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三题:铁路服务与票价调整
***************

  以下为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今日(六月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张学明议员的提问所作的答覆:

问题:

  有市民向本人反映,近期港铁经常出现故障,连落成只约5年及乘客量较少的迪士尼线,在一个多月内都发生两次故障。他们对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下称「港铁公司」)在未有明显改善服务及录得大幅盈余的情况下,仍坚持按可加可减的票价调整机制如期在本年6月份加价2.2%,带头掀起加价潮,感到非常不满。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特区政府作为港铁公司的最大股东,现时有何措施推动港铁公司改善服务,让市民得到物有所值的服务;

(二)会否研究推行「事故扣分机制」,将港铁票价调整机制和服务水平挂钩,推动港铁公司改善服务,减少故障频生的情况;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三)会否重新考虑设立涵盖地铁、巴士及渡轮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票价稳定基金,以弥补可加可减的票价调整机制在持续通胀环境下实际运作上的不足?

答覆

主席:

(一)及(二)政府一向要求及期望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必须时刻提供安全可靠的铁路服务。在现时的机制下,运输及房屋局负责监督铁路安全及规管铁路服务的整体政策。运输署及机电工程署分别负责监察港铁系统的服务及安全表现。

  运输署负责监察港铁公司在各铁路线的服务表现,在这方面,港铁公司必须符合政府订定的服务水平。现时衡量铁路服务表现主要根据三个基准,即列车服务的提供(即实际出车率)、列车服务的准时程度(即实际按点完成列车行程的百分率),以及乘客车程的准时程度(即准时到桋的乘客和受阻不超过五分钟的乘客总数的百分率)。这些量度铁路服务的标准,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其他的表现基准包括增值机、自动售票机、出入闸机、扶手电梯及乘客升降机的可靠程度等。运输署会透过审核港铁公司就服务表现定期提交的报表,来监察港铁公司是否符合有关的服务水平要求;亦会就收到有关铁路服务的投诉进行调查,以监察铁路服务。如果港铁公司未能符合其中任何一项要求,运输署会要求港铁公司即时采取改善措施。

  机电工程署负责监察铁路系统的安全,确保港铁公司在铁路系统的设计、建造、营运,及维修方面均达到安全的要求。港铁公司有责任向机电工程署证明铁路系统的安全,以及其设计标准不单符合铁路行业的国际标准,还适合香港的情况。港铁公司在设计阶段时亦会进行风险评估,以尽量减低风险系数。现时,港铁的设计标准及安全管理制度均符合国际认可的标准。机电工程署亦监察营运中铁路的安全情况,包括巡查铁路系统,以确保设备运作良好和妥当;以及就铁路事故进行调查,并评估和跟进港铁公司的改善措施。

  如发生铁路事故,运输署和机电工程署会跟进事件,要求港铁公司提交事故报告。运输署和机电工程署会进行调查,并向港铁公司就初步了解的成因而需即时采取的行动,提供建议。运输署和机电工程署并会监察港铁公司在调查成因和落实改善措施方面的进展。

  我们认为,在发生事故后,最重要的是尽快找出事故的原因,并针对有关原因及港铁公司在处理事故时所采用的应变措施,作出改善。机电工程署亦会审阅及覆核港铁公司就铁路安全事故所提交的调查报告以确定事故原因,以及监察有关事故是否形成趋势。

  至於是否应推行议员建议的「事故扣分机制」,我们认为需要考虑「事故扣分机制」会否对铁路前线人员造成重大的压力,在抢修铁路事故时因受制於紧迫的时间,令他们务求避免扣分而相反地影响铁路的安全检查和抢修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亦应该考虑仅以意外的宗数来衡量港铁的整体服务表现是否全面及客观。由於本港的铁路网络营运时间长、使用量大,加上铁路运作涉及路轨、列车、信号系统、人手操作等多方面的因素,现实中难以达到「零事故」。不过,我们会要求港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一点是绝对不能妥协的。

  事实上,根据港铁公司提供的资料,自两铁合并后,即2008年至2010年,港铁公司为维持高质素的铁路服务和提升设施表现,每年投放40亿元进行维修、保养及更新资产。除了日常维修保养及设备更新外,港铁公司订购了十列新车,以增加现有路线的班次,配合港岛、观塘、荃湾和将军澳各线乘客量的持续增长;在除马场站外所有东铁线车站安装阔身闸机,方便使用轮椅的乘客进出车站;在美孚站、佐敦站、上水站、旺角东站、锦上路站及天水围站完成不同程度的翻新工程,及进行粉岭站的翻新工程;在大窝口站、黄大仙站、深水桋站及佐敦站,进行加建室外升降机的工程;以及进行在港岛线、观塘线和荃湾线的八个地面车站的月台安装自动闸门的工程等。

  港铁公司最近亦已宣布会加强西铁线、荃湾线及观塘线的服务,为乘客带来更多方便。

(三)两铁合并的其中一个成果是采纳了一个客观而透明度高的票价调整机制。有关机制是在社会上及立法会经过广泛讨论后制定,以取代港铁公司原来的票价自主权。

  两铁在2007年12月合并时,港铁公司承诺在2009年6月30日或以前不会提高票价,并於合并后即时实施减价,当时每日有280万人次受惠於不同程度的车费调减,由5%至超过20%不等。2009年6月30日后,港铁公司根据客观而透明度高的票价调整机制对票价作出了调整。该机制采用直接驱动的方式,按与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变动、运输业名义工资指数(「工资指数」)变动及生产力因素挂钩的方程式,厘定整体票价调整的幅度。

  票价调整机制所采用的之前一年12月的综合消费物价指数按年变动,已反映了香港宏观的经济状况及某程度上市民的负担能力。而之前一年12月的工资指数按年变动,则反映了员工成本。因此可以说是经济及工资先行,才启动票价调整。

  为确保我们的公共交通服务有效率及有高服务质素,政府既定的政策是公共交通服务应由私营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营运。政府亦已确立机制去规管主要公共交通服务的票价,因应市民的接受程度和负担能力,确保收费水平合理。

  至於应否设立「公共交通票价稳定基金」,我们必须确保公帑用得其所,以及小心考虑有关建议的目的、协助的对象、预期的成效及带来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我们认为公帑应该重点帮助有需要的人士。政府一向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协助有需要的人士,例如为经济上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往返学校的交通费资助;而将推行的「鼓励就业交通津贴计划」,亦可减轻低收入家庭在职成员往返工作地点的交通费负担。

  就铁路以外的公共交通服务,政府亦需避免提供错误诱因,影响营办商的节流力度及服务效益。让纳税人悉数承担公共交通服务的开支增幅,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加价申请,更会被视为政府向公共交通营办商提供直接资助,有违既定政策。

  事实上,政府一直积极鼓励各公共交通营办商,包括港铁公司,向乘客提供更多的票价优惠。港铁公司最近已宣布会推出一系列的优惠计划,以助减轻市民的交通开支。我们会继续鼓励各公共交通营办商,包括港铁公司,因应其个别营运情况向乘客提供优惠,以惠及市民。



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2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