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保安局局长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第五十六届毕业典礼的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保安局局长李少光今日(十二月十六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第五十六届毕业典礼」的致辞全文:

梁院长、各位校董、各位教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获邀出席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第五十六届毕业礼,分享各位同学毕业的喜悦。

  崇基学院自一九五一年创办,一直以中文为主要授课语言提供高等教育。它的最大特点,是基督教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融合。它有十字架,有小篆文字,又有祥云、莲花的校徽,就是个融合中西文化的设计。

  崇基在中西融合之下,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栋梁,由创校之初只有六十三名学生,到今日有三千人,老师、学生都来自各地,不只是香港。从崇基,我看到香港的缩影。崇基是多元的,香港更是多元的。

  我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保安局局长,对香港的多元化有特别深刻的体会。我们都说香港是个东西文化荟萃的国际大都会,这不过是个笼统的说法。事实上,其中的东与西各自包含着很多不同的国家、种族的文化。在香港,单是人口超过一万的不同国籍居民,就有五十万,来自十多个国家。

  香港不过是一个城市,但外国驻香港的代表处,包括总领事、名誉领事等,有一百二十多个,代表着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政府、机构和国民的利益。香港因而是个人流进出非常繁忙的地方,现时有大约一百七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可以免签证来港七至一百八十日,一年有近三千万游客。在二○一○年一月至十一月期间,香港出入境旅客人次达到二亿一千九百万人次。这放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同样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个构成十分复杂的城市,也是个以治安良好驰名世界的城市,治安还继续在改善。今年头十个月,香港的整体的罪案数字下降了百分之三点二,暴力罪案数字更加下降了百分之四点二。

  不过香港也常常给人「乱」的错误印象,大家可能都会试过被外地亲友问到,香港最近是不是很乱,因为他们可能从传媒知道,香港又有什么游行示威了。

  不错,香港的游行示威活动不少。自一九九七年至二○一○年六月底,香港总共有23,422次公众集会和12,169次游行举行,即平均每日有七点五项,可以说无日无之。可是你们在香港绝对不会觉得香港「乱」了,因为这些活动绝大部分都是和平进行的。集会、示威的人士知道应该怎样理性地表达诉求,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也知道怎样恰当运用权力,双方彼此尊重,彼此包容。集会、示威这么多,而暴力冲突这么少,是世界罕见的,可见香港十分文明。

  对于文明的发展来说,文化多元是积极因素,这是香港之福。事实上,香港也是个重视、珍惜多元的社会,在一个真正多元的社会,所有成员都要善于包容。多元与包容可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样的共存,不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偶然走到一起来了,而是两种事物只能共同出现,一个硬币不可以只有面而没有底,也不可以只有底而没有面。多元与包容也是这样,没有多元就不必包容,一元没有必要包容;没有包容也就没有多元,因为多元而互不相容之下,最终只能是一元。

  多元与包容是香港的核心价值观,以至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非常值得珍惜。但不得不警惕的是,这样的价值观常常受到冲击。

  现在,在媒体和普罗大众之间,非常流行将年青人贴上「八十后」、「九十后」之类的标签,把他们都当作是一个模式的人,例如视他们都是愤世嫉俗、喜欢采取激进抗争手段表达意见。只要我们留意一下身边的人,都会发觉这是「一竹篙打一船人」,是简单化、表面化的人群划分。任何年龄的人群,其实都是多元的,对社会事务有不同取态。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年青人,都不乏追求理想、寻求公义的心,而且都比较敢于表达意见。回想一下我们年青时候的六、七十年代,整个世界都处于由年青学生主导的社会运动之中。我们今日的社会进步,多少与当年的社会运动有关,当年的学生领袖,很多是今日独当一面的社会领袖。但即使在这些青年中,对行动的取态也不是完全一模一样的。我记得,我们那个时代的热衷社会运动的同学,也非常热衷讨论,就算大家的意见不尽相同。

  关键是互相包容,以及在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彼此学习。以年龄去贴上标签而拒绝包容,可能引发的最大危机,是文化的断裂,就是文化传统、社会共同价值观出现断层。这样标签以同代人来划分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会阻隔上下两代人之间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从我们社会的一些现象看来,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

  人是群居的,有公共生活,有公共空间,并会自然地建立起共同接受的基本信念,也就是价值观。它们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潜移默化地传授到每个成员的心中。如果要用一个最简单的字去概括这样的价值观,我会选用「善」字,就是崇基校训中「止于至善」的「善」。这可以说是教育的最大目标,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朝着这个目标施教。

  美国著名作家Robert Fulghum有很多着述,而最出名的,是一篇用一张A4纸就可以打印出来的文章,题目是「All I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就是我必须学习的东西,在幼儿园就学到了。学到的,有些是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也包括每个人由小到大都必须秉持的价值观和道理,例如做事要公平公正、要负责任,要乐于与人分享,待人要诚实有礼等。这些都看似非常显浅简单,是幼儿都能懂的,却往往在现今的社会容易被人忽略。崇基多年来坚持要向刚进大学的学生教授综合基本课程,并且同学须参与题材广泛的周会,引导同学们对恒常的人生问题、社会与文化关系等课题作理性的思索,其中可能有不少的基本概念,就是我们自小在不同地方已接触过的。

  这些就是社会的共同价值观,也说明了社会共同价值观值得我们共同珍惜。

  先贤有句话叫「择善固执」,我们很多人都会以之为座右铭,自勉要对选定的崇高目标坚持终身,不可懈怠。可是到了今日,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和世界之中,我们对这话要有新的理解。首先是,不同人群对「善」可能会有不同的诠释;其次是「固执」在今日的理解中,和「执着」一样都带负面意思,是指坚持按照个人的偏见去解释或办事,拒绝接受他人的意见。

  在社会上,这样「择善固执」有时很危险。我们常常在新闻中见到有一些人眼中只有自己的目标和利益,容不下对与自己价值观不一样的人。客观地看,他们为了理想不惜牺牲,有令人钦佩的一面,可是另一方面他们执着于自己的「善」的价值,而漠视他人「善」的价值,并且固执到底,一意孤行。

  我在工作的时候,常常要面对不同立场、不同利益取向的人。他们绝大部分都有崇高的理想,并且愿意为此作出贡献。我都欣赏他们的忘我精神,而常常更令我敬佩的,是他们往往能在适当时候,为了更广泛的利益,有所妥协和让步,使看似要对决的事情得到解决。在许多关键的时候,为了顾到社会整体的利益,作出一定的妥协是必须的。

  因此,我们在以「择善固执」自勉的同时,不要失去应有的平衡,要定下尺度;要记着,我们的社会应该多元而包容。

  各位同学,今日之后,这个美丽的校园就会成为你们花样年华记忆中的一部分。我相信你不会忘记这个校园,不会忘记崇基给大家的教诲。当今世界的一个特点,是知识的更新很快,很多知识,几年之后就过时了。大学的最大功用,应该是授予人智慧,就是崇基要大家必修的通识科目里教授的中西方文化传统的智慧的那些学问。这些智慧永远不会过时,而且不管什么时候重温都会予人新的启示,你甚至会很珍重地把他们教导给你们将来的子女,他们会学到的,就是Robert Fulghum 提及到在幼儿园学会的东西。

  对智慧的追求和学习永远不会满足,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正的终身学习。相信崇基「未圆湖」寓意着「世事难常圆满,大家应当努力不懈,力臻至善」。心中有「未圆湖」,你就会永远有未圆的梦想,永远有学习、奋斗的目标。

  最后,我在此谨祝同学鹏程万里,前程似锦,并特别祝明年便踏入六十周年的崇基学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秉承学院的理念,广育英才。谢谢大家。



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1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