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二十题:德育及国民教育科
***************

  以下为今日(六月十三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林大辉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孙明扬的书面答覆:

问题:

  教育局向学校发出通函,通知小学及中学应分别於2012-2013学年及2013-2014学年开始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该科)。为使学校有充裕时间筹备和规划,教育局让学校以3年为「开展期」,即小学於2012-2013至2014-2015学年及中学於2013-2014至2015-2016学年作出适切安排。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当局有否评估,有多少学校未能於「开展期」内推行该科;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学校於「开展期」后,基於各种原因(例如人手不足、未能编订课程或家长反对)未能推行该科,当局会采取什么行动;

(三)当局有否准则评估学校推行该科的成效;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四)当局有否评估,现时教育界有否足够合资格的教师去推行该科;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五)当局有否任何具体措施,协助学校解决聘用该科教师时遇到的困难;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六)当局有否任何具体措施,协助学校解决在该科的课程规划及编写时遇到的困难;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七)当局有否评估,学校之间的课程内容和质素会否出现重大差异;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八)当局有否任何措施,确保教师采取政治中立的态度教授该科;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九)当局将於本年8月向每所学校发放53万元一次性的现金津贴,供未来4年之用,用途包括招聘人手、购买教材及支援教师参加交流计划等,当局是基於什么准则计算该笔款额;会否在「开展期」内谘询学校意见,检讨该金额是否足够;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十)鉴於不少舆论形容该科俨如「洗脑教育」,当局有否评估,教师、家长和学生是否已对该科有负面的看法,影响该科的推行;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十一)当局会否研究,将该科列为必修科前,是否应先将中国历史科列为中学的必修科目,让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议员的提问,谨覆如下:

(一)及(四)「德育及国民教育科」三年「开展期」的安排,目的是让学校根据本身就推动德育及国民教育发展的基础和经验,以及考虑学生的需要,按本科课程指引逐步将推动「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计划」、「学校周年计划」及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等工作,确保学校在三年「开展期」完结时,已作出有系统并具备延续性的安排,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

  一直以来,推广德育及国民教育,是香港学校课程目标之一。不少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内容其实早见於自1990代起推出的学科,如小学常识科、初中综合人文科和生活与社会课程等。另外,也有学习经历,例如:义工服务、内地交流及专题研习等,均涵盖德育及国民教育相关学习元素。故此,香港中、小学校在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的工作上,积累了不少校本经验,教师也同样积累了不少相关知识和教学技巧,能胜任作为「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教师。

(二)就本科课程规划及人手安排,除了於课程指引已作详细介绍,并附有具体推行模式建议外,本局非常重视为学校提供多元化的课程资源支援,包括学与教资源、专业发展课程、到校探访及支援津贴等,帮助提升教师掌握本科规划和推行的策略和技巧。

  本局亦关注学校於「开展期」及之后就筹划和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所遇上的挑战,并会通过访校、组织学习圈等提供适时适切的支援,使学校能更有效推行本科。

  此外,本局亦会运用不同模式,例如:举办家长讲座、制作学与教资源网及小册子等,向家长阐释本科课程的理念、目标、以及方向等,加深他们对本科的认识。

(三)就评估学校推行该科的成效,本局会检视在学校在「开展期」后,是否已作出具体安排,包括:(i)将本科纳入「学校发展计划」和「学校周年计划」;(ii)成立本科的专业团队;(iii)备有各级全年的本科课程计划、学与教计划及所需的学与教资源;及(iv)在时间表清楚显示本科於各级、各班的课时安排。此外,教育局会透过不同的现有机制,包括定期学校探访、学校自评、校外评核、问卷调查等,以了解德育及国民教育在学校推行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效。

(五)为使「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能顺利推行,教育局将举办一系列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包括:「课程领导与管理」、「课程诠释」、「知识增益」等,提高教师对本科的知识和教学技巧;并制作学与教材料及教学资源网站,以及为教师提供内地交流培训课程,支援教师推行本科的工作。

(六)教育局会针对学校各持分者的需要,例如校长、课程领导和教师等,举办一系列聚焦的专业发展课程,包括「课程领导与管理」、「课程诠释」、「学与教策略」、「学习评估」等,协助学校解决在课程规划及编写时遇到的困难。此外,为协助学校更完善地规划「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本科课程指引提供「课程检视工具」,让学校借此检视本科学习目标与现行相关科目的内容及学与教过程,让彼此互相配合,能更有效规划本科课程。

(七)「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具明确的课程宗旨、学习目标及课程架构。学校於规划本科课程,应以本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及课程内容为纲,并结合相关办学团体的办学理念,并与相关学科互相配合,按「校本」和「生本」的考虑进行调适。

  教育局亦尊重各办学团体的办学理念、传统和历史。在建基於「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的基础上,建构有办学团体为本特色的本科教学内容,使学校推行本科时,能兼顾办学理念及本科课程目标。

(八)「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学与教,强调客观分析及多元多角的取向。教师可选取合适的生活事件及时事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包括争议性议题,无须回避任何事件或议题,但应确保客观、持平的分析。本科课程指引亦就争议性议题的学与教(包括理性、持平、重事实、讲道理等原则)、策略及注意事项,提供相关教学建议及示例,让学校参考。

(九)课程改革推行至今,学校已具备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的可贵经验,教育局向学校发放的「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支援津贴」旨在三年的「开展期」内,提供额外的资源,让学校按需要灵活运用,藉此协助学校将德育及国民教育的推行经验过渡到以学科为本位的工作。

  在「开展期」内,本局会透过探访学校和在专业培训课程中与同工面谈,以搜集学校对支援措施,包括支援津贴的意见等。

(十)「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旨在透过提供持续及有系统的学习经历,培育学生的正面价值观和态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品德和国民素质,从而丰富生命内涵,确立个人於家庭、社群、国家及世界范畴的身分认同。

  本科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能力,使他们明辨是非,能够作出情理兼备的价值判断,并建立个人抱负及理想,对家庭、社群、国家与世界作出承担及贡献。

  本局会继续以不同渠道向不同持分者解释本科的特点及课程目的,以消除社会各界对本科的疑虑。

(十一)现时在初中阶段,所有学生必修中国历史。教育局规定香港的中学无论采用任何课程模式,必须在初中提供中国历史教育,而课时不可少於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学习领域总课时的四分之一(平均每年每周约两节课),而授课语言必须是中文。

  长久以来,中国历史在高中都是选修科目之一,这情况在新高中学制没有改变。根据2012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资料,超过90%的学校在高中开设中国历史科。



2012年6月1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04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