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行政长官出席《施政报告》及财政预算第三场地区谘询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曾荫权今日(九月五日)傍晚在礼顿山社区会堂出席2011-12《施政报告》及2012-13财政预算第三场地区谘询会的开场发言:

  各位好!教授好!首先我和教授一样多谢各位今日出席这场谘询会。我知道现在是食饭时间,大家能牺牲食饭时间和我交谈,告诉我对《施政报告》的意见,证明大家都关心香港,都是「有心人」。

  上星期在另一个谘询会发生了一些冲突,在场的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维持秩序,结果有几位受伤。其中一位很不幸,在今年三月我出席另一个活动时,亦因有扰乱的事件而被人撞伤。我想借今天的机会赞扬我们的保安人员。他们尽忠职守。我希望受伤的同事能够早日康复。我可以向各位同事和大家保证,对于这些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我们一定会依法处理。其实,香港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文明的社会,任何人都有权发表意见。但(他们)同时,一定要尊重别人可以发表意见,不能「霸」场,只让自己说,不让别人说,而且用粗暴的行为防止别人。这是不可取的。

  今次已经是谘询会以公开论坛方式的第三次。在过往两场谘询会中,我的确听了很多「实在」的意见,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很感谢他们,(这些意见)也很有启发性。

  今日我也特别多谢吕大乐教授再次答应担任谘询会的主持人。吕教授最近发表的文章,谈到社会矛盾和民意分析,我觉得值得大家深思。吕教授指出,解读民意并不容易,因为在一个言论及新闻自由的开放式社会,有人觉得,无论是政党或是压力团体提出任何主张,都有市场;叫价越高,即使明知难以实行,也可以保住道德高地。吕教授又提及,分析民意时,必须分清什么属于主流的意见,什么属于边缘的意见。否则,某种声音会被无限放大,使有些意见受到限制。我还有些实践经验与教授和各位分享。对于任何重要的新政策建议,主流民意并不是固定状态,它会跟随辩论、传媒取态在谘询和立法过程中不断蜕变。若政策建议不作充分调校和修订,便会被批评为与民意脱节。实在地面对现时的香港政治生态,政府坚持推出可持续的长远利民措施,另一方面要争取这些政策接近当时的主流民意,我觉得这是很大的挑战。

  今时今日,社会要在重要课题取得共识,的确困难。例如,有关香港长远规划,我就听过,有人批评政府没有发展蓝图;但又有人指政府不应规划太多、好高骛远。就拿《施政报告》来说,有人认为政府不应抱夕阳心态;但又有人提出,现届政府不应动作多多,为下届制造包袱。到底香港应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政府的角色和规模,应该扩大,还是缩小?什么意见才是真正的主流?我相信,为政者听取民意,除了虚心聆听之外,一定要冷静和小心,才可找出为社会带来最大裨益的答案。

  今年的《施政报告》,我会重点处理几个社会表达关注的课题。对青年人来说,「楼价贵,置业难」,虽然近日楼市有降温迹象,不少市民对现时的楼价水平都是难以负担。贫富差距扩大,削弱社会的凝聚力,低下阶层感到遭受遗忘。另外,我们必须优化退休保障计划,为长者提供支援,为人口老化作好准备。

  我从上个月开始和同事约见了不同团体,就《施政报告》进行广泛谘询,至今出席了二十多场谘询会,现在已接近尾声。但是,公众意见无分阶层,无分先后。我觉得「兼听则明」,地区和基层市民的声音,对政府同样宝贵,同样重要。

  今年的《施政报告》,和财政预算案公共开支部分的谘询一并进行,令政策和资源分配得更好。今次曾司长和我一起,希望听取各位的意见。今年《施政报告》,你们觉得政策上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财政预算案开支部分特别应关注些什么。

  希望各位环绕着我刚才所说的有关于房屋问题、贫富差距和人口老化影响等问题,给我一些具体意见,我觉得会更加有用。

  我把时间交回各位,多谢各位。



2011年9月5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20时35分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