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六题:六项优势产业
*************

  以下为今日(三月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林大辉议员的提问及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的书面答覆:

问题:

  行政长官於其2009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推动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包括检测和认证产业、医疗产业、创新科技产业、文化及创意产业、环保产业及教育产业,认为该等产业对香港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并会推动香港走向知识型经济。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是否已完成调查有关六大产业於2009年的统计数字,以及将於何时公布;

(二)政府有否评估,即将公布的统计数字滞后於市场发展一年时间,会否对规划各个产业的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如有评估,详情为何,以及会否修订公布统计数字的时间;如不会修订,原因为何;

(三)截至2010年年底,政府有否粗略估计在六项优势产业中,私营企业整体上对本地生产总值直接贡献的总额为何,以及与2009年同期比较是否有增加(按产业分项列出);

(四)现时每个优势产业的雇员人数为何;该等数字分别占总就业人口的百分比为何;当中公营及私营企业雇员的比例分别为何;

(五)政府公布推动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后,就每项产业投入的资金总额为何,并以表列出投入的资金总额、目的及时间、有否吸引海外投资、如有,详情为何,以及如否,原因为何;

(六)鉴於为配合发展医疗产业,政府预留了4幅土地发展私家医院,至今共收到多少份发展意向书;申请机构的性质为何(是否地产发展商或纯为医疗机构);当中有多少机构会提供中医服务;以及批地的时间表为何;

(七)鉴於为配合教育产业的发展,政府预留了5幅土地兴建私立大学,政府原定於去年年底就粉岭前皇后山军营用地邀请有意申请的团体递交发展意向书,该计划延误的原因为何,以及何时推出其余4幅土地;

(八)政府就容许内地高中学生来港修读课程(例如修读由可颁授学位的香港高等院校开办的短期课程及非公营学校的高中课程等)进行的研究的详情为何;

(九)为配合检测及认证的发展,透过去年5月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七》,内地政府允许符合资格的香港检测实验所,以香港本地加工的部分产品为试点,承担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认证检测任务,至今的实施情况为何,以及政府於争取中港两地互相承认双方检测和认证的资格方面取得什么进展;

(十)政府有否研究给予创新科技产业和文化及创意产业内的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税务优惠,以向参与发展的企业提供更大诱因;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十一)有否评估各产业於本地创造就业的情况为何;有否吸引海外人才来港工作;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十二)去年,政府就六大产业提出相关法例的修订,以及与金融及地产业相关的法例修订的数目分别为何;有否评估政府是否过分侧重发展金融及地产业,而忽略了产业多元化发展;如有评估,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以下是根据各相关政策局所提供资料而作出的回应:

(一)2009年六项优势产业经济贡献及就业情况的统计数字,已於2011年2月23日透过新闻公报发表。

(二)发展六项优势产业是长远的计划,政府在进行发展规划时,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业界的意见,以及能否利用与内地及珠三角地区合作的契机等;统计数据只是作为参考之用。

(三)政府没有就六项优势产业在2010年对本地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作出粗略估计。我们亦没有有关工商机构单位所提供的详细资料。

(四)2009年各项优势产业私营部分的就业人数及占总就业人口的百分比的相关数字已列於附表。我们没有六项优势产业的公营部门部分的就业数字。

(五)以下概括了政府就支援发展六项优势产业投入的款项及其他措施:

文化及创意产业

  在推动文化产业方面,在2010-11年度,政府用於文化艺术方面的公共开支估计超过28亿元(不包括基建工程方面开支)。为推动本地的文化产业,以及配合西九文化区的建设,我们在2010-11至2014-15年度的经常开支方面预留了超过4亿8,600万元的额外资源,以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文化软件。

  另外,我们已於2010年7月向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的艺术部分注入15亿元。我们计划接受申请,并会利用基金的年度投资回报,以推动香港文化艺术的长远发展。

  在创意产业方面,我们在2009年成立了「创意香港」专责办公室,并设立为数3亿元的「创意智优计划」以支持创意产业。「创意智优计划」旨在提供资助予有利香港创意产业发展的项目,以推动和促进本地创意产业发展,将香港打造成亚洲创意之都。在2010-11年度内,「创意智优计划」共批出逾4,000万元的资助额。

  「创意香港」办公室亦负责管理分别为支援设计业与电影业而成立的「设计智优计划」和「电影发展基金」。在2010-11年度内,「设计智优计划」批出的资助总额达1,900万元,获资助的项目包括举行会议、研讨会、工作坊、展览、设计比赛及奖项、培训课程、设计研究,以及设计业与商界合作项目。

  至於「电影发展基金」方面,我们在2010-11年度内共批出资助总额逾4,100万元,为有利香港电影业长远发展的项目提供财政资助,包括提供部分资助予中小成本的电影制作。

医疗产业

  我们透过加强硬件和软件的支援,推动医疗产业发展。在硬件方面,我们预留了四幅土地(位於黄竹坑、将军澳、大埔及大屿山)用作发展私营医院。至於软件方面,我们会加强本地医护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发展,以及鼓励本地及境外医护专业人员交流,以进一步提升本港医护专业的服务水平。

检测和认证业

  在2010-11年度,政府在推动检测和认证方面的开支约为7,290万元,主要为业界提供认可和校正服务,以及国际标准的资讯,并为香港检测和认证局提供秘书处支援。

  为促进检测和认证业的发展,政府在2010-11及2011-12年度共拨款2,000万元支援香港检测和认证局的工作,以协助该局推行行业三年发展蓝图。政府在2010-11及2011-12年度亦向香港认可处增拨2,100万元以协助该处增聘人手,加强为业界提供服务。

创新科技

  在2010-11年度,政府在推动创新科技方面的开支约为11亿元,主要包括支持研发中心的工作、透过创新科技基金拨款支持应用研发项目,以及组织活动以推动和宣传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

  为鼓励企业与公营科研机构进行更多合作,政府於2010年4月推出「投资研发现金回赠计划」;计划下企业享有其科研投资额10%的现金回赠。政府亦决定开展造价49亿元的科学园第三期工程。项目预计在2013年至2016年陆续落成。

环保产业

  我们通过多方面的政策及措施推动环保产业及绿色经济的发展,包括立法改善建筑物能源效益和推动使用节能家用电器、成立绿色运输试验基金、增加使用电动车,以及其他措施如扩大环保采购物品清单、在工务工程中试用新的环保物料、鼓励环保科研和建设环保基建设施等。在2010-11年度,政府投入环境保护及保育的非经营开支约47亿元。

  为鼓励运输业界试验低污染和低碳的绿色运输工具和相关技术,政府将於2011年3月成立3亿元绿色运输试验基金。为鼓励市民采取实质行动提升建筑物能源效益,当局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出4.5亿元,以配对方式资助私人楼宇业主进行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综合审计及能源效益项目。我们投入超过9,300万港元,开展了为期5年的「清洁生产伙伴计划」,以鼓励及协助珠三角地区的港资工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作业方式。伙伴计划亦促进厂户间就环保技术的资讯交流,及推广相关的技术及服务。

教育产业

  为推动香港教育国际化和多元化,我们推出了四幅全新土地兴建国际学校。在自资专上教育方面,直至去年年底,我们共批出八幅用地,以发展自资专上课程。另外,我们亦拨出位於新界前皇后山军营的土地,邀请相关团体提交意向书。现时「开办课程贷款计划」的承担额合共七十亿元,我们会按需要考虑增加承担额,协助院校兴建校舍。我们亦设有总承担额为一亿元「质素提升津贴计划」,以资助各项专为提升自资专上教育质素而设的项目或措施。此外,行政长官於2010年施政报告建议设立总承担额25亿元的「自资专上教育基金」,支持自资专上教育的发展。我们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成立有关基金。

(六)政府预留四幅土地发展私营医院,并在2009年年底至2010年3月邀请市场提交发展意向书。政府总共收到30份意向书,其中21份发展意向书来自本地机构、7份来自海外机构,而其余2份则来自本地及海外合作机构。大部分意向书均包含医院发展计划,当中有部分意向书提及的服务范畴包括中医服务。

  我们现正研究所收到的市场意见,以制订合适的批地安排,并计划於2011年年底或2012年起分期批出有关土地。

(七)我们按原定计划於去年年底就前皇后山军营的土地,邀请相关团体提交意向书。我们会考虑所收集到的意向,制订发展方案,及邀请合资格的团体提交详细办学计划书。另外,我们亦已於去年年底批出两幅用地,发展自资学位课程。我们计划在2011年推出位於将军澳的土地,并视乎专上教育界别的需要,於适当时间推出位於大围的土地。
 
(八)就内地高中学生来港就读,包括由可颁授学位的香港高等院校开办的短期课程及非公营学校的高中课程等,教育局正与内地相关单位探讨有关建议的可行性。

(九)根据2010年5月内地与香港签署的《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七》(CEPA补充协议七),香港检测机构可以试点形式承担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检测工作。有关的实施细节已於本年一月公布,适用於香港加工的四类产品,包括玩具、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信息技术设备和照明设备。我们期望将来可以扩大这计划的范围,让香港的检测机构有更多参与内地检测工作的机会,并便利两地的贸易往来。

(十)根据现行税制,企业所有的营运开支均获得百分百的税务扣减。此外,我们已在某些特定范畴提供税务优惠,以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举例而言,在研究和开发、购买「专利权」和「任何工业知识的权利」、购买合资格的环保生产设备和环保车辆方面,即使是资本性开支,亦可获得百分百的扣减。为鼓励企业更广泛运用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和改进,并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我们将於2011年3月9日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落实为购买「版权」、「注册外观设计」和「注册商标」的资本开支提供税务扣减的建议。

  香港一直奉行简单及低税率的税制,并致力保持税制公平和中立的原则。若为某一特定界别或行业内的中小型企业提供税务优惠,有违香港税制的公平原则。

  由於低税率和优厚的税务扣减,在2008-09课税年度,只有80,000家公司(占注册公司的13%)缴纳利得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只须缴纳很少税款或无须缴税。

(十一)编制六项优势产业就业人数的数据主要根据以机构单位为访问对象的统计调查。考虑到机构单位填报数据的负担,我们没有在有关的统计调查中要求机构单位提供本地/外地雇用人士的细分资料。政府会继续致力保持香港竞争优势,继续投资新基础设施,改善工作流程降低符规成本,以提供更有利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企业来港投资。政府会继续改善生活质素,以增强对外地人才来港工作的吸引力。

(十二)发展高增值服务业是我们的长远策略。我们的优良市场制度和香港人在各领域上拥有的丰富知识是香港相对其他城市的竞争优势。在这方面,政府会继续扮演市场促进者的重要角色,持续提高四大支柱产业的竞争力,以及推动发展六项优势产业,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政府会继续加强与广东省、澳门、台湾和其他地区的多方面合作,增强香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政府亦会持续投资於人力资源,兴建基础设施,维持完善法制,以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我们会在有需要时就促进整体经济及个别行业的发展提出法例修订。在2010年,地产业、环保产业和创新科技产业分别各有一项相关的法例修订。金融服务业有五项相关的法例修订,其他优势产业则没有相关的法例修订。




2011年3月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3时36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