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署理民政事务局局长就「香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文化枢纽」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为署理民政事务局局长许晓晖昨日(五月二十五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香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文化枢纽」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感谢各位刚才就香港文化发展的发言。文化政策确实是我们城市整体质素提升很重要的一环,而香港的文化政策,一直以来也是要确保我们文化艺术创作的表达自由,营造有利文化艺术发展的环境。

  西九文化区的建设,正如多位议员都提到,将为香港的长远文化艺术发展,带来一个很难得的机遇。而我们现在最终所选取的一个方案是经过多番的公众谘询而决定的,当中有很多市民的意见、很多专家、很多从业员的意见,亦都是要进一步加强这个地区的绿化,让我们的西九文化区既有文化,亦充满绿意。我们会好好利用这个契机,增加基础设施,投入资源,按照我刚才在开场发言时解释的文化艺术,我们的发展方向,致力强化我们的文化软件,壮大本地艺术队伍,普及艺术教育和推动艺术融入市民生活,推动香港欣赏和参与艺术的文化。

  今日多位议员的发言总是离不开我们艺术软件的建设,这个也是我们民政事务局上下,以及西九管理局非常重视及关心的题目。我希望就议员所提出的有关公共艺术、普及艺术、人才培训、艺术教育、门票订定、艺团资助、艺术合作交流、谘询执行架构、以及艺术空间等,作一个综合的回应。

  在2010-11年度,政府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开支共28·2亿元,约占政府总开支的百分之一,当中并未计算我们在场地建设等非经常性支出。这些资源主要用於为艺术活动提供场地支援、资助艺团发展艺术节目、培育人才、推广艺术教育、拓展观众和促进文化交流等。在这一方面的投入,香港相对很多其他地方,是相对充裕,在人均我们对於艺术文化的投入来说,更加是高於不少地区。当然,尽管如此,政府仍然会积极投入更多资源,进一步促进文化艺术发展。

  而刚才李永达议员,以及几位议员也提及例如有关纽约的例子,所谓的percentage for art,其实主要也是使用於关於公共艺术的计划内。固然有一些地方是以这个方式来推动公共艺术;亦都有更加多的地方,他们的资源是来自一些私人基金会的形式。也有一些地方,在我们的研究中看到,他们曾经使用percentage for art,后来由於在公共资源购买艺术品引来争议后,取消了这个计划。不过,就算如此,香港在没有这个计划底下,我们现阶段,存在香港公共空间的雕塑已经超过200多件。李议员及其他议员,如果你们有兴趣,我很乐意与大家一同去不同地方观看现有的雕塑。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因为工作关系,未必一定有机会,可能是路过也未有留意到,但确实现在已经有200多件,有很多是相当具有质素的。另外,我知道会有更多的朋友共同推动公共艺术发展。

  为了积极地向市民推介文化艺术,我们亦会加强推动公共艺术,举办更多普及文化艺术活动,达致王国兴议员所提到的艺术普及化。其中我们正在推行的包括「艺聚政府大楼计划」,在三座政府联用大楼的公共空间设置艺术品。另外,我们已经开展社区艺术计划,包括包括「艺绽公园」及「潮装公园」,在公园一些平常很多市民都可以一起享用的地方,展示一些新进艺术家及学生的创作,把艺术融入公园里面的齘、凳或栏干,让我们的生活能和艺术气息更加紧贴。这些艺术计划除了为香港公共空间注入艺术元素外,同时亦为本地艺术家开拓更多创作机会及展示空间。

  另外,李永达议员亦提到他关心的街头表演。现时香港并没有法例禁止街头艺术表演,只要有关表演并没有构成滋扰或危及公众安全,相关执法部门会因应具体情况小心处理。为了提供街头表演的平台,康文署在去年7月推出开放舞台试验计划,在三个人流较为畅旺,而环境上有利进行户外表演的地点,即香港文化中心广场、沙田大会堂广场及葵青剧院广场,这些人流相对比较多的地方,设立表演区供个人或团体免费申请表演。试验计划采用先到先得的登记制度,表演者及团体可以免费使用,同时可以在表演区内收取赏金,希望藉此推动文化消费的文化。我们已将计划的试验期延长到今年6月底,吸引更多人去参与及吸收更加多经验,以便检讨成效,再制定未来的发展路向。

  至於在文化人才培育方面,正如我刚才发言时提到,政府在2010-11至2014-15年度,在经常开支方面预留了超过4亿8,600万元的额外资源,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文化软件。具体措施包括推出艺术行政人员计划、加强对本地艺团的支援、支援学生参与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公共艺术的推广、丰富香港艺术节的品牌,以及资助各类有关粤剧发展和承传的计划。

  就人才培训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在现阶段,在香港所聘用人员大概超过18万人,而我们现在有32 000家从事创意文化的企业。就这个从业员的人数而言,以350万作为工作人口,他们大概占百分之五。就业界对於文化艺术人才需求殷切,我们会继续从其他方面培育人才,包括香港演艺学院每年为约850名学生提供全日制训练课程,相当於全日制的毕业生人数超过300名,同时招收770名初级音乐及青年精英舞蹈课程学生,同时每年为8 000位学员提供专业培训。

  康文署於去年推出艺术行政人员培训计划,为有志投身於表演艺术及博物馆管理工作的人士,提供实习和培训机会。同时艺发局亦有举办实习计划,刚才在议员发言时,我亦了解到这个是很多议员关心的范围。这些实习计划是资助具潜质的艺术人才到本地艺团接受在职实习。另外,也有奖学金及一些资助,让他们参与在外地的计划,包括英国的Clore领袖培训计划,以及The Sage Gateshead实习计划。

  另外,艺发局自2007-08年起推出新苗计划资助,为新晋艺术家提供发表艺术作品,以及累积专业经验的机会,协助他们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

  除了现有的机制外,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西九管理局)亦正与不同文化艺术团体和院校合作推出一系列培育艺术人才计划,当中包括文化领袖培训课程及奖学金计划等。

  而就另一个关於软件的问题--艺术教育,这个很多议员关心的问题。艺术教育是学校课程的八个学习领域之一。除音乐及视觉艺术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多样形式的艺术学习,如戏剧和舞蹈,也通过其他学科,提供相关知识、文化情境及价值观,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艺术学习,加强学生的艺术文化素质。

  为配合新高中课程,我们已增拨资源,加强在学校推动艺术,致力培养年轻一代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希望最终可以达致刘慧卿议员所提到的,在学校进一步普及艺术的工作。

  而王国兴议员所提到票价的订定,其实在这一方面我们有两个平衡需要取得。一方面我们希望票价的订定,是可以培养香港对於文化消费的习惯,亦即是说会购买门票,去支持我们的艺术团体,从而形成一个有利於文化艺术发展的市场和产业,当然这亦可以同时局部解决李慧攌议员所提到,如何令从事艺术者更加有前途,和令整体从事艺术工作的价值观可以改变,(在这方面)亦可以出一分力。但是同时我们亦要平衡,在这个市场和产业发展的时侯,如何令未有机会接触到艺术,和艺术的能力未充足的市民和朋友可以更加容易接触艺术。所以为鼓励学生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康文署规定由该署赞助的艺术活动,必须向全日制学生提供半价门票优惠。该署博物馆也给予全日制学生半价入场费优惠,学校团体更可申请免费入场参观,这未包括恒常博物馆每星期都有一日让公众人士免费入场。

  另外,九大表演艺团基於它们受政府的直接资助,亦要致力向学生提供优惠的票价。以去年为例,他们所有门票里有超过百分之二十五以优惠的形式给予我们的学生,令他们可以欣赏艺团的艺术表演。九大表演艺团一直都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其实我们现时有恒常的机制,每年集体与他们见面两次,除此以外,我们秘书长亦於过往日子与九大艺团逐一与他们单独会面,这是未包括刘慧卿议员刚才所提到最近的一次会面,共同讨论艺术的发展以及艺团往后的发展方向。

  除此之外,中小型艺团亦是大家所关心的,包括叶国谦议员和张宇人议员亦有提到。就中小型演艺团体和新进艺术工作者,它们对於我们确保香港艺坛整体的健康蓬勃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未来的梯队,我们会继续透过各项的资助安排,包括艺术发展局的资助项目,以及我们新设立的艺能发展资助计划,加强我们支持中小型艺团和新进艺术工作者。单单在2010-11年度,艺发局资助了超过340个艺团或艺术工作者的创作需要,其中包括39个受惠於该局一年或两年的资助计划的中小型艺团。

  而就这个艺能发展资助计划,张宇人议员提到100万这个门槛比较高,但是其实我们的讲这个100万的配对基金并不是要求艺团要筹到100万作为一个基础,而是可以很宽松地包括它们往后可能会收到的门票亦计算在内,所以它们在筹募赞助的时候,并不以100万作为计算。

  此外,康文署一直透过恒常的文化节目,以及地区文化艺术推广活动等途径,为中小型艺团提供支援和演出机会,推动它们的艺术创作和外展活动。商业赞助对於我们的艺术发展,甚至其他周边地区的艺术发展都是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将会进一步加强我刚才所提到的配对基金,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推动艺术的发展。

  至於陈伟业议员提到古希腊和意大利的例子,其实正正当时米开安哲罗,他所有不朽的作品都是在商业的赞助、商人家族的支持下而成就出来的。这份支持在任何一个社会在推动艺术发展都非常重要。

  这亦带到余若薇议员所提到的新光戏院,当初为何在支持上一直有难度,而议员亦理解,是由於营运者和私人业主未能达成租约上如何进一步营运。我们过去几年以来累积了过千万元的公帑支持新光的营运。这些资源假如我们可以直接支持粤剧的团体和粤剧新进的朋友,其实是更有效的运用,当然我们会进一步听取议员和市民的意见,看看如何在粤剧发展方面做得更好。

  另外,何钟泰议员提到合作和交流。这是我们艺团发展和文化艺术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里我简短地提一提,就文化艺术发展,在国际的层面,我们已经与12个国家/地区已签署了文化合作的备忘录。在粤港的合作层面,我们在六大范围推进得特别紧密,这包括人才的培训交流、资讯互换、博物馆方面的合作、图书馆、粤剧、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我们未来在六个方向会继续推进。

  此外,有议员包括陈淑庄议员提到对於艺术发展谘询委员会的设立提供了一些意见。艺术发展谘询委员会是在去年11月成立,当时原本民政事务局辖下设有表演艺术委员会、艺术发展基金谘询小组及表演艺术资助委员会三个组织,负责就表演艺术事宜向政府提供意见,有关任期全部均於2010年10月底届满,由於其职能原本皆不包括视觉艺术,所以我们最后是把它们合并,成立了艺术发展谘询委员会,有助理顺上述谘询委员会的组织架构,以及藉此机会,把视觉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纳入在内,以助委员会就香港的全面艺术发展向政府提供意见。

  至於委员会的成员里面,陈淑庄议员刚才问到里面有没有来自专业界别、艺术界别呢?其实现在委员会里面,或者我不详细讲名字,就包括有专业音乐和舞蹈的艺术家、有艺术系的教授、有研究视觉艺术的专家学者、以及粤剧的承传与发展的学者等等,这些都是来自不同的艺术界别。当然我们有来自其他专业界别的人士,希望共同集思广益,推动我们艺术文化的发展。

  至於艺术发展谘询委员会与艺术发展局最大的不同之处,艺术发展谘询委员会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就民政事务局日常有关文化艺术的工作,向政府提供意见。这些工作包括在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的艺术部分下设立艺能发展资助计划,在艺术界引入配对安排,鼓励商界及私人参与,为具潜质的艺团提供持续发展的机会。委员会亦会协助民政事务局审批资助艺团和艺术工作者外访交流的申请。此外,委员会亦负责处理表演艺团的资助事宜,包括检讨政府现行对有关主要艺团的资助机制,以及推动艺术教育的事宜等等。

  至於艺发局的主要职责是就本地艺术文化的策划、推广及支持,以及人才培训等范畴,代表艺术界向政府提供意见,并协助推行有关的措施。这些年来,透过政府的恒常拨款和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的资源,艺发局一直协助中小型艺团走向专业发展和培训新进,并透过不同的资助计划,支持本地艺术工作者及艺团的创作,亦因应现今香港文化艺术发展的步伐和形势,加强政策的研究工作。

  至於艺术发展局的选举制度事宜,或许我必须澄清,现时艺发局的成员中由选举产生的业界代表,是在艺发局未成立以前,政府在经过与艺术界广泛讨论之下所凝聚的共识。这项安排,其实在其他地方,国家或地区,它们有相关的艺术发展局的地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安排来的。亦正如刘江华议员提到,他提到的一篇评论,其实我们也有留意到,同时间其实我们在接触文化艺术界别,亦有一些意见,建议艺术发展局应以纯艺术人士来参与,一个纯艺术的形式而去参与,这正正是与刚才提到的一篇评论的意见是一致的。至於往后艺术发展局如何继续进行它的运作呢?我理解到今届的艺术发展局亦已决定成立专责小组检讨它的代表制度安排的事宜。我们亦会持续与艺发局紧密合作,研究有何措施可进一步提升艺发局的运作。

  此外,议员关心本地艺术空间的问题。这包括汤家骅议员及多位议员提到过。为了增加我们本地的艺术空间,让新进和具有潜质的艺术工作者从事艺术创作,艺发局与我局近来积极与不同的工厦业主进行商讨,我们期望在香港、九龙、新界几个地区的工厦都可以提供艺术空间,亦期望在短期里可以在观塘和黄竹坑的工厦的个别单位,落实以优惠租金,在商界的支持底下,可以提供一些艺术空间给我们香港本土的艺术家从事创作。

  就艺术软件的推行和艺术的普及,其实资讯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在资讯方面,容许我向各位议员汇报一下我们正联络不同合作伙伴,期望更善用大众传媒和网上平台,向公众提供艺术资讯和拓展观众,以提升香港文化气息。其中,我们将与一间本地收费电视台合作,在文化节目特别设立环节,走访本地艺术家,了解他们的创作历程及作品特色。我们局方亦会在YouTube设有独立频道,当中不少与公众分享的活动及资讯,以及文化艺术相关信息。我们会继续运用网上平台,以及探讨与不同媒体合作的可行性,进一步向公众推广艺术。

  正如我刚才在开场发言中解释,特区政府一直致力推动香港的文化艺术,我们局方作为制定文化艺术政策的主管部门,在推动有关文化艺术的政策时,一直与各相关政府有关决策局、部门及文化团体保持紧密联系,当中包括法定机构和谘询组织,如艺发局、西九管理局和艺术发展谘询委员会。而我们康文署更有专责、专业的团队,就文化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推展,这包括我们的观众拓展办事处,以去年为例服务了30万名以上的观众,亦包括我们的艺术推广办事处及音乐办事处等,我们会继续不同的计划,向社区及学校,进一步推动艺术。

  就刚才的汇报,我们将种种的工作都与议员一一分享,其实我们文化推展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香港的文化愿景,就是进一步提升香港的文化素养,巩固香港作为展示东西文化荟萃、融合传统与现代、平衡、普及高雅艺术的国际文化大都会。我们希望香港市民能够从文化活动中体味人生,从艺术中找到乐趣,把艺术融入平常生活。

  文化艺术是活出来的,令我们生活一点也不闷,大家的一言一行也影响一个地方的文化,在民间、商界及政府共同推动下,我们期望得到议会的鼓励、支持、及不时的提醒,共同提升香港的文化艺术。

  多谢!



2011年5月2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0时54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