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历史博物馆长期展览新增展区介绍七姐诞习俗(附图)
************************

  明日(八月六日,即农历七月初七)适逢为中国传统节庆「七姐诞」,有兴趣认识更多有关「七姐诞」习俗的市民,不妨前往香港历史博物馆,参观其长期展览「香港故事」,当中新增了一小展区,介绍「七姐诞」的由来及习俗。

  七姐诞又称「七夕」或「乞巧节」。相传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於天上的鹊桥相会,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转为少女「乞求」刺绣技巧,祈求如意郎君的节日。

  香港历史博物馆最近於长期展览「香港故事」的民俗展区内新增了有关「七姐诞」的展区,让市民进一步认识这项渐为人所遗忘的中国传统节日。

  传统「七姐诞」庆祝仪式由农历七月初六晚开始,为期一至二晚。不同地方庆祝「七姐诞」的仪式各有不同特色。当晚,未婚女子会在家中或街头巷尾的空地「摆七夕」,把事先制成的小型工艺品,连同七姐盆、七姐衣、水果、鲜花及糕点等陈列在八仙桌上。吉时一到,便向天上的牛郎织女星诚心焚香礼拜。

  是次新增展区展示的藏品包括有纸扎祭品 ─「七姐衣」和「七姐盆」,以及其他拜祭七姐时用的微型器物。传统祭祀七姐和牛郎时,信众要准备七姐衣、牛郎衣和观音大士衣(民间相传七夕牛郎织女相会时,观音大士会现身),在祭祀后一并火化。「七姐盆」主要分为盆形炞作和平面印刷两种样式,但同样载有七份代表金银饰物、梳子、扇子等的纸制装饰,以供七仙姐穿戴和梳妆时使用。传统上拜祭七姐时亦会摆放一些微型器物,包含家具连刺绣精巧的桌围椅帔、缠足鞋、银制花瓶及杯等,好让诸位到访的神仙能够仔细观赏和休息停留。

  香港历史博物馆位於九龙尖沙咀漆咸道南100号。开放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上午十时至晚上七时;逢星期二休馆(公众假期除外)。有关展览详情,可致电二七二四 九○四二查询。



2011年8月5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15分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