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环境局局长及访京代表团会见传媒答问全文(二)(只有中文)
****************************

记者:有否向相关部门提出要求,除了大亚湾以外,例如岭澳或广东省境内的核电厂,有否提出要求将香港纳入通报机制或监察机制内,让我们知道发生什么事?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核安全谘询委员会主席何钟泰:这正是我今早问的问题,因为现在大亚湾的通报机制其实已提升到非常高的透明度,超越了其他国家的。其他国家均是二级或以上才会公布予公众人士,但是现在零级或一级,大亚湾在两个工作天均会公布这些微细事件。我问过其他核电站的情况,广东省仍有很多(核电站),还有阳江、台山、陆丰等。我希望得到答案,不过他们(内地官员)称其他(核电站)国家也会提升,不过会是七十二小时(内通报),不过判断要留待厂方、企业做决定。他们之后认为公众人士有兴趣的,他们均会公布。我们希望其他核电站也会同等、一样,初时或可以将微细的(事项)也公布,让大家可以放心。我相信他们会考虑,事实上已比其他国家好得多,我们零级、一级也会有机会很快知道,如发生任何事件的话。

环境局局长:在通报方面,其实确实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公众如果不了解、或误解而对事件作出不必要的过敏反应,这是没有人愿意见到的。因此如何加强通报方式,当然香港民众或政府,或透过我们有份参与的企业已很清楚地表达,亦在早阵子作出正面的回应。但有一点今日讨论的是,两地政府也好、专家也好,均同意一点就是如果能够将市民关心的、民众关心的,能够加强通报,这对大家增强信心是一定有帮助。而通报机制亦不应单是迁就某一个核电站,而是如果这件事可以做到时,全国核电站均应采取的措施。

记者:是否即是说他们没有承诺广东省其他核电站如有事故,或零至二级也好,也会向香港通报。是否没有承诺这做法。第二,有否讨论演习合作如何?
 
环境局局长:我们今日不是去具体讨论通报机制,我们带同不同的单位来,是希望从宏观的层面了解内地的运作。内地的通报机制,据我们在讨论入面了解,是分两个的。一个是核电机构,即所谓企业的责任,企业责任,大家过往在几个月前也知道,例如大亚湾核电厂,它的通报机制因应香港民众的要求已有改善。另一方面,国家单位如核安全局作为监察的主管单位,它亦有一套通报方式,他们今日亦提到,他们会乐意将这套机制,如何在国际要求之上能够加强通报。我们今日不是讨论具体细则。这两方面均是正面的。至於具体应变等等不在我们今日讨论的范畴内。

记者:有一个讲法是向其他核电站买电的话,香港就能参与更多(核电站的)内部的运作和监察。港府的看法如何?

环境局局长:两方面去看,当然我们以往有关大亚湾运作模式,香港企业有投资,亦有直接参与管理亦因此建立了一套通报机制,是行之有效的,亦可以说随社会的要求亦有改善。我们亦讲及如香港有额外的电力需求,这是否一个途径?这是需要讨论的。我想整体上,我们现在看到福岛事件所引申的,不单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其实全球对核安全的要求当然会越来越高,民众对知情、了解,从而作出客观、合理的分析,这要求亦是很合理的。我们的看法是不单从香港出发,亦是为何我刚才提到,亦希望了解国家在国际层面参加工作时,会看到整个世界在这方面的趋势,因为他们提到缒岛的核事故对於将来整个核安全,可能有一个比较具体而长远的改变。这可能会透过国际组织或国际规定,然后令所有参与的成员国有所进一步改善。国家打从八十年代已参照国际标准,使我们很直接地,如果整套(国际)标准有所提升时,即是说我们国家或周边地区的核电厂自然会有所提升。

记者:这次到内地这个访问交流有没有达成什么共识和合作来应对眼下福岛核电厂泄漏事故对香港和内地带来的影响?

环境局局长:这次访问交流是一个新的开端,因为我们香港这边带同的不单是政府部门的同事,也有一些学者专家,也有一些有广泛民众代表的能源谘询委员会的成员。这个沟通是双向的,一方面香港民众、专家提出一些问题,多一些了解。国家方面也给与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把整个国家核安全的体制和法规做一个很详细的解说。未来我觉得如果能够透过这个正常的沟通,我希望这不是只得一次,将来能不能把这些有关专业内容的资料、有关核安全的法规、有关体制、还有管理方法,用什么方法进一步把它扩大,增强这个沟通,让民众对於这个问题多了解,能够以一个理性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加深认识。对於我们关心核安全(的议题)是很有作用的。这一次香港代表团包括政府的专业部门,他们工作上跟内地部门有直接的工作关系、直接的沟通。这个加强对他们以后尤其是在应对方面有很正面的作用。还有,两地确实有很多专家,这些专家的专业能力正正可以多发挥之间的沟通。民众方面,核安全不单是一个专业的课题,也是民众很关心的课题,要不然的时候,有很多不必要的反应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我们希望这个沟通的平台是个新的开端,看看以后怎样把这个平台扩展出去。我相信这对於两地、整个国家在这方面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核安全谘询委员会主席何钟泰:这些课题我们讲了两点。第一点是中国在国际上核能发展方面的地位慢慢提高,处於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就是现在核安全是全世界都关注的发展领域,将来安全建设方面都是无国界、跨国的。这方面对全世界都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对中国来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地位。

记者:几位专家在今早会上有没有提出其他关注的议题,内地方面有什么回应?局长接下来的行程会否与内地其他部门见面?

环境局局长:今日上午的会议一方面是内地一方介绍他们的体制、法规和管理制度等。我们的同事亦有谈及香港的相应措施,我们之前亦有一个讨论。我们有些成员提及辐射监察、怎样确保那个通报能够让市民安心。也有些问到很具体的情况,譬如内地从事核电厂的操作员,他们的资历、在职训练等等。其实各方面都有阔的层面,也有一些好针对性、细分的。因为核安全方面,大家所关心的,除了系统上,亦有细节上每一环节是怎样,我相信这是会继续的。

  我们今次的行程主要是集中在环保部、核安全局,透过他们和相关的单位有一个座谈会。两面都有超过四、五十人,我们这边有三十多人,他们那方也有差不多二十个代表。主要今日的工作就是希望确立这平台。我相信视乎需要,亦都看看双方从这个交流里面的经验,将来我们也可以考虑其他类似(交流),譬如说在座之中也有很多代表不同专业界别的,在专业界别层面可不可以加强沟通呢?香港作为一个核电的使用者,内地作为一个核电的提供者,整体上的区域在核安全方面有什么可以讨论的,专业界别也好,政府部门之间也好,民众团体之间也好,如果能够加强这个平台,我相信香港市民是乐意见到的。

记者:明天参观哪里?

环境局局长:明天他们好像会参观一些科研机构所提供的实验室等。主要的讨论在今日。

记者:港珠澳桥方面,上诉庭已推翻环评报告,你觉得是否以往环评的程序或做法有些地方有需要改进?未来如何配合,希望尽快如期可以落成港珠澳大桥?你们的部门怎样去做?

环境局局长:环境评核报告是在香港的环境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本身这个环评的过程不单要由计划的提供者去提供一个研究,也需要与环境保护署署长辖下的权力内去讨论如何去做,然后,也要提交环境谘询委员会作出一个审核,然后才能够获得许可证去做。

  多年来,环评的工作是严谨及过程是非常谨慎,因为它好像一个法定的程序一样,所以每一步都必须要谨慎去做,而做法一向以来都有一定的程序。这次法庭的判决,当然对於工程的提供者,譬如运输及房屋局来说,其眼点可以说是这计划可否及时进行呢?但站在我属下的一个专业部门──环境保护署,我们的工作就要确保这个法庭的判决来说,我们觉得是否合适?以及对将来的工作有没有影响,因为我们工作要做把关。所以,在这方面来说,我们必须很详细审视这个判词内,不只其要求,以及其理据。如果是合理的情况,可以接受的,我们当然可以精益求精,但如果有其他的问题,我们都必须先研究,然后作出下一步的决定。所以,我们现时的情况,是会先了解判词,然后看看下一步是怎样。

记者:即是会上诉还是再提交(环评)?

环境局局长:这个我刚刚回答了你。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核安全谘询委员会主席何钟泰:在专业角度来说,刚才我都说过,我都是环保方面的专业。现时做的这个叫做Stand alone case,即是说如果建了桥之后,虽然说环评指没有问题,但之前是如何呢?通常来说,如果是建成那条桥后,都说没有问题,现时的情况与当时比较,只有「好过」,不会「差过」,所以,这个要求,我觉得奇怪一点。但这要求不会影响太大,时间不会阻慢大桥的落成。我觉得即使做了资料之后,都不一定交回法庭的,交回署长就可以了,即这个可以说是补充的资料,这是我的看法。希望将来,在施工阶段,无论在工地上移交予承建商,可以分阶段的移交,亦可在完工时分阶段收完成的工程,可以节省整个工程的完工期,希望在二○一六年真的可以完成整个大桥的工程,我觉得政府在这方面应该有信心处理好。

记者:局长会否上诉或是看过整个判词然后决定呢?正如局长所说,一向都是严谨、谨慎,为何又会出现今次这个问题?

环境局局长:正如我刚才所说,政府整体上两个相关的部门,都透过新闻公布说得很清楚政府的立场,因这个本身是一个司法的程序。你刚才的问题其实亦值得大家留意判词的内容,判词的内容里面其实是我们必须要很小心去看,因为站在我属下的专业部门里面,环境保护署署长有一个法定的权力,透过我刚才所说的程序,然后去做这个工作。这个判决如果是对於我们现有的工作、将来的工作有影响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深思熟虑。但是我要重申的就是,所有环评,这么多年以来,其实都是透过一个非常严谨的工作,当然我们现时越来越面对很多不同的挑战,不同的意见,这个我们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我们要做好这个严谨的工作,但我们亦必须很审慎研究判词的内容,而不是坊间里面不同人的批评或意见,必须要看判词,因为判词在司法程序里面说得很清楚他所提出的理据,这个理据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地方,从而去想一想下一步的工作是怎样。

记者:我想问一下这个对於十二五规划未来的这个发展,对於香港的环保产业或环保事业,你觉得会带来什么变化和影响?

环境局局长:我相信十二五规划,香港在过去几年之中,我们争取可以参与或作出准备。当然按照一国两制,我们不是规划的对象。但是怎么去利用十二五所提出的机遇,对於香港的整体的发展是重要的,尤其是我们看见这个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在香港、在区域方面的需求很大,这个需求是,一方面是技术的提升,香港从来就是作为一个很好的门口,把这些绿色的产业技术引进内地。同样地,内地现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发展,能不能透过香港传输出去。

  另外一个就是,基本上香港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对於好像节能、减排这些工作,一方面是回应社会上的要求,对於环境越来越高,另外就是,本身也提供很大的商机,你看香港在节能方面的商机很大,好像电动车的推广,香港已经成为可能是世界上比较重点的城市。所以很多例子都说明,透过国家在十二五里面提出这个节能减排,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策略,我相信对於香港来说,我们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刚刚昨天,我们也在香港举办了一些研讨会,其中一个就是由环境局跟香港不同业界坐下来谈一下,谈谈十二五,对於这个环境产业带来的机遇,可以留意昨天、今天的讨论。



2011年4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9时16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