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八题:食米的供应及价格
***************

  以下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今日(十一月三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冯检基议员的提问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报,泰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米出口国,最近发生的水灾严重影响该国的稻米生产,当地受淹农地估计占全国农地约14%至16%。报道又指本年收成多被浸坏,估计损失达700万吨稻米,占全年总收成2,500万吨的28%。加上新政府上台,全面上调泰国食米(泰米)的出口价格,有本地泰米入口商表示,泰米整体来货量已减少一至两成,价格亦随之上升。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是否知悉,过去十二个月,每月的国际米价变化(包括泰国、内地、越南和其他地方食米的每月入口价及零售价的变动情况,及入口价和零售价的差距变化);当局有否评估泰国水灾对本地食米价格的影响;若有,结果为何;

(二)鉴於有市民向本人反映,虽然市面已出现其他产地的食米(例如越南和内地),但价格却不比泰米低多少,当局有否了解个中原因;当局有否评估,引入不同产地食米的做法,可否稳定食米价格,还是出现进口价及零售价的差价逐步扩大的情况;有否发现有本地批发商和零售商肆意抬价以谋取暴利;若有,是否反映进口食米市场竞争不足,当局有何针对性的措施,防止零售商「食水过深」,让普罗市民以合理价格购买食米;及

(三)当局会否考虑向东南亚以外的地方开拓食米供应地,以确保本地食米市场有足够的竞争和稳定的食米供应?

答覆:

主席:

  政府一向密切注意本港食米的供应及价格。由於近日泰国及其邻近地区受水灾影响,国际食米价格有上调趋势,但对本地零售价格的最终影响仍有待观察。本港在二○一一年首十个月的食米进口量达282,900公吨,较上年同期高3.6%。就问题(一)至(三),现答覆如下:

(一)国际米价方面,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显示,过去十二个月的食米价格平均指数与再对上十二个月相比,升幅为11.1%。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过去十二个月的每月食米价格指数见附件一。

  本港方面,过去十二个月的食米平均价格与再对上十二个月比较,泰国香米的进口价升幅为4.99%,与同期零售价3.97%的升幅相若,中国丝苗米的进口价升幅约为22.8%(注),而零售价的升幅则只有9.02%。食米价格的每月变化幅度则视乎食米种类而有所不同,进口价的每月变化幅度介乎-6.43%至+32.1%(注),零售价的每月变化幅度介乎-5.43%至+6.11%。泰国香米、中国丝苗米及越南香米过去十二个月进口价及零售价的分项数字见附件二。

  政府注意到本港的食米价格有上调的压力,但最终影响仍有待观察。影响食米价格的因素很多,包括汇率的波动、天气因素对食米出产国产量及出口的影响(例如泰国水灾),以及营运商的经营成本变化等。

(二)在本港,食米贸易一般在自由市场主导的环境下运作,零售价格的厘定取决於营运商的经营成本及市场的供求。零售价相对进口价的比例,在本年首十个月一直维持在1.34至1.77之间的水平,与去年相若,并没有不寻常的波动。由於食米由进口到零售之间有一定时间的差距,以完成食米的运输、贮存、提货等程序,因此,零售价未必同步反映进口价的转变。

  香港自二○○三年起开放食米贸易,减少和简化管制,目的是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吸引新的经营者加入,促进业内竞争,提高市场效率,务求最终令消费者受惠及整个社会得益。食米贮存商的数目已由二○○三年约五十个增加至现时约一百五十个,可见开放措施有助增加食米市场的竞争。

(三)政府对食米进口来源并无特别规管,食米贮存商可按消费者需求,自行决定向不同产地输入食米。截至二○一一年十月底,泰国、越南和中国内地的食米分别占香港总食米进口量的61%、28%与9%,其他食米进口地包括日本、台湾、美国、柬埔寨等。泰国米的市场占有率已由一九九七年的九成,下跌至二○一一年十月底的六成,可见本港的食米来源现已逐渐分散至多个地方。政府乐於见到业界开拓其他食米货源,既可减低供应来源集中涉及的风险,又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

注:有关数字包括二○一一年十月中国丝苗米的进口价,该月份中国丝苗米的进口价与上月相比,升幅为32.1%,但该月份只有两张进口许可证的申请。由於数据来源较少,有关进口价的升幅未必能反映市场的整体情况,故有关数据只宜作参考之用。



2011年11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3时17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