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寻觅数代人的香港故事、趣味地重组文化拼图 「2011年度与作家会面」各公共图书馆举行
******************************

  没有电脑、电子游戏机,昔日小孩有何创意的玩意?「大捞便、细捞便」在水上人家代表什么?黄沾、许冠杰、罗文怎样影响本地流行文化?香港何以是辛亥革命起义的策源地,亦同时是晚清遗老的安乐窝?多位作家将从个人的经验、照片、旧街道、旧建筑及古迹,寻觅几代人的历史故事,重组尘封的文化面貌。历史不一定是冰冷和遥远,可以是几百万人亲近又情意绵绵的共同故事。

  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公共图书馆主办的「与作家会面」一直深受读者欢迎,本年度的活动以「香港事·香港情」为主题,由现在起至十一月期间在不同的公共图书馆内举行。讲座分为三个系列,包括:「这些人,那些事──香江记忆」、「那么远,这么近──东方之珠望后镜」及「这些物,那些情──香港文化拼图」。讲座将以粤语进行,免费入场,欢迎年青人及有兴趣人士参加。

  九个讲座将於四月至八月期间举行,讲者包括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吴俊雄、民间历史爱好者吴鉴雄和黄凤仪、前古物古迹办事处研究主任周家建、香港史及香港历史照片研究者高添强、立体书创作人刘斯杰、香港历史研究者郑宝鸿、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席教授丁新豹及民间历史研究者庄玉惜。

  「2011年度与作家会面」系列一「这些人,那些事──香江记忆」,由多位作家诉说不同背景、不同年代香港人的生活点滴和故事,当中更有让人惊喜的生活趣味、让人醒悟的人生智慧,以及依依不舍的岁月情怀。吴俊雄诉说黄沾、许冠杰、罗文等香港流行文化代表人物的故事;吴鉴雄分享香港当时社会的纯真、充满创意的儿童游戏和玩具;黄凤仪细说昔日渔民的生活趣事及特殊用语;周家建则透过香港渠务的发展及幕后英雄的工作与贡献,阐述香港徖生环境和建筑设施的演变。

  系列二「那么远,这么近──东方之珠望后镜」由熟悉香港历史和建筑的高添强和郑宝鸿,通过旧照片、明信片、地图、旧建筑等介绍西九龙旧区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从街道和旧建筑物重塑昔日的香港;不容错过的还有刘斯杰在流逝的建筑物,如唐楼、木屋、城寨中与众发掘有趣的香港历史和成就。

  立新不一定要破旧,急速的社会发展令人们忽略了许多珍贵的古物和传统,系列三「这些物,那些情──香港文化拼图」将唤起年青人的保育意识和引发他们对香港古迹文物的兴趣。丁新豹将分析香港在晚清时期的独特背景、它成为革命起义策源地及清朝遗老避难所的原因;庄玉惜则从小贩摊档和街头文物探究香港历史。

  九月至十一月将有其他研究香港历史文化的学者和作家在九个讲座中,分享他们笔下的香港故事,包括前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电影系系主任吴昊、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教授萧国健、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钟宝贤、岭南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刘智鹏及新闻工作者梁家权等。

  「2011年度与作家会面」活动详情可留意各公共图书馆的宣传海报,或浏览图书馆网页www.hkpl.gov.hk。查询及报名详情,请致电二九二一 二六六○。



2011年4月7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7时23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