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行政长官出席香港青年领袖论坛2011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为行政长官曾荫权今日(三月二十六日)上午在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出席香港青年领袖论坛2011的致辞全文:

Rosanna、彭(清华)主任、各位青年朋友:

  早晨。前一阵子,有一首儿歌在网上非常流行,叫「小明上广州」,大家有没有听过呢?听过的可以举举手吗?原来大家都听过了。这首歌除了歌词有趣,也讲出内地和香港关系的密切。我们不少人都可能和小明一样,在内地有些「亲戚好友」;两地交通越来越方便,「上落快过鬼」;而且语言相近,有些地方也讲广州话,即使要「煲冬瓜」,沟通也不算太难。而小明赞叹内地发展迅速,相信也是近年到过内地的朋友的共同经验。

  我用这首儿歌做一个引子,是想指出内地和香港山水相连,息息相关。国家的发展,与香港以至我们个人的发展都有很大关系。这正正呼应今日论坛的主题。

  近日,正当大家都在关注日本地震新闻的时候,可能亦有留意到,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在三月十六日正式公布。这份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文件,是二○一一到二○一五年这五年期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是一份承先启后的国家发展战略规划,而且更首次有专章讲述香港发展的定位和未来方向,值得我们关注。

  对於香港的年青朋友来说,「五年计划」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但对於国家来说,第一个五年计划从一九五三年已经开始。随开放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五年计划」也在转型,从以前以经济为主的计划,转向全面的社会发展规划。大家可以这样理解:中学学生会和大专同学「上庄」,都要在年初制定一个工作计划,甚至定下一些指标,作为一年工作的蓝本。当然,当我们在讨论一个幅员960万平方公里,全球人口最多,GPD位列世界第二的国家的五年规划时,这份蓝本的重要性就大得多。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最近指出,如果中国保持现时的增长势头,可能会在二○三○年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昨天,我与他见面时,他说可能会更早一点。未来这一段中国经济腾飞的时间,也正是你们在工作上大展拳脚的黄金时间。

  所以,我鼓励大家花一点时间,读一下这份文件。这份文件可以在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的网页上找到。它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共有十六篇、六十二章。你未必需要很仔细地逐段研究,但我希望你看完一遍,有一点宏观的概念,然后问几个问题:例如,国家如何分析现时的国际和内地形势?在未来五年,国家特别关注什么问题?主要的政策方向是什么?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主要是什么?这会是一堂很有意思的「认识中国」课堂。

  今日,由於时间所限,我想特别和大家分享几个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点政策方向,和它们为香港带来的重大机遇。

  首先,《十二五》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扩大内部需求,改变长期严重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情况, 并会推动城市化,以释放民众的消费需求和潜力。这个发展方向,对香港的服务业以及在内地的港资制造业来说,是极大的机遇。此外,在协助内地城市改善公共服务、城市管理方面,香港可以发挥所长,与内地分享经验。港铁参与北京、杭州和深圳的地铁建设和营运,就是一个好例子。

  此外,国家将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意思是改变「低成本、低增值」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服务业发展、提升制造业、以及培育新兴产业。香港的服务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可以在内地拓展市场空间,帮助发展内地的服务业。另外,在新兴产业方面,我们可利用制度、品牌、技术、人才、国际化等方面的优势,与内地合作,为香港的六项优势产业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配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第三,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也是十二五时期的关键任务。金融是香港的主要竞争优势之一;香港是国家境外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可以控制风险的试验场,可以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协助国家稳妥、有序地推进资本帐开放,提升国家的金融实力。

  第四,《十二五》鼓励内地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并主张国家积极在文化、国际事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香港有庞大的国际网络和丰富的国际交往经验,资金、信息、人才自由流通,可以帮助内地企业向外拓展,亦可以发挥桥梁作用,为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扩大国际影响力。

  第五,在区域经济层面,《十二五》确定了粤港澳合作的制度安排。这是多个经济区域中独有的。粤港澳三地可以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下的体制特色,加强合作,共同建造亚太地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引领周边地区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未来的发展,会为香港带来大量的机会。对於香港的年青人来说,这意味不论是就业或是创业,都有更广阔的选择。试想想,如果香港一直只是个割裂於内地,割裂於世界的城市,以我们资源和市场,能发展什么产业?我们生产的产品有多少人购买?我们的服务业能养活多少个家庭?不过,香港的故事从来不是局限於这个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因为连系神州、接通世界,香港增添了很多新角色。今日香港不论在金融、物流、旅游、各项专业服务、资讯及高增值服务、以至六项优势产业等领域,都享有区域性优势。《十二五》也表明支持香港在这些领域继续发展。年青人可以因应自己兴趣,在不同行业尽展所长。

  有人可能会问,两地逐步融合,将来是否一定要离乡别井,北上发展,才有光明前途?我想可以从两个角度看这问题。

  首先,正因为香港扮演区域枢纽、区域合作龙头的角色,本地人无须离开香港,已可以享有大量因为区域经济合作而产生的就业机会。不少香港的公司都以亚太区作为服务对象。我们有超过6,500间来自海外、内地和台湾的企业在香港设有业务,聘用35万多人。这是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优势。

  但换个角度,年青人能往外闯,在外地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又有何不可呢?不少美国人在中部出生、西岸上学,东岸工作;不少内地年青人在不同省份成长、求学和做事。文化的差异、生活模式的不同,可以拓阔我们的眼界和胸襟,锻炼我们的朡力。我三月在北京见过一群在北大读书的香港学生,虽然天气很冷,但见到他们的笑容灿烂,就知道他们必定很享受当地的学习生活。我也知道,因CEPA的便利措施,不少从事法律、中医、运输物流等业务的公司和专业人士,在内地都有理想的发展。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现时穿梭香港和内地上班的香港专业人员,多达一万四千多人。

  各位,国家的发展和香港的优势,为年青人提供不少机会。但要捕捉这些机会,除了要增加对祖国发展的认识外,我还有两点小意见和大家分享。

  首先,香港的成功,在於它的国际化。我们的金融面向国际,才得以成为国家金融改革的试验场;我们的服务业达到国际水平,才可以为国家的产业增值。我鼓励年青朋友在两方面加以努力。第一是语言,要善用我们国际化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发挥我们两文三语的优势,不要像我四十多岁才来认真学普通话。更重要的,是视野。香港是大城市,但毕竟仍是七百多万人口的小地方。如果能够放眼世界潮流,了解国际趋势,视野自然不同。我们现时每年有3,500个大专学生参与海外交流计划。自二○○一年以来,已经有近15,000位年轻人参与「工作假期计划」,浸淫在异地文化。这些国际经验,不但有助个人发展,也是香港竞争力的来源。

  第二点意见,是关於心态。我希望年青人以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未来。我谈了很多的香港年青人的机会;但我也知道,社会上有一些悲观论调,认为香港的优势正在消失,将会在城市的竞争中被边缘化,认为八十后、九十后难以出头。我无意说新一代只有机遇,没有困难。事实上,每个年代的年青人都有独特的挑战。我刚踏足社会的六十年代,一般青年教育水平较低,人浮於事,社会上也主要提供低技术工种,当时我们没有做整体的失业统计,但是我相信六十年代香港的失业率可能有一段时间是双位数字。今日的年青人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经济增长相对较慢,上升途径不明朗,创业成本较高。其实凡事都有两面。你们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有前所未有的优势和本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争胜。而你们最大的本钱,就是年轻,因此可以不怕尝试、不怕竞争、不怕失败。社会上有时是有不少负能量,叫我们聚焦在困难和问题上,叫我们担心,叫我们泄气。但生活的态度是由你决定,而态度会决定命运。我希望大家时刻抱积极乐观的态度,拥抱明天。

  各位,今日的论坛主题是「我要起飞」。因时代的机遇、香港的优势,你们有一片广阔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当你放眼神州,更会发觉机会处处,前景无限。要对这些机遇有更深入的认识,只是像小明「上广州」看看,恐怕是不够的。我希望大家就以「十二五规划纲要」作为起点,关注国家未来发展。

  我期盼各位在人生路上展翅飞翔,活得精彩。你们的成功,也就是香港的成功。谢谢!



2011年3月26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1时15分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