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九题:废物管理策略
************

  以下为今日(二月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李永达议员的提问和环境局局长邱腾华的书面答覆:

问题:

  现时,本港主要依靠堆填区处理废物。在每日产生的18 000公吨固体废物中,有13 300公吨被运往堆填区弃置。根据《都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大纲(2005-2014)》内主要措施的进展,政府就处理废物、减少废物及循环再造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兴建一所每日可处理(包括分类及焚化)3 000公吨废物的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管理设施)、提高废物回收率目标(由现时的49%提升至2015年的55%)、在北大屿山小蚝湾和北区沙岭兴建两所有机资源回收中心(每日的处理量分别为200公吨及300公吨)及以直接经济诱因鼓励源头减废(例如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及资助现场处理厨余的项目)等措施。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5年,按废物类别(包括玻璃、金属、塑料、纸料、厨余、建筑废物、污泥、电子废物〔包括旧电脑及电器〕及其他废物〔请说明种类〕)划分,每年本港产生的固体废物量、整体堆填区弃置量及废物回收率的分项数字为何;

(二)以什么计算方法、标准及准则分别厘订上述处理量及目标(包括管理设施每日3 000公吨的废物处理量、2015年的55%废物回收率目标及两所有机资源回收中心每日200公吨及300公吨的处理量);

(三)有否研究及评估,以减少废物及循环再造的模式处理废物,本港需要减少多少废物及提升废物回收率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缩减上述管理设施的规模,从而减低对环境的影响;及

(四)鉴於现时政府指从中长期的废物设施规划策略而言,相较屯门曾咀的选址,在毗邻石鼓洲的人工岛上兴建管理设施会使香港整体废物设施的分布有更均衡的布局,惟政府曾於2008年的《综合废物管理设施选址报告》(2008年的报告)指出,与石鼓洲及其他的选址比较,屯门曾咀的整体得分最高,因其「易於与现有的堆填区和废物接收设施融合,对当地的生态产生较小的影响,建筑时间较短,建筑成本亦较低」,

(i)政府现时的选址建议有否参考2008年的报告;现时的建议与2008年的报告结果不同,原因为何;

(ii)於毗邻石鼓洲的人工岛及屯门曾咀兴建管理设施的整体成本分别为何,并按成本项目(例如建筑成本、营运成本及运输成本等)列出分项数字;及

(iii)有否评估於上述两个选址兴建管理设施会分别为该两个地区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并列举具体数字说明?

答覆:

主席:

  处理都市固体废物是每个城市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的政策目标,是要引入可持续的废物管理策略。香港每日产生约18 000公吨的都市固体废物,扣除52%已被回收的物料后,连同如非隋性建筑废物等其他固体废物,每天我们必须处理的废物约13 500公吨。在未引入大型的现代化废物处理设施前,这13 500公吨的废物,几乎全部是以堆填方法处理。香港地少人多,以依赖堆填的方法处理每天产生的大量废物,并不合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2011年1月4日,为了更全面和及时解决迫在眉睫的废物处理问题,政府经检讨了《都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大纲(2005-2014)》后,公布了长远解决香港废物管理问题的行动纲领,在「减废、回收及妥善处理废物」的目标下,提出三大策略和具体的执行时间表,包括: 

(i) 从源头加强推动减废、回收;
(ii) 引入现代化废物处理设施;以及
(iii) 及时扩展堆填区。

  必须指出的是,要有效解决香港废物管理问题,上述三项策略缺一不可。

  政府就处理废物、减少废物及循环再造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提高都市固体废物的回收目标,透过加强宣传及推广减少废物及循环再造,在2015年达到55%的回收率;加快拟备立法建议,引入新的生产者责任计划及扩充现有计划,以鼓励从源头减少制造废物;与公众讨论都蒥固体废物收费的可行方案,以直接经济诱因,鼓励源头减废。此外,我们会在2012年初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尽快引入先进的废物处理设施,当中包括综合废物管理设施,设施能有效减少废物体积达90%,并转废为能。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及时进行现有堆填区的扩建计划,确保固体废物能够继续以妥善及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管理。

  就李议员的问题,我们回覆如下:

(一) 过去5年在堆填区处置的固体废物及其主要类别之数量,及就废物回收方面,过去5年整体都市固体废物及其主要成份之产生量及回收率请参阅附件。

(二) 政府基於过去的废物产生和回收量的趋势,以及香港实际民生和经济活动等的预测,对香港未来解决废物问题的需求作出了评估,从而制订对相关废物处理设施的规模和需求。源头减废是我们废物管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加强硬件配套、提供设施的同时,亦会致力凝聚社会共识,推出各项减废的政策。

  在废物回收率方面,香港现时的都蒥固体废物回收率是52%,这水平并不逊於国际上其他许多与香港发展水平相若的城市。相比起2005年《政策大纲》所定下的目标(即在2009年达到45%,并在2014年达到50%),我们亦提前达到了目标。虽然如此,我们仍须进一步提升回收。为此,我们将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联同多个政府部门、各区议会及地区团体、物业管理行业、餐饮业经营者、及社会服务团体等,加强社会各阶层的环保意识,力求共同努力,扩大在减少废物及循环再造方面的参与,目标是在2015年把废物回收率提升至55%。

  在考虑废物处理设施的处理量时,我们是经过详细分析各有关因素而厘定的。例如,在构思於本地兴建综合废物管理设施时,我们参考了其他人口稠密城市同类设施的处理能力(例如与香港的人口和地理情况相近的新加坡),以及香港废物运输和处理的整体策略(即大部分地区的废物需经转运站压缩后才装箱以水路运送往堆填区),最后建议分阶段发展具适当规模的综合废物管理设施,并将第一期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的处理能力设为每日3 000公吨。

  此外,目前香港每日弃置约3 240公吨厨余,其中源自工商业的厨余每日大约有840吨。政府正采取一个多管齐下的方案,以解决大部分厨余被弃置於堆填区的问题。首要的策略是透过宣传、教育及市民的参与,推动避免和减少厨余产生;对於未能避免的厨余,则鼓励回收和循环再造。为避免储存大量厨余所产生的臭味和徖生问题,厨余不宜在现有的转运站经压缩后再作长途运送,而应该直接运送到独立的处理设施作专门处理。故此,我们计划中的两所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的规模为每日处理200 - 300吨厨余,并以处理来自工商业,已作源头分类并可生物降解的厨余为重点。我们已成立包括餐饮、酒店、物业管理、食品制造等业界所组成的工作小组,制订减少厨余和分类回收的工作指引。我们在2007年进行了选址研究后,认为可在北大屿山小蚝湾及在北区沙岭分别发展第一及二期有机资源回收中心,处理在北大屿山、九龙西及新界北产生的工商业厨余。我们亦会同时为在其他地区兴建有机资源回收中心进行选址研究。

(三)我们固然要继续加大力度,在源头减废及循环再造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从根本减少要处理废物的压力。不过,源头减废和循环再造并不能够彻底解决香港的废物问题。综观欧洲和其他先进城市的经验,在各项源头减废的措施实施后,仍然有相当份量剩余的不能回收废物须要处理。和香港一样,这些城市同样是透过现代化的废物管理设施焚烧废物,并配以堆填方式,将焚化后的灰烬埋。

  在香港,即使回收率达到55%的目标,届时每天仍然会有大约8 000公吨未能回收及循环再用的都市固体废物需要处理。面对香港三个堆填区将於未来几年饱和,我们必须尽早计划利用现代化废物处理设施处理废物,以大幅减少废物堆填。考虑到规划和建造废物处理设施所需的时间,我们现在必须开展有关的筹建工作,为兴建首个每日3 000公吨综合废物管理设施及两个有机资源回收中心(设於小蚝湾和沙岭)作好准备。

(四)(i)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的建议选址是建基於大量科学研究及分析并考虑到全港废物处理设施的布局。我们首先在2007-2008年间进行了全港选址研究,综合考虑了各可行地点的初步资料后,我们在2008年拣选了屯门曾咀煤灰湖及毗邻石鼓洲的人工岛两个地点作进一步考虑。

  我们根据《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及《环境影响评估程序技术备忘录》的要求,为在上述两个地点发展综合废物管理设施进行详细环评,评估所有有关的环境影响,包括工程项目与其他项目的各种累积影响,包括噪音、空气、水质、废物、生态、景观、文化遗产等。环评亦提出采取合适的缓解措施以确保对环境的影响可达至可接受水平,及建议环境监察与审核计划,以确保各项缓解措施的成效。

  是次环评结果显示,在两个选址分别或同时发展综合废物管理设施,都是符合环评要求的。选择在石鼓洲毗邻的人工岛作为首个综合性废物管理设施的选址,是政府从香港废物管理的整体布局、环境因素,以及运输效益等各方面考虑,原因如下:

- 这个建议使整体废物设施的分布,有较均衡的布局。新界西部已经容纳了现有的新界西堆填区和拟议的新界西堆填区扩展部分,还有在曾咀煤灰湖正在兴建中每天处理量为2 000公吨的污泥处理设施;而新界北部已经容纳了现有的新界东北堆填区和拟议的堆填区扩展部分;新界东部亦已容纳了现有的新界东南堆填区和拟议的堆填区扩展部分;青衣化学废物处理中心亦已设在市区。将综合废物管理设施设於香港的西南端,将有助平衡整体的设施分布;

- 毗邻石鼓洲的人工岛较接近香港岛东、香港岛西和九龙的废物转运站,亦即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的废物收集的覆盖范围。固体废物运送到毗邻石鼓洲的人工岛的总航程,会比由废物转运站运送到新界西曾咀的海上总航程缩短约四分之一。此外,这安排不会对地区的海上交通产生重大影响,亦有助减轻马湾的海上交通;

- 石鼓洲选址远离人口密集地区,距离长洲约3.5至5公里,而长洲又不是位於盛行风的风向(即从东北吹向西南的海面),设施排出的气体,经内设各项先进焚化技术和气体净化系统后,对周遭人口的空气质素的影响将更进一步减少;以及

- 综合废物管理设施,及设施内计划兴建的教育和社区设施,会为邻近岛屿(尤其是长洲)带来不少经济效应,不但能增加就业和带来额外的渡轮服务,在设施工作及参观的人流更会衍生其他经济活动及效益。

(ii) 至於整体成本方面,我们现正兴建综合设施的各项工程、所需设备和配套设施的建造及运作费用作出估算,我们将於完成估算后,向立法会申请拨款。

(iii) 关於施工及运作期间的经济效益方面,在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的施工高峰期间,会有将近1 000名人员在岛上和附近水域参与和工程相关的各项工作。在设施投入服务时,每天在设施工作的人员约有200名。此外,我们计划在设施内兴建的教育中心和相关的参观设施,预计会吸引学生及其他访客。如选址於石鼓洲,由於该地远离市区,在设施的建造及运作期间,长洲将会是设施重要的工程后勤基地,这将大大有助长洲的住宿、零售及饮食业等各方面的经济活动。至於曾咀煤灰湖选址方面,虽然工程人员、工作员工和参观访客与上述相若,但由於陆路交通较为方面,估计有关人士在附近社区的停留时间将较短,经济效益将会较少。



2012年2月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18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