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环境局局长会见传媒答问全文
*************

  以下为环境局局长邱腾华今日(二月十七日)上午在中区政府合署就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会见传媒的答问全文(中文部分):

环境局局长:政府刚刚完成了综合废物管理设施选址的环评,我们会在今日开始将环评报告上网和让公众查阅。大家记得我们在一月初时就香港整体废物回收提出了一个很清楚的方向──「减废.回收 妥善处理都市废物」,里面有三个重要的元素。第一个当然是源头的分类和增加回收,我们订出一个目标,在未来五年希望将回收比率由现在的50%增加到55%。但另外两个重要的方案,一个是及早在适当的时间引入现代化的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用现代化技术的方式去处理我们日益增加的废物,和要及时扩展堆填区。所以今日就这个综合废物管理设施中心的选址可以说是这个政策里面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家记得我们在选址的安排里面亦做了很多年的工夫,我们在二○○九年确认了以焚化技术,以炉排技术作为将来设施的主要技术成分。我们亦在全港剔除具生态价值的地方外,有二十多个地点曾做过选址的考虑,最后拣选了两个最终做环评的选址,包括屯门的曾咀和石鼓洲旁边的人工岛。这两个地点经过过往一至两年的环评的研究后,两个地点基本上能符合环评的要求,但政府考虑过各种因素,认真研究各种环境的条件后,我们倾向在石鼓洲旁边的地方进行一个人工岛,建立一个可以每日处理三千吨垃圾的现代化中心。中心基本上包括四部分,除了是焚化技术将垃圾焚烧,将体积减少九成外,中心亦有初步将垃圾分类和筛选的程序,亦有转废为能,透过焚化产生电力,供应给岛上和输至电网,最后一部分包括一个公众教育中心,让市民可以多认识废物处理的过程。

  政府倾向在石鼓洲旁边以人工岛的方式兴建,基本上考虑过各种因素,包括第一点,在整个垃圾的运送过程中,如果选址在石鼓洲旁边的地方所涉及航运的距离是远远短过去屯门曾咀。现时由香港岛和九龙三个垃圾转运中心将垃圾转运到新的中心会用船运,这个旅程如果去石鼓洲比去屯门,大概是短约三分一至四分一。第二个考虑因素是这个选址距离人口密集的地区有多远,现时两个选址无论是曾咀或石鼓洲都是一个偏远的地区,但考虑到周边的地区,石鼓洲周围主要的人口分布区域是较少,因此累积的环境影响是较低。第三个考虑因素是随着中心的设立,希望可以带来正面的经济因素给周边的地区,考虑到在石鼓洲设立时,对周边的离岛区域可能有一个经济效益,包括就业和将来有人去参观时所带来经济效益。最后一点,设施的设立要通盘去看,在全港的整体分布来说,我们希望有较为均衡的布局,因此考虑这四个因素,我们会倾向于石鼓洲旁边兴建中心。我们亦会在未来的日子和公众谘询,将环评报告和相关的区议会、议会、政党等等去讨论,希望可以及早立项执行,这是我们今日主要的发布。

记者:是否不排除将来会在其他地方再兴建?

环境局局长:政府审视两个选址后,我们的倾向是石鼓洲的人工岛,它在四方面比另一选址优胜的,包括所需要的水路运输,因去石鼓洲(路程)较短一些;另外在整个布局内,(石鼓洲选址)距离主要人口集中地方面亦比较优胜一些;再加上我们希望石鼓洲选址能够为周边地区带来正面的经济影响,以及大家可打开地图看看,在全港的布局内,这会是一个较为均衡的发展。

记者:有没有政治考虑在背后而不选择屯门?是否担心地区的反对?

环境局局长:我很清楚讲出我们选址的四个主要考虑,这是基于环评所看到的各种因素。

记者:但是石鼓洲那边是需要较久才能建成,即还要多两年时间。其实会否耽误了?还有其实屯门那方面会否已排除了考虑?

环境局局长:我们整个策略里面,引入现代化设施是一个重要环节,亦要及时去做。因此我们在选址时要考虑各种因素,如环境因素、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和整个布局。我们觉得这个选址在开始时是会较为理想的,但最终我们是否需要第二个其他选址,正如我一月四日在记者招待会上都提过,要视乎香港整体的减废情况和这类设施在设立的过程中有没有其他的意见。

记者:本身曾咀那个(建议)预计二○一四年可以落成,但现在石鼓洲则要二○一六年才可落成。迟了两年,成本贵了多少?现在一直都说堆填区快要爆满,香港会否等不及那么多年才建成一个新的焚化炉?

环境局局长:所以在废物处理的应对策略里必须要多管齐下,我们三个重要的政策方向是缺一不可的。除了现代化的(废物管理)设施要设立,确立用现代化的技术处理生活垃圾之外,及时扩展堆填区仍然有这个需要,源头减废及回收亦要同步一起做。我相信三方面一齐去做,公众亦有机会共同承担这个责任。

记者:选这个反对声音最低的选择其实是否想换取扩建那三个堆填区?

环境局局长:正如刚才所说,在整套策略里面三者是缺一不可。如我们在源头减废、分类和回收做得好,最终要处理的垃圾量当然会少一些。但如果我们不能够及时引入现代化设施,对堆填区的压力当然越来越大。所以这三方面,正如我在一月时提出的新方案讲得很清楚,这三方面都是整个社会去面对、共同承担的,我们觉得这三方面的工作要同时展开。

(请同时参阅答问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1年2月17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7时3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