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一题:退休保障制度
************

  以下为今日(一月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李卓人议员的提问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的答覆:

问题:

  在立法会福利事务委员会二○一○年十二月十八日的会议席上,政府表示「中央政策组现正研究现行退休保障模式的可持续性」。然而根据纪录,中央政策组早於二○○四年七月已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就有关课题进行研究,并分别於二○○七年及二○○八年接获初步的研究结果。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上述的初步研究结果的详情为何;

(二)为何没有公布上述的初步研究结果;及

(三)鉴於上述研究已进行超过六年,当局预计该等研究何时才可完成?

答覆:

主席:

  政府当局十分重视退休长者的福祉。改善长者生活质素以达致老有所养、老有所属及老有所为是我们的政策目标。配合此目标,本港一直推行三根支柱模式的退休保障制度,即无须供款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高龄津贴和伤残津贴);经社会各界深入和广泛讨论后,於十年前推行的强制性公积金(「强积金」)制度;以及个人自愿储蓄。

  现行模式既已确立,亦能发挥其作用。即使如此,政府当局一直顾及社会经济变化,密切监察此模式的运作情况,并在有需要时作出适当改变。较近期的例子是高龄津贴由二○○九年一月起增至每月1,000元;而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则继续检讨和改善强积金制度的运作,包括检讨厘定强积金供款的最高和最低入息水平,以及提取强积金累算权益的限制。

  就李卓人议员的提问,现答覆如下:

  中央政策组向来有就社会关注的议题进行研究,供当局在制订政策时作为参考。中央政策组亦曾探讨退休保障这议题,并於二○○七至二○一○年间完成了五项相关研究。

  整体而言,本港现行退休保障模式下的三根支柱能互相补足,现在和将来都会有同样的作用。

  中央政策组的研究结果,部分已於二○一○年六月由该组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以及家庭议会合办的「强化香港家庭:跨代责任与关顾」研讨会上发表,部分亦已经上载於中央政策组的网页。

  中央政策组未有公布其他研究结果,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要因应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相关政策的发展更新数据,并且需要深化了解和分析。例如研究包括了一项全港性住户调查,调查所得的数据用於设立一个「微观模拟模式」(micro-simulation model),用作推算三十年后长者的收入、开支储蓄、资产等情况。由於调查的样本比较大(超过五千住户),用的时间亦比较长。此外,在推算工作完成的时候,刚巧发生了金融海啸,不久之后高龄津贴亦增至每月1,000元,这些变化冲击了原来「微观模拟模式」中所作的假设和条件,极可能影响到推算的准确性。

  与此同时,相关政策也有其他新发展,例如对强积金制度运作的检讨和改善;社会正积极讨论的医疗保障计划的建议;由下个月(二月)开始,高龄津贴的离港宽限将进一步放宽;以及法定最低工资於五月全面生效等。这些发展对退休保障制度都有一定影响。

  中央政策组认为有需要因应最新情况,深化有关三根支柱可持续性的研究,以作出更准确的推算和判断,包括重新展开一个全港性住户调查,搜集最新数据以再次推算三十年后退休人士的状况。在进行深化研究期间,中央政策组会谘询相关政策局,亦会参考社会大众的意见,并在适当时候通过既有渠道,收集学者、专业人士、智库组织及相关团体的意见。

  政府当局在探究未来路向时,会考虑中央政策组的研究结果和其他相关因素,例如如何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捍卫传统家庭价值观、维持整体经济竞争力,以及保持简单税制等。



2011年1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08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