「零」。这方面我亦不能够说,虽然大家很关心这个问题,我都不能够说,我说当天开始就是「零」,不是二○一二年,我都要在二○一二年的上半年说,二○一三年一月开始双非孕妇来香港私家医院产子的配额是「零」,我们做事是有机制、有程序的。

  大家绝食,我十分关心;签名游行,我也十分关心。但我们政府做事不能够因为大家表达了决心,我们立刻叫停、撤科,然后才对话。所以我很希望有关的朋友能够与委员会,或是甚至与我本人就大家的看法进行沟通。我这几天在香港,亦很希望利用这个时间与各方面的朋友,尤其是一些反对国民教育的团体磋商。有一些团体他们提出一些中间的方案出来,我觉得这些我们都很愿意研究。在这一、两天,我都会陆续约会或接受邀约,与这些团体见面。

记者:刚才你说不是讲撤科才对话,为何不谈好再推?

行政长官:我刚才说了,政府做事是有一个程序的。国民教育科的设立在过去酝酿了十年,在上届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之中已经提出,在立法会也讨论过,有过公听会,有过谘询等等等等。所以,无论往下去我们决定怎做,我们也需要有一个过程。我很希望能够与各个方面的朋友讨论这问题。胡红玉主席去信给那三个主要团体的代表,亦是希望与他们就这问题大家对话,她并不是要求他们加入委员会。虽然如果他们加入委员会,我会十分欢迎。我相信无论是胡红玉女士也好,或是我自己也好,都希望大家能够坐下来,在没有前设的情况下大家去讨论这个问题。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2年9月7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7时0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