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政务司司长主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论坛开幕演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今日(四月十八日)主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论坛开幕演辞全文:

尊敬的彭清华主任、尊敬的吕新华特派员、尊敬的彭森副主任、尊敬的招玉芳副省长、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对彭副主任和招副省长等内地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借此机会,对过去几年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内地有关部门对于香港参与国家十二五规划所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协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香港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背靠祖国、面向世界这个主旋律。《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港澳地区单列专章,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其意义在于将香港作为国家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将香港的发展与内地的发展紧密地连系起来,对两地合作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香港自身的发展,可以依托内地这个强大的经济腹地作为后盾;同时,香港继续保持国际化城市的特点,可以对内地的改革开放事业发挥积极的作用。这种互为补足的关系,需要有一个共同遵循的依据,而国家的五年规划就是在坚持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原则下最好的纽带。

  香港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家五年规划,这是社会的普遍共识,是出于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本届特区政府重点推动的工作之一。通过参与十二五规划,香港社会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更加聚焦地制订发展策略,更加扎实地推动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央制订的十二五规划都是支持香港的发展。这是对十二五涉港部分最全面、简单、有力的概括。

  专章当中有十一处出现「支持香港」的表述。「支持」的涵意是,只要有利于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央都会积极回应和支援。「支持」的另一层涵意是,香港的规划必须由香港自行去制订、自行去努力落实,中央的规划相对而言是一种促成和支持,是一股助动力。这里面绝对不存在代替香港自身的规划,或者所谓香港「被规划」的问题。我认为,唯有厘清这一点,我们才能排除各种不必要的疑虑和干扰。

  一直以来中央对香港的支持都是无私的,作为国家的一部分,香港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高度一致。专章表明,要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这表明中央对香港的支持,是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既有利于国家的富强和进步,也有利于香港的长远发展和繁荣稳定。

  看十二五规划与香港的关系,必须放在整个规划的高度去看,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港澳专章的内容以及香港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预期内地经济发展方式将出现五个重大转变趋势:一是经济结构作战略性调整,扩大内需,提升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发展。二是强调创新。三是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四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五是坚持改革开放。

  这五种趋势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对香港的发展方向产生影响,带来机遇。专章关于香港的表述可以归纳为巩固提升、新兴产业、区域合作三个方面。

  巩固提升就是要保持和进一步提高香港传统的金融、贸易、航运等高增值服务业的竞争力。尤其令我们鼓舞的是对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表述,就是要支持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要增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影响力。

  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重要部署。世界经济重心正在逐渐东移,亚洲需要一个与欧美的伦敦、纽约鼎足而立的国际金融中心。而随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增,人民币逐步实现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国家储备的增加和内地民间财富的积累,也极需一个有规模、有效率的金融中心发挥资产管理和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

  香港的金融业具备同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有效的监管制度、全面的金融人才和比较完备的金融基建,近年来更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国际化和建立各种人民币业务平台。同样重要的是,这些年来内地在金融方面的许多改革开放措施都在香港先行先试,充分发挥香港金融市场的「试验田」和「防火墙」作用,既协助内地推行金融改革,又保障了国家的金融安全。因此,十二五规划当中赋予香港金融业的角色,对于内地和香港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金融以外,我们同样重视其他香港具有优势的现代服务业。由于市场规模较小的原因,香港的服务业要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努力开拓香港以外的市场。北望神州,机不可失。

  十二五规划要求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内地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43%增加到2015年的47%。如果以2015年人民币55万亿元的经济规模计算,这将是一个26万亿元的庞大市场。如果我们把眼光再放远一点,参照已发展国家服务业占GDP的70%以上,就可以预见内地服务业这个大蛋糕的分量。

  服务业大发展分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性服务业,二是生活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除了金融以外,还包括物流、高新科技以及会计、法律、工程、管理咨询等商业服务和专业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既通过本身的经济活动产生价值,还有利于帮助制造业升级,提高制造业的价值含量。

  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将集中在城市和乡镇的批发零售服务、旅游业、家庭服务等。这对于扩大内需、推进城镇化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是香港的强项,一方面是与国际接轨,能够吸纳国际上最好的经验;另一方面是通过多年参与内地经济建设,积累了对内地产业、市场和文化的了解和经验。因此,香港在参与和推动内地服务业大发展方面,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

  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服务业合作不断加强。目前,内地是香港最大的服务出口市场和最大的服务进口来源地,反映出两地之间服务贸易的密切性。2009年香港对内地的服务贸易顺差达872亿港元,这个数字比十四年前增长近60倍。

  过去三十年,香港制造业通过与内地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将企业做大做强。今天香港的服务业同样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关键是我们必须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充分用好政策允许的空间,为香港服务业创造有利于进入内地市场的条件和环境。同时,香港的服务业水平要不断提高,沿价值炼上移,保持国际竞争力。

  刚才我还提到内地要扩大内需和推进城镇化,这固然为香港服务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对制造业也是另一个转折点,意味着香港产品应该从以往的出口导向逐步转变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重,也意味着香港的业界要更加重视内地顾客的产品需求和口味,更多地考虑开拓内地市场的策略和渠道。

  专章的第二个重点是支持香港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环保、医疗服务、教育服务、检测认证、创新科技和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香港的产业需要进一步多元化,这已经被社会普遍认同。六个新的优势产业是经过深入论证、并考虑到香港所具备的条件而确定,配合产业升级的需要,顺应民众对优质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并重视人才的培养。

  问题在于如何加大推动的力度,在于制订和落实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在确定六个优势产业以后,特区政府针对各个产业的需要,推出土地供应、增加资源投放、设立机构和制度、培育相关人才等措施。未来,我们还需要密切注视产业的发展态势,在遵从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策对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主动积极配合业界的发展需要。涉及到与内地合作的方面,更要做好与内地的沟通,为业界打通关节。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在培育新兴产业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和挑战。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推动医疗服务产业的时候,需要适度平衡公、私营服务,适当平衡本地人士和外来人士所占用的资源。这些都不是能够轻易找出答案的问题,因此,更需要政府、业界和社会各界进行理性的讨论,更需要有信心和决心,认清目标,分清主次,寻求各方都基本上可以接受的方案。

  专章的第三个重点是深化香港和内地经济合作,其中粤港合作是重中之重,通过全力落实去年四月签署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将珠三角地区打造成为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并逐步将广东对香港服务业先行先试开放措施拓展到其他地区。

  香港是改革开放后进入内地的先行者,广东是我们首个落脚点。这个自然规律,相信在十二五甚至未来的一段长时间内将继续下去,也是符合香港和内地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我们将致力于进一步提升粤港合作水平,包括落实好广东先行先试的各项措施,然后逐步将这些措施推展到内地其他地区,重点是沿海发达城市和拥有四亿人口的泛珠三角地区,为香港业界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各位,规划已经确立,关键在于落实。在特区政府和香港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五规划为香港未来的发展描绘了一幅总揽全局的蓝图,搭建了一个让各方大展身手的平台。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已经不是做不做,而是做什么、怎么做。这需要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各界共同探讨、共同落实。特区政府已经成立了跟进十二五规划的机制,我将联同多个政策局和有关部门,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订落实十二五规划涉港部分的具体措施,统筹协调,全力推进。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现在需要的是进一步把这些计划具体化、深化和优化。

  十二五要落到实处,需要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我希望今天的研讨会有助于大家思考香港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我们谋求共识,携手并肩促进香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国家继续作出贡献。

  谢谢。




2011年4月18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2时43分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