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香港科研人员获颁「国家科学技术奖」(附图)
*********************

  香港科研人才的成就获国家认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今日(二月十四日)在北京公布二○一一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得奖名单,本地科研人员共获得七个奖项。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说:「香港的科研人员获奖,彰显了香港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超卓实力,给予本地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士和特区政府极大的鼓舞。我们衷心恭贺各得奖者,并期望他们能在科研工作上继续再创佳绩。」

  获香港特区政府推荐的两个得奖项目,详情如下:

国家技术发明奖

  香港城市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主任陆贵文教授领导的研究项目「多种新型天线的发明,分析及应用研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包括陈志豪教授、薛泉教授和黄衡博士。

  得奖团队是无线通讯天线技术领域的权威,享誉国际。团队研发的无线通讯小型天线,透过增阔天线的频宽和多频应用,令小型天线保持高度接收效能,但不增加成本。有关技术在无线移动通讯和全球定位领域方面已获广泛应用。例如,在四川汶川地震后,当地面通讯网络失灵期间,救援人员使用配备得奖团队发明的「附尾开槽贴片天线技术」北斗徖星通讯系统,进行徖星定位双向通讯,使救援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国家自然科学奖

  香港科技大学叶玉如教授的研究项目「受体酪氨酸激濲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突触发育和可塑性中的作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神经系统是控制人类认知行为和活动能力的中枢,其发育和功能受到众多信号分子的调控。若神经信号传导出现异常,将破坏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导致脑疾病。叶玉如教授长期专注於探索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她近期的研究证明,脑部的神经细胞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途径进行沟通,从而对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调整。这些成果进一步解释了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分子机制,也为治疗脑退化症和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获内地单位推荐的五个得奖项目,详情如下:

  四项由内地单位推荐的研究项目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分别是香港科技大学刘云浩教授、倪明选教授、李默教授及杨铮教授参与的项目「基於非测距的无线网路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参与的项目「典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分析方法与生成转化机制研究」;香港科技大学李波教授参与的项目「计算机网路资源管理的随机模型与性能优化」;以及香港科技大学杨海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学林兴强教授共同参与的项目「基於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算」。

  此外,香港科技大学张成志教授参与的项目「网构软体技术、平台与应用」,获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办,是国家科学技术界一项崇高的荣誉,旨在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及组织。「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有五个类别,除「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外,尚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邀请,负责统筹和推荐「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香港特区候选项目。创新科技署负责统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在香港特区的推荐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推荐工作则由教育局负责统筹,并由香港研究资助局和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协助。



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6时08分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