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政务司司长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政务司司长林瑞麟今日(十月二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的致辞全文∶

主席:

  经过三日的辩论后,我们对《施政报告》的致谢动议的讨论快将完结。我想趁这个机会向不同的党派和个别议员,多谢大家在议事堂所提出的宝贵意见。不论这些意见是支持《施政报告》,还是对我们的建议有批评。因为要总结大家的意见,香港的施政和香港社会才能够继续进步。

  今次的《施政报告》,行政长官选择了用「继往开来」做主题。一方面总结过去好几年特区政府在行政长官带领下的施政,亦对市民作出了新一轮的承诺。

  《施政报告》既体现现届政府的工作是建基於前两届特区政府所播下的种子,也为来届政府做一些铺垫,做一些前期工作。

  在一任之内,我们没有可能解决所有香港的问题,亦不能做完所有的工作,但作为负责任的为政者,我们理应要为当下尽努力,为将来谋打算。

  特区政府管治团队很快会换届,但作为施政的纲领和主轴的思想,是要继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这是香港平稳发展的必然选择。

  回顾过去四年多,香港虽然受到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但是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抵御了冲击。与此同时,我们能够按部就班落实行政长官参选的纲领和各份《施政报告》。

  第三届政府的主要施政成果,我们已经发出了一份小册子向大家交代,我趁今日的机会凸显几方面:

(一) 首先,在推动十大基建方面,很多工程已上马或在规划当中,例如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速铁路都已开始施工。

(二) 在巩固和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我们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例如推动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推动六项优势产业等。我们亦制订竞争法,希望为香港创造更公平的营商环境和保障市民的利益。

(三) 把握内地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争取到中央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制订港澳专章,支持香港与内地的区域合作。我们与广东省政府签订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为将来香港和内地的共同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四) 在教育方面,我们推行十二年免费教育,资助学前教育,实施小学小班教学。

(五) 扶助基层家庭和弱势社群,顺利实施法定最低工资,提高基层雇员的收入水平,又成立关爱基金,发挥在现有安全网下一些补漏的作用。

(六) 大幅增加公共医疗拨款,并通过多轮公众谘询,为医疗制度改革和融资问题取得社会上比较广泛的共识。

(七) 在保护环境和文物保育方面,亦以新思维拓展了很多新政策和措施。

(八) 确定普选时间表,二○一七年可以一人一票普选行政长官,随后可以在二○二○年普选立法会。去年亦争取到立法会跨党派对二○一二年「一人两票」政制发展的共识。

  所有这些成果来之不易,有赖政府所获得的议会支持和社会上市民共同的努力,才可以在求同存异的精神下达致这些实质的成果。

  尽管如此,我们不会停在这个起步点。我们要香港有新的起步点,所以我们针对市民关心的几方面工作,今次《施政报告》提出新的建议,包括公共房屋、居屋和房地产方面的政策、人口老化和支援弱势社群等等,都提出了新的政策措施。

  自从两星期前发表《施政报告》后到今天,观乎社会各界的反应和大学的民意调查,整体社会接受《施政报告》是积极的。我们也相信在往后这八、九个月,我们落实这些政策措施,是有一定的支持。

  接,主席,我想向议会交代一下我作为政务司司长需要直接负责的几项工作。

  第一是十二五规划的落实。

  今年三月,十二五规划提出后,我们有一个新的机遇,可以继续巩固和提升香港的传统优势产业,培育一些新兴的产业,以及加强与内地的经济合作。而今年八月李克强副总理访港时,宣布了三十多项中央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香港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币服务离岸中心,亦促进香港与内地服务业在五年规划的时期内基本自由化。

  我刚刚从欧洲访问回来。在德国时,我有机会见到他们的财政部长和几位部长,从他们那里得悉在德国政府方面和欧盟各国政府方面,他们有很大决心要解决欧罗的危机。我亦向他们表示,从香港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有效处理欧罗危机,对维系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信心很重要。而香港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一个在亚洲区内非常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我们希望欧罗债务危机得以有效处理。并且有效处理欧罗的情况,对我们在香港进一步发展离岸人民币服务中心是有利的。我们亦邀请西欧各国的企业和银行来港参与新一轮的金融事务发展。

  在上星期,财政司司长带同特区政府几个局的代表,与中央有关部委商讨进一步将这些政策措施,争取能够早日落实。

  而在政府总部,我会继续主持一个跨部门、跨局的督导委员会,确保我们现时争取到的一套政策措施可以有效落实。主席,我会在十一月十一日出席内务委员会时向各位议员作进一步交代。

  第二方面我想提的是区域合作。现时除了十二五规划和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我们还有很多实质的事务在推动中,包括香港和广东两地过境私家车一次性特别配额试验计划和推动「岭南通.八达通联名卡发行合作」计划,我们希望在明年可以开始落实。

  有见及香港与内地区域合作不应限於粤港,所以我们在《施政报告》提出,准备在重庆和福建分别设立专责联络单位,这有助我们推动香港与西部成渝经济区和在福建的海峡两岸经济区,加紧和加强合作。

  第三是人口政策。

  今年的《施政报告》对於香港人口老化所带来的挑战有不少墨,并提出多项长短期应对措施,提升长者配套服务,使老有所养这个传统观念有实质的内涵可以体现。其中,高龄津贴广东计划和长者公共交通优惠这些建议,相关的政策局和部门会努力落实,尽快出台。

  此外,针对内地妇女来港分娩问题,过去几个月政府联同医管局和其他私家医院,得到他们的合作,推出多项限制措施,这包括香港居民可优先使用医疗服务,以及我们会密切继续留意这些在香港出生的儿童到底何时有机会返港升学,需要在香港继续成长。这一方面使我们的人口老化可以放缓,另一方面当然对香港各方面的社会政策措施构成一定的压力。

  第四方面是关爱基金和西九文化区的工作。

  关爱基金由构思到今天是一年多,我们在过去的一段日子,推出并正落实十三个方面的援助项目,包括给有需要的学童免费午膳,可以离开香港去外地游历一下,认识外面的世界;亦包括给需要特效药而没有能力的癌症病人一些资助。另外,我们最近推出了一个政策措施,如果有些浻房住户受到迁拆的影响,我们会给予搬迁的补贴。这些是一些例子,我们希望关爱基金在香港现有的安全网下,我们要补漏。补漏如果是有效,今后特区政府也要考虑将这些政策措施纳入正轨,变成恒常服务。

  西九文化区的工作同样到了关键时刻。我们进行了第三轮的公众讨论,建基於这些公众讨论,我们会把发展蓝图向城规会提出,希望从明年开始可以将项目招标。我们期望西九的公园在二○一四年可以落实向公众开放,并且在二○一五年开始第一个文艺表演的设施亦可以落实开放。

  第五个方面,我们需要在未来八、九个月确保第三、四届特区政府顺利交接。为此,我们将为候任行政长官成立临时的办公室。

  这虽然有些像九七年的安排,但不会如当年般复杂。首先,今时今日,我们不会有临时立法会,亦不会有中英需要交接的考虑。我们只不过筹组第三届的特区政府过渡至第四届。如果第四任的候任行政长官与其班子有什么工作需要第三届政府配合,我们是很乐意的。

  话说回来,在未来几个月,我们很需要争取到立法会的支持,继续落实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香港,不论做任何工作,通过法例和争取预算案,都需要行政与立法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制衡。我们很愿意继续与大家积极讨论和配合。

  在香港,两个普选的时间表已经确定,未来九年是香港政制发展非常关键的时刻。多年以来,我与其他同事都有参与政制发展的工作。我们当然知道,这个议题在香港社会非常具争议性。时至今天,香港社会虽然大部分人都已接受二○一七年普选行政长官,随后二○二○年普选立法会,但依然有不少人士希望我们可以做得快一点、早一点。亦因为这个议题比较争议,我在此向大家表白一下过去数年的考虑。

  其实,特区政府的同事,都很望香港能够尽快推动到民主。在争取的过程当中殊不容易,因为一方面我们在香港的议会内外,要争取有共识。去年就二○一二年政改方案,我们有跨党派的共识,有建制党派,有泛民党派。这个确实来之不易,亦对今后政制发展起积极作用。除在香港社会之内,我们亦需要与中央、与北京争取有共同的理解和认同。在这过程当中,我可以告诉大家,特区政府一批同事,确实尽了最大的努力。现在得来不易的成果,是香港可以有一条路往前行。既然已经有一条路往前行,我们便应好好地继续落实。六年后,便有一人一票普选行政长官,九年后便普选立法会。这些政制的变革,会改变香港社会,亦会改变我们的选举文化和选举工程。我们有必要确保这些选举对香港今后发展是积极的、有利的。

  除了关心选举制度,我们同时也要关心议会之内的议会文化。

  我们作为行政当局很愿意和立法会配合,共同建立一套崇尚理性、讲求尊重、寻求共识的政治文化。主席,我们来这里开会,往往见到有人掷物,有人发表一些富有侮辱性的言论时,我们会很期望立法会本身做一个恰当的判决。

  因为每一次有这样的判决,都会积累成为先例,影响我们今后的议会文化。相信大家都很珍惜香港过去数十年建立的一个文明和庄重的议会文化,不希望有任何党派或人士,轻率破坏这套文化。

  主席,我要重申,特区政府方面完全尊重我们的议事规则,也完全尊重立法会内大家的决定。我们绝对会配合大家的工作。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当中道出他过去七年,作为特区之首和特区政府之首,治理香港的经验,发表了一些肺腑之言。七年多以来的成绩,我们有一些成果,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我们会继续虚心聆听,坦诚接受市民和社会的批评,希望我们提出的政策措施,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过了明年六月三十日,第三届特区政府卸任之后,我们奠下的基础,对今后香港特区的发展,依然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主席,我谨此陈辞,希望在座各位议员能够支持刘健仪议员所提出的致谢动议。多谢主席。



2011年10月28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1时46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