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题:特殊教育
**********

  以下为今日(五月四日)在立法会会议上王国兴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孙明扬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悉,近年不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家长和关注团体对离岛区欠缺特殊学校表示关注和不满。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现时各类特殊学校的数目及其提供的学额(按校网分项列出);

(二)现时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数目;是否知悉当中居於离岛区的学生总数(按地区,例如长洲、南丫岛、坪洲、东涌、愉景湾及大屿山列出分项数字);

(三)是否知悉现时有多少名有特殊教育需要并居於离岛区的学生跨区就学(按居住地区列出分项数字,以及每个居住地区的学生按就读学校所在地区列出分项数字);当局有什么协助该类学生的措施(尤其是交通费负担及学生跨区上学的安全方面),以减轻他们的家长的压力和忧虑;

(四)当局早於2004年提出在东涌兴建的一所智障儿童学校至今仍未落成的原因为何、该项目现时的进展及预计的启用日期;

(五)有否计划在东涌以外的离岛地区兴建特殊学校,以应付当地的需求;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及

(六)有否计划全面检讨关於特殊教育的各项政策,包括融合教育模式、学位分配办法、学额及学校的分布、资助额及教学设施等,以期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完善的学习环境及平等的学习机会;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回覆∶

主席∶

(一)、(二)及(三)各类特殊学校的数目、其提供的学额及学生人数见附件一。

  除附件一的四所视障及听障儿童学校会收取全港各区有有关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童之外,就肢体伤残儿童和智障儿童而言,教育局会根据有关学童的居住地点,安排他们到所属区域的有关特殊学校就读。这些学校的分布见附件二。

  在2010/11学年共有约6 700名学童就读於附件一内各类别的特殊学校,他们当中有95名居住於离岛不同地区。其分布及需跨区就学的分项见附件三。

  一般而言,居住於离岛的学童会获安排入读港岛区的特殊学校;他们一般会乘船前往港岛中环,再由其就读的特殊学校安排校车在码头接载他们往返学校。居住於东涌的学童则会获转介至新界西A区的特殊学校;学校一般亦会为学童提供校车服务。亦有家长选择自行安排接送学童。被评估为有寄宿需要的视障学童、肢体伤残学童和中度或严重智障学童,教育局会为他们安排学校寄宿服务。如家长有经济问题难以负担交通费,他们可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津贴,亦有办学团体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资助。上表所显示的13名需跨区就学的学童,当中11名学童在其学校接受寄宿服务。

(四)教育局认同有需要在东涌兴建特殊学校。我们初步拣选了适合的地点兴建该特殊学校,并正积极与各相关部门研究有关用地的可行性并进行各项技术研究。待有关研究完成后,我们会拟订该特殊学校的细节安排,以便尽快落实有关的建校计划。

(五)考虑过居住於离岛不同地区需入读各类别的特殊学校的学童人数,以及各地区有关的特殊学校的学额供求情况后,教育局认为现时未有需要於离岛其他地区兴建特殊学校。

(六)教育局一直不时检视特殊教育的推行情况,例如:会因应各区域的预计学童人数的变化、学额的供求情况,以及特殊学校的校舍设施等,以规划兴建或/及重置特殊学校,或为特殊学校安排改装工程以配合需求。此外,教育局一向与特殊学校保持紧密联系,每年按需求订定各特殊学校的班级数目、检视学生转介程序等,并会因应需要作出改善。就特殊教育而言,教育局近年先后推行多项改善措施,包括在特殊学校推行新高中学制、提高特殊学校学位教师的比例、在轻度智障儿童学校按班级逐步把每班人数减至15人,以及在特殊学校推行延长学习年期的改善措施等。

  在推行融合教育方面,教育局在2005年成立了「主流学校推行融合教育工作小组」,透过与业界、其他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及家长等定期会面,共同磋商与融合教育发展有关及可行的改善措施。教育局近年推出多项有关融合教育的改善措施,包括为公营中小学提供学习支援津贴、订定教师专业发展架构、逐步扩展校本教育心理学家服务、把经试验为有成效的措施常规化(包括加强言语治疗津贴、发展资源学校及特殊学校暨资源中心等);以及加强为普通学校提供的专业支援(包括制订评估工具、教材套及增强到校支援服务等)。

  我们会继续听取业界的意见,并检视各项措施的推行情况,以期不断提升支援的效能。



2011年5月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22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