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刺身及寿司检测结果满意
***********

  食物环境徖生署(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最近进行一项评估刺身及寿司食用安全的普及食品专题调查,全部二百个刺身及寿司样本通过测试。

  中心发言人今日(五月二十九日)公布有关检测结果时表示,去年多宗食物中毒个案有可能涉及刺身及寿司,中心亦关注这类食物的安全。

  发言人说:「由於制作刺身及寿司涉及不经烹煮的食材及繁复的人手处理,食材的选择、处理及贮存均会影响食物安全。」

  他表示,中心在三月和四月从多间食肆、超级市场和食物制造厂抽取不同种类的刺身及寿司样本,包括鱼类、贝类、虾及蟹、八爪鱼及墨鱼、海胆及不含海产食材的寿司等,进行微生物及化学检测。

  微生物测试包括常见的致病原,例如腊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葡萄球菌和副霍乱弧菌;化学测试则包括一些较常见的有害物质,例如金属杂质、兽药残余和毒素。

  虽然全部样本通过测试,发言人提醒业界应经常遵守徖生守则,食物从业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徖生;把生的食物与即食食物分开处理及贮存,防止交叉污染;以及把刺身及寿司存放在安全温度,即摄氏四度或以下。

  此外,业界应向可靠的供应商采购徖生和品质优良的材料配制刺身及寿司。用作烹调的一般食物,不应当作刺身出售或作生吃用途。进口的食物材料应附有出口国家有关当局签发并获食环署认可的徖生证明书。业界亦须遵从《食物安全条例》的要求,保存良好的记录制度,以便在有需要时追查食物来源。

  他又建议消费者留意食肆是否持有食环署发出的牌照和获得有关售卖刺身及寿司的批签,避免选购贮存不当的刺身及寿司,例如没有盖好或在室温下存放过久。此外,消费者应尽快食用外卖的刺身及寿司,否则应将食物存放在摄氏四度或以下,以减低食物风险。免疫力较低的人士、长者、孕妇及幼童患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较高,应避免吃生或半生的食物。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4时3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