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就「检讨安全网保障范畴」议案的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为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今日(十一月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检讨安全网保障范畴」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我一再感谢刘健仪议员今日提出这个「检讨安全网保障范畴」的动议辩论,以及刚才24位议员提出很多很宝贵和实质的建议。今日辩论的议案和修正案多达60项,涉及7个政策局的工作和范畴,我现在代表整个政府和其他政策局作出重点回应,但由于涵盖范畴实在太广泛,恕我可能需要一点时间逐一作回应,主席,请你原谅。

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计划及公共福利金计划
======================

  我先谈一谈综援及公共福利金计划。综援是政府为在经济上不能自给自足人士而设的最后的安全网。我们绝对不会歧视综援受助人,希望社会人士也不要加上负面标签。现时,约七成综援受助人属「老弱伤残」,他们大多数没有工作能力,若他们的家人也因为财政困难而无法给予支援,社会就有责任照顾他们。至于其他有工作能力的综援受助人,我们有一系列的支援计划,协助他们重投就业市场,迈向自力更生。

综援储蓄帐目
──────

  李卓人议员建议把综援受助人因赚取收入而被扣减的援助金额存入特定储蓄账目,以累积资产,脱离综援网。我们对此建议有保留。对于有能力赚取收入的综援受助人,综援制度应该鼓励他们自力更生,早日离开综援网。为综援受助人设立特定储蓄帐目,可能会鼓励这些有能力的受助家庭不必要地停留在综援网内较长时间,反而会产生反效果;大家也明白,有限的公共资源一定要投放在最有需要的人身上,这样对没有申请综援的低收入人士才公平。以公帑资助储蓄,亦并非社会保障的原意。我们相信现行的豁免计算入息安排,已能为综援受助人提供足够的经济诱因,鼓励他们求职及持续就业,同时又不至于减低受助人脱离综援网的意欲。

不供养父母证明书
────────

  汤家骅议员提及所谓「衰仔纸」的问题。我曾多次在本议事堂说过,「衰仔纸」这俗称并不正确,亦有误解性。事实上,在综援制度下,所有申请人都一定要接受经济状况审查。独立申请综援的长者也不例外,他们要提交一份简单的经济状况「声明」,以便社会福利署(社署)核实他们有否其他收入来源。如遇有特殊个案,例如长者与家人的关系不好或不和谐,或子女有特别原因而不能供养长者,或正如汤议员所说的蔡婆婆、蔡伯伯的个案,社署署长可以酌情容许长者独立申请综援。

综援长者的离境限制
─────────

  现时,年满60岁或伤残的综援受助人在付款年度内如离港不超过180天,仍可获发全年的援助金,相比适用于一般综援受助人的规定,此安排已是相当宽松 。

  综援计划下亦特别设有「综援长者广东及福建省养老计划」,符合资格的长者可选择在广东或福建省养老,期间会继续获发综援。

高龄津贴的离境限制
─────────

  为了让长者能够多点时间离港、旅游或探亲,而又不影响领取生果金的资格,大家都知道,我们建议将现时领取生果金的离港宽限,由每年240天大幅放宽至305天,即只需要在港逗留60天,便可领取全年的津贴。我们已于本月初向福利事务委员会简介建议,亦会在下月向财务委员会申请,我们预计明年二月便可以实施,让长者和残疾人士及早受惠。

  不少意见认为应全面撤销申请高龄津贴前后的所有离港限制。大家都知道,由于有关政策正面对司法覆核的挑战,我们曾说过要待整个程序完结,情况明朗后,我们会作进一步考虑。

让长者同时领取伤残津贴/高龄津贴
────────────────

  至于伤残津贴和高龄津贴可否同时领取的问题,我想指出,公共福利金计划是无须供款的社会保障计划,为免出现领取双重福利的情况,并确保计划得以持续发展,申请人若同时符合资格领取高龄津贴及伤残津贴,他只可二选其一。

调整津贴金额
──────

  不少议员建议增加综援和高龄津贴金额。现时,综援的标准项目金额,以及公共福利金计划下的高龄津贴和伤残津贴金额,每年都会按社会保障援助物价指数(社援指数)的变动调整。这个机制行之有效。我们亦已于上周向福利事务委员会说明社援指数的最新情况,及各项有关金额在二○一一年二月起可能需作出的相应调整。我们将会在参考社援指数的最新数字后,尽快把建议提交财委会批准。

  叶伟明议员建议增加清贫残疾人士领取的伤残津贴金额。政府设立伤残津贴,是考虑到严重伤残人士的特别需要。伤残津贴并不是残疾人士唯一的福利支援。如残疾人士有经济困难,他们可以和其他有需要的人士一样,申请综援以应付基本生活开支。综援计划向他们提供较高的标准金额,并设有多项特别津贴及补助金,以照顾这些残疾人士的特别需要。

  黄成智议员建议即时调整综援计划下的租金津贴。我想说,租金津贴的最高金额有既定的调整机制,是每年按甲类消费物价指数中私人房屋租金指数变动而作出调整。我们会密切留意指数的变动,在有需要时根据机制调整有关金额。

社会福利长远规划
========

  有议员建议政府恢复原来社会福利五年计划的模式。由于现今社会及经济急速变化,以「五年计划」的模式设定社会服务目标和监察所提供服务,已不合时宜。因此在一九九九年后政府已不再采用此机制规划福利服务。

  现时,我们正透过社会福利谘询委员会(社谘会)研究香港社会福利的长远规划。社谘会于今年四月发表了一份谘询文件,就影响福利服务提供的主要问题和因素、社会福利的使命、信念和规划指导原则,以及提供福利服务的策略方针等,征询福利界和持分者的意见。谘询期已于今年七月底完结,社谘会现正研究及分析收集到的意见,然后拟备报告提交政府考虑。我们会仔细分析社谘会的建议后,在适当时候定会征询立法会的意见。

就业支援
====

中年人士在职培训
────────

  我想谈一谈就业支援方面。我们很关注中年人士的就业情况,并推出多项措施和计划帮助他们。例如劳工处推行「中年就业计划」,向雇主发放培训津贴,以鼓励他们聘用年满40岁的中年失业求职人士,并为他们提供在职培训。计划由二○○三年五月开始,截至上月底,经劳工处已前前后后成功帮助5万多个中年人士就业。

  此外,中年人士亦可报读雇员再培训局(再培训局)的培训课程及参加「新技能提升计划」,以适应经济环境的转变,加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再培训局全日制课程是免费的,更附设就业跟进服务及有培训津贴。再培训局计划于二○一○至一一年度提供12万3千个培训名额,及2万个「新技能提升计划」名额,培训香港的劳动人口。

新来港人士培训
───────

  至于新来港人士方面,他们只要符合有关课程要求,便可报读再培训局所有有关课程。此外,再培训局亦会为新来港人士设计特别的课程,协助他们适应及投入本地的劳工市场,其中全日制的「就业基础技能证书」课程,就为新来港人士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技能培训。再培训局更与社署合作,透过「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平台,为学员于上课期间提供幼儿照顾支援,让新来港人士学员可安心一边接受培训,小朋友一边在同一中心获得照顾。

持续进修基金
──────

  刘健仪议员建议提高「持续进修基金」资助额。现时,年龄介乎18至65岁的香港居民,不论其教育程度、就业情况及经济状况,都可以在成功修毕基金认可的课程后,向基金申请发还八成的学费,每名申请人最多一万元。由基金成立至今,共有53万宗申请获批准,发还金额逾28亿元。我们认为现时基金的资助水平及每名申请人可领取的资助上限款额合适,所以未有计划作出改变。如个别学员经济上有需要,可以向学生资助办事处申请免入息审查贷款,以缴付学费。

待业青年的就业培训及辅导服务
──────────────

  陈克勤议员很关注青少年就业,我也想作个简单回应。政府高度关注这问题,劳工处已在二○○九年九月把「展翅计划」及「青少年见习就业计划」整合成为一个兼备职前及在职培训的完整配套,称为「展翅青见计划」。新计划的对象为15至24岁,学历在副学位或以下的青少年,全年收生,不设名额,我经常用的术语是「来者不拒,有教无类」,并会针对学员的需要设计课程。去年,「展翅青见计划」共接获超过16 500份申请;新一期的计划,已于二○一○年八月起接受报名。此外,劳工处设有两所青年就业资源中心,为青少年提供由「职业规划」至「事业发展」的个人化服务和全方位支援。在二○○九年,两所中心合共服务近72 000名青年人。

现代学徙制度
──────

  叶伟明议员特别提议推行现代学徒制度,协助青年人就业。一直以来,职业训练局(职训局)有推行「学徒训练计划」,涵盖汽车、电机、建造、珠宝不同范畴,共有140个不同行业,使学徒能接受有系统的职业训练,相关的职位包括技工、技术员,以至工程助理及设计人员等。职训局近年亦试办「现代学徒计划」,透过训练和工作实习装备青少年,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以便投身美容、美发、旅游、零售及顾客服务等服务性行业。在二○○九至一○年,在「学徒训练计划」及「现代学徒计划」下受训的人数多达3 500人。当局会继续推行这些计划,为青少年提供不同的在职培训途径。

失业援助
────

  有议员建议政府设立失业援助金或救济金,我们认为没有此必要,因为现行的综援计划已能为因失业或其他原因面对财政困难的家庭提供实质的经济援助,帮助他们应付基本生活开支。此外,因为裁员或其他非自愿原因而离职的人士,可根据法定要求领取遣散费或长期服务金,这有助他们面对因失业而带来的财政困难。

推动发展经济
======

六大产业及四大支柱行业
───────────

  议员亦关注我们要推动发展经济,我们完全认同。正如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指出,缩窄贫富差距的根本之道,在于发展经济,让市民分享繁荣成果。政府会把握内地的发展机遇,开拓新市场,积极强化四大支柱行业和发展六大产业,为香港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提升市民的收入,促进向上流动。

发展社企
────

  政府一直鼓励社会企业(社企)在香港成立和发展。我们明白社企跟其他企业一样,在营运初期的经营环境会困难。因此,民政事务总署(民政署)自二○○六年六月起推行「伙伴倡自强」社区协作计划,资助社企的成立及初期的营运。该计划自推出至今,已陆续拨出约1亿1千万元以成立约100个社企,为弱势社群创造了约1 700个工作机会。

  民政署在二○○八年推出「社会企业伙伴计划」,通过配对平台和社会企业友师计划,促进伙伴合作。计划反应十分好,获得不少企业家/专业人士的支持。

  政府明白社企要持续长远发展,有赖各持分者的配合和支持,因此民政事务局于今年一月成立社会企业谘询委员会,以促进跨界别和跨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全面支援社企的策略。

推动本土经济
──────

  各区民政事务处一直支援区议会举办本土经济活动项目,举数个例子,如大角咀庙会、湾仔书展、东区FARM青年文化创业广场等。这些项目不但可以推广地区特色、增加社区活力及加强社会凝聚力,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产生经济效益。民政事务专员会继续这方面的工作。

吸引内地企业来港发展
──────────

  谭耀宗议员建议要积极吸引内地企业来港发展。投资推广署已加强向内地企业推广在香港设点营商的优势和有利因素,并与内地省市合办投资推广活动,介绍香港作为内地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并为有意来港发展的企业提供度身订造的支援服务。投资推广署会继续以鼓励及协助内地企业来港拓展业务为优先目标。

医疗服务
====

改善基层医疗服务
────────

  主席,我在这里就医疗服务作个回应,因为有很多议员表示关注。政府提供了许多大幅资助的医疗服务。在基层医疗服务方面,我们设有普通科门诊诊所。病情稳定的长期病患者可以获安排定期覆诊,无须预约;症状相对较轻的偶发疾病病人,则可使用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的24小时电话预约服务。该系统可将同区的门诊名额互通,尽量方便长者使用。如有需要,诊所职员乐意向市民提供协助。透过这些安排,各间门诊诊所名额都能有效地利用,平均使用量达九成半。

  另外,为照顾长期病患者,医管局已推出一系列基层医疗计划,当中包括健康评估、针对性护理、提升病人自我照顾能力等;医管局亦正增聘人手、增加诊症名额及更新设施,改善对偶发疾病病人的服务。整体而言,这些措施已能满足病者的需求,所以暂未有迫切需要开设通宵门诊服务。

改善专科服务轮候时间
──────────

  医管局会继续致力缩短部分专科服务的轮候时间,包括白内障手术、更换关节、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评估及诊治服务、磁力共振扫描及电脑断层扫描等。医管局亦同时一直采取措施,以改善专科门诊诊所的轮候时间,有关措施包括设立24间家庭医学专科诊所,跟进获分流为例行个案的病人、把情况稳定的病人转介往基层医护服务跟进、与私人执业医生和非政府机构合作推出共同护理计划等。

改善精神健康服务
────────

  近年,我们致力加强在社区层面提供的支援服务,透过跨专业的团体,协助精神病患者康复及重新融入社区。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多项措施,进一步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支援服务。在严重精神病患者方面,医管局于本年度在三个地区试行「个案管理计划」,由个案经理为病人提供深入、持续和个人化的支援。有关服务会逐步推展至全港各区,下年度会先在其他五个地区推行。个案经理会与其他服务单位,特别是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紧密合作,为病人提供全面的社区支援。

  在社会康复服务方面,「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已于今年十月起扩展至全港18区,以「地区为本」的一站式新服务模式为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士、其家人及当区居民,提供综合精神健康社区支援服务,服务范围涵盖及早预防以至风险管理,在有需要时中心亦会直接联络医管局安排紧急医疗诊断。我们会加强中心的人手,为更多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全面及方便的服务,亦会配合医管局推出的「个案管理计划」,为居于社区的严重精神病患者提供适切的支援。

增设医疗设施
──────

  医管局会继续密切留意各地区的医疗服务需要及服务使用情况,以便规划未来的设施及服务,尽量满足居民的诉求和需要。

为内地港人提供的医疗服务
============

  医管局在香港设有完善的公立医院及诊所,为香港居民提供高质素的医疗服务。居于内地的香港居民若有需要,可随时返港利用医管局的各项服务。

资助药物及医疗费用
─────────

  随着医疗科技的迅速发展,药物市场每年都引进不少新药。现时市场上的新药物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在售价,以及临床效益、治疗功效和副作用等方面的支持证据,都存在很大差异。医管局作为一间由公帑全数资助的医疗机构,一定要确保公共资源运用恰当,以符合广大市民的利益。医管局近年一直透过既定检讨机制,扩大药物名册的范围。政府亦已向医管局增加拨款,以应付药物开支的增长。医管局的药物开支由二○○六至○七年度的21.5亿元,增加至二○○九至一○年度的26.8亿元。

  同时,医管局亦会定期检讨撒玛利亚基金的涵盖范围,很多议员刚才都对这方面表示关注,并于近年把多种经证实有显著疗效的自费药物,纳入基金的资助范围,以资助那些符合使用这些药物的临床状况但有经济困难的病人。现时,共有14种自费药物获纳入撒玛利亚基金的资助范围,其中五种是今年新增的;另外一种已纳入撒玛利亚基金的药物在今年亦获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政府亦于二○○八至○九年度向基金注资10亿元,以帮助更多病人。

长期病患津贴
──────

  政府十分关注长期病患者及其家人的需要,并致力提供各种援助。政府的一贯原则,是确保市民不会因经济原因而得不到适当的医疗照顾。因此,领取综援的病人可以获豁免公营医疗服务的收费。非综援受助人如因经济困难未能负担医疗服务费用,亦可申请费用减免。

  此外,医管局推行一系列加强对长期病患者支援的基层医疗试验计划,例如为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提供全面健康风险评估及跟进护理计划、为高危长期病患者提供跨专业护理诊所、推出公私营慢性疾病共同护理计划等。

照顾特定群体的需要
=========

儿童
──

  现在我想回应青少年,特别是儿童的问题。为协助因工作等原因而暂时未能照顾其年幼子女的家庭,社署一直透过资助非政府机构提供多元化的幼儿照顾服务。有经济需要的家庭,亦可申请服务费用豁免或减免。

  除了继续透过独立幼儿中心及幼稚园暨幼儿中心提供常规、暂托或延长时间照顾服务外,社署亦积极引入较具弹性、服务时间涵盖晚上以及周末及假日的崭新幼儿照顾服务,以进一步回应服务需求。我们自二○○八年十月开始,透过非政府机构/地区团体试行的「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即「社区保姆」,得到使用者正面的评价。因此,我们决定把这项计划常规化,并将其服务范围扩展至全港十八区,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受惠。在服务范围扩展后,计划的服务名额将会增加,有需要的家庭亦将能获得更好的服务。

  此外,政府亦透过「社区投资共享基金」协助社区人士建构邻里互助网络。基金自二○○二年成立以来,已先后拨款超过2亿1千万元,资助了逾200项计划,当中约四成包含以邻里互助形式提供幼儿照顾或课余托管服务的元素。

清贫学生
────

  教育局自二○○五至○六年度起,大家也知道已推行「课后学习及支援计划」(课后计划),让学校及非政府机构分别为清贫学生筹办校本或区本课后活动,以提升清贫学生的学习效能、扩阔他们在课堂以外的学习经验,并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归属感,从而帮助他们的个人成长及均衡发展。由二○一○至一一学年开始,「课后计划」每年的拨款由1亿元大幅增加至1亿7千5百万元,可以进一步加深「课后计划」的深度和宽度。

降低申领「学校书簿津贴计划」全免的门槛
───────────────────

  现时,就读于官津或直接资助学校的中小学生,如通过学生资助办事处(学资处)的入息审查,可获发书簿津贴。在二○○九至一○学年,超过8万名学生获得全额津贴,另有超过20万名获得半额津贴,资助总额超过4亿3千万元。政府打算由二○一一至一二学年起,大幅增加「学校书簿津贴计划」的定额津贴至1,000元;而适用于综援家庭全日制中、小学生,与就学有关的「选定项目定额津贴」,也会相应上调。此外,学资处会简化审批流程,让大部分申请人可提早在新学期开始前取得书簿津贴。我们相信有关措施可令更多低收入家庭受惠。

  在二○○九至一○学年,学资处各项须经入息审查学生资助计划,实际开支高达30亿元,受惠学生逾36万人。任何放宽现行适用于各项计划入息审查机制的建议,均可能涉及每年数以亿计的额外开支,所以我们须详细考虑所涉及的资源,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的优先次序,然后才可以进一步考虑这件事。

降低大专学生贷款息率
──────────

  现时,修读全日制资助大专课程的学生,及修读自资经本地学历评审专上课程的25岁以下学生,可申请「资助专上课程学生资助计划」及「专上学生资助计划」下须经入息审查的资助,贷款年利率为2.5%,在学期间不计算利息,这是重要的。我们认为现时的利率属合理水平,看不到迫切需要修改。但因应审计署早前的建议,学资处会审视现时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该利率。

  学生亦可申请免入息审查贷款,而学资处设有机制协助因经济困难、继续升学或患重病而暂时无法偿还贷款的贷款人,容许他们申请延期还款。

  政府在今年三月展开了「免入息审查贷款计划」检讨,目的是让计划能继续为学生提供适切财政支援,亦有适当的措施减低拖欠还款比率,以妥善运用公共资源。第一阶段检讨已于六月结束,共收到约600份书面建议。学资处现正考虑收集到的意见,制定改善建议,并计划在年底展开第二阶段公众谘询。

居于床位寓所或板间房人士的住屋需要
─────────────────

  我现在想回应关于床位、板间房人士的需要问题。现时,居于床位寓所或板间房的人士可以向房屋委员会(房委会)申请公屋,去改善居住环境,这点大家都很清楚。政府及房委会的目标,是为没有能力租住私人住宅的低收入家庭提供资助租住公屋,同时致力维持一般公屋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在三年左右。截至二○一○年九月底,一般轮候册申请者(不包括非长者一人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约为两年,而长者一人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则约1.1年。房委会预计,由二○一○至一一年起计的五年内,将有约75 000个新建租住公屋单位,连同每年预计收回的公屋单位,足以达致把平均轮候时间维持于大约三年的目标。运输及房屋局会继续努力与各相关政策局及政府部门紧密协调,在不同地区物色适合发展公屋的土地。

照顾长者
────

  主席,我现在想回应大家很关注的照顾长者的议题,首先我谈谈有关宿位的问题。

增加安老宿位

  我们明白资助安老宿位的需求殷切。目前,政府已提供共26 000个资助安老宿位,所服务的长者数目约占全港所有居于安老院舍长者的44%。

  我们正透过一系列的措施,增加资助宿位的供应。由本财政年度至二○一三至一四年度,轮候护养院宿位的体弱长者的队伍比较长,将会由现时的2 191大幅增加1 095至3 286个,增幅达50%;同时会有621个新的护理宿位投入服务。此外,行政长官于今年的施政报告亦向大家交代会继续透过「改善买位计划」购买更多较高质素的宿位,即甲一级的宿位,在增加资助宿位供应的同时,也藉此提升私营安老院舍的整体质素。

  黄成智议员建议设立院舍发展基金。其实,政府一直有透过奖券基金,资助提供福利服务的非政府机构应付各项非经常开支,包括安老院舍的建筑费用、服务中心处所的装修费用和家具等。若这些机构有意重建或扩建其现有的安老院舍,无任欢迎,可向社署申请利用奖券基金拨款,资助兴建费用。我鼓励院舍多些申请,多些扩建计划,提供多些宿位。

安老券/长期护理津贴

  安老事务委员会于二○○九年委托香港大学进行了一项就长者住宿照顾服务的顾问研究,顾问曾深入探讨「钱跟老人走」的概念及「住院券」的可行性及影响,有关结果已于二○一○年一月向立法会福利事务委员会作全面汇报。顾问留意到海外有不少以「资助券」形式为长者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尤其是社区照顾服务)的例子,但以此形式资助长者入住安老院舍的例子却甚为罕见。究其原因,主要是世界趋势都是鼓励居家安老,并尽量缩短长者留在院舍的时间。

鼓励居家安老

  在香港,「居家安老」既是政府安老政策的重要原则,也是大部份长者的心愿。因此,我们为有长期护理需要的长者提供资助社区照顾服务(包括长者日间护理及家居照顾服务),并致力提升护老者照顾长者的能力,以及纾缓他们面对的压力。

  在长者社区照顾服务方面,现时政府为居于家中的长者提供一系列的照顾服务,包括日间护理服务和到户家居照顾服务,服务人数达25 000人。我们将于明年初于九龙区开展「体弱长者家居照顾服务试验计划」,为轮候护养院宿位的长者提供更切合个人需要的服务配套,预计可于三年内服务共510名长者。在未来几年,我们会继续增加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名额,更会将「离院长者综合支援计划」,即「出院一条龙」服务常规化,并将服务范围由现时三区扩展至全港18区,每年8 000名长者受惠,将来会有33 000名长者受惠。

  有议员建议增设长者外展服务队。现时全港41间长者地区中心均设有长者支援服务队,队员会主动接触独居及隐蔽长者。政府亦已于二○○八年拨款予全港各间长者中心,加强外展服务。全港各长者中心正为约7 000名隐蔽长者提供服务。

支援护老照顾者

  叶伟明议员和张国柱议员都建议为社区护老者提供照顾津贴。我们认为长者所需的照顾是多方面的,当中涉及不少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家人或个别人士未必可以完全满足他们的照顾需要。由政府资助长者中心和服务单位提供服务,比直接向护老者发放现金津贴更能够为长者提供合适的服务选择,亦能更有效地照顾他们的实际需要。

  政府自二○○七年起推行「护老培训地区计划」,资助长者中心伙拍地区组织举办护老培训课程和推出「护老」服务。计划至今已培训约2 400人,另有4 000多人正接受培训。

长者医疗券试验计划

  在照顾长者医疗需要方面,为期三年的长者医疗券试验计划推出至今已接近两年。到目前为止,逾28万名合资格长者共使用了超过191万张医疗券,占合资格长者超过四成,资助金额达9千6百万元。当局现正进行中期检讨,检讨有关计划的运作安排,评估计划成效、适用范围、资助金额等。预计可于本年底完成中期检讨。食物及卫生局会视乎中期检讨的结果,考虑延续或加强试验计划,今年的施政报告已提出预留10亿元以作配合。

长者生活补助金

  有议员提出为长者设立生活补助金。目前,长者申领综援的资产限额已经较一般健全成人宽松,获发的标准金额亦比健全成人高。至于资产超过限额或基于其他原因不合资格申请综援的长者,政府一直有透过公共福利金计划,即生果金及伤残津贴,协助他们应付因年老或严重残疾而引致的特别需要。上述机制确保有限的公共资源适切地用于有不同需要的长者身上,行之有效,现阶段我们无意推行另一个独立的长者生活津助制度。

长者福利可携性

  然而,鉴于粤港关系日趋密切,我们亦需要从区域融合的角度,探讨如何协助有意回广东养老的长者,我强调是「协助有意」,我们不是想鼓励长者返内地,而是协助他们、方便他们。谭耀宗议员建议设立长者回乡生活津贴,由于牵涉法律、财政及技术等问题,我们必须小心研究其可行性,我们正开始展开工作,我们觉得这个建议是值得探讨的。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亦将聚焦研究因应长者选择回乡养老所需的便利安排和配套设施,包括医疗等,其实医疗是长者在内地生活最大的挑战、最重要的问题。

长者健康中心

  卫生署现时透过分布于全港各区的18间长者健康中心,为年满65岁或以上的长者提供综合基层健康服务,包括健康评估、身体检查、健康教育、个别辅导及治疗服务。此外,长者健康外展队伍为社区及安老院舍的长者提供促进健康的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和自我照顾能力。

  长远而言,面对人口老化,单靠长者健康中心提供长者基层健康服务,并不能满足所有长者的健康护理需要。为加强基层医疗服务,食物及卫生局已推行长者医疗劵试验计划,及涉及公私营界别协作的试验计划,让长者可以有更多服务选择。

安老按揭计划(逆按揭)

  有议员提到安老按揭计划,安老按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金融产品。据我们了解,按揭证券公司正小心研究在港推出安老按揭的可行性,并正进行意见调查,预料在年底前完成。

全民退休保障

  很多议员在刚才的发言都建议政府应该考虑全退休保障,经社会各界长时间讨论,大家也记得香港在九十年代决定采纳现行的三支柱模式退休保障制度,即无须供款的社会保障制度、强制性公积金制度,以及个人自愿储蓄和家庭支援。我们现正研究这三支柱模式制度的可持续性,并考虑相关研究结果及其他因素,然后决定如何跟进。我们一定要慎重考虑包括捍卫传统家庭价值观、维持整体经济竞争力、保持香港简单税制,以及确保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因素。

残疾人士
────

  很多议员都很关心残疾人士的福祉,政府亦高度关注这件事。在经济援助方面,残疾人士可申领综援或不设经济审查的伤残津贴。现时,综援计划为残疾人士提供较高的标准金额,及各项补助金和特别津贴,当中包括特别为支援那些在护理方面有特别需要的受助人而提供的「家务助理服务/综合家居照顾服务费用津贴」、「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津贴」以及「为残疾人士及其家人而设的社区支援计划服务津贴」等等,可想像我们是十分关心残疾人士在这方面的支援。如受助人经医生证明为需要经常护理并获社工推荐,他们更可申请「特别护理费津贴」,以支付他们在家中使用特别护理服务的费用,包括聘请照顾者的实际开支。

  此外,根据现行的机制,有需要的残疾人士亦可透过医务社工、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社工或非政府机构向各有关的慈善基金申请资助购买康复及医疗用品,以短暂补助金形式,帮助陷入家庭危机和暂时遇到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士及其家人。

  在地区支援服务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功夫,政府亦希望服务更加到位。例如,社署于去年整合了社区支援服务,成立了十六间分布全港以地区为本的残疾人士地区支援中心,为残疾人士及其家人和照顾者提供一站式的支援,以方便残疾人士在区内同一中心取得所需的服务。此外,为了让严重肢体伤残和严重智障人士得到更多的照顾和支援,政府会在明年三月开展一项为期三年的「严重残疾人士家居照顾服务」先导计划,为正在轮候资助住宿服务的严重肢体残障及严重智障人士提供一系列的综合到户服务,是很全面性的,包括个人照顾、接送服务、职业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护理等服务。我们会先在有较多轮候院舍的严重残疾人士的屯门及观塘区试行此计划,预计可为约540名严重残疾人士提供服务。

  政府为残疾人士家属照顾者提供各类型的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目的在于支援他们履行家庭责任,减轻他们的负担。我们认为现行的支援服务能反映社会价值,比直接为家属照顾者提供津贴更能配合社会情况及需要。

少数族裔人士
──────

  刚才很多议员亦很关注少数族裔的权益和福祉的问题。我想在此说几点,第一,政府致力推动种族平等及和谐,并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所需的支援服务,协助他们融入社会。为此,政府已向非政府机构提供资助,开设四个少数族裔人士支援服务中心,提供各类学习班、辅导及共融活动。此外,我们亦资助约十个非政府机构,提供特定的支援服务,如语文班及社区支援小组等。现时的服务已涵盖不同地区。我们会因应需要,不断完善有关服务。各政府部门亦采取不同措施,协助少数族裔人士使用各种社会服务,例如以少数族裔文字印制各种宣传刊物和单张,及按需要安排翻译服务。劳工处的所有就业中心亦设有专门柜位,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服务,并不时举办专为他们而设的就业简介会。

  为加强和整合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支援服务的工作,民政事务总署会设立一个专职小组,密切留意少数族裔人士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确保服务切合他们的需要。有关服务包括在服务需求较大的地区增拨资源,与地区团体合作,举办更多合适的活动,并主动接触少数族裔人士,介绍支援服务。

  政府作为提供平等机会的雇主,宗旨是用人唯才,择优录用。公务员的聘任,以公开和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对所有族裔的申请人,一视同仁。为了维持一支通晓两文三语的公务员队伍,政府有必要因应各公务员职系的工作要求,在入职条件中订明适当的中英文语文能力要求。现行的做法符合平等机会委员会按《种族歧视条例》发出的《雇佣实务守则》指引的要求,包括雇主须确保任何语文要求都与工作相关,且应与达致良好工作表现的要求相称。公务员事务局现正与部门/职系首长就其所属职系已订定的语文能力入职要求进行检讨,以确保这项要求符合有关职系的运作需要。

其他
==

持续审视贫穷情况
────────

  有议员建议政府订立贫穷线和重设扶贫委员会。我们已多次向立法会解释政府的看法和立场,让我再重申一次。前扶贫委员会认为,香港基本是一个富裕的城市,要较全面客观地审视贫穷问题,不能够单单采用「绝对贫穷」或「维持基本生活的能力」的概念,也不能够只看住户收入,我们必须要同时考虑贫困人士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包括能否得到生活上必需的服务和机会,例如房屋、医疗、教育、就业等。

  政府认同这看法,因此政府一直采用前扶贫委员会提出的一套24个多元化的指标,从不同角度审视香港的贫穷问题,了解社会上各个组别人士,包括儿童及青少年、在职人士和长者,以及各区居民的需要。由于除了政府政策及措施外,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贫穷的情况,因此很难订定具体的扶贫目标。但这套多元化指标可以协助我们制订各项帮助有需要人士的政策,以及评估这些政策的成效。

  前扶贫委员会于二○○七年完成工作后,政府随即成立了由劳工及福利局局长领导的跨部门扶贫专责小组,全面跟进前扶贫委员会的建议,以及协调政府内部有关扶贫的工作。前扶贫委员会提出的53项建议,大部分经已落实或正持续推行。扶贫委员会很多的建议,如儿童发展基金、跨区交通津贴已经全部实施,大家都很清楚。扶贫专责小组会密切监察香港的贫穷情况,并继续努力协调政府有关部门的扶贫工作,以及探讨可协助弱势社群和有需要人士的新计划和措施。

税制
──

  有议员建议政府设立负入息税,亦有议员建议开征累进利得税及资产增值税,增加印花税,目的是支付额外的福利开支。我想指出香港是一个小型开放的经济体系,如果需要大幅调整现行的税率和税制,包括提高税率和开征其他税项,增加个人和企业的税务负担,不但难以取得广泛共识,亦会破坏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低税率及简单税制,严重影响香港这个小型开放经济体的竞争力,长远来说,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回购领汇
────

  梁国雄议员提议政府回购领汇。我想说明,政府的政策目标,是集中资源为没有能力租住私人楼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租住公屋。因此,房委会将商业和停车场设施分拆出售,以便专注履行其职责。我们认为由政府回购领汇,与这个政策目标背道而驰,因此这建议并不可行。

  虽然领汇是按商业原则营运的机构,但由于其商场位处公共屋邨,客观上一定要迎合屋邨居民的需要和考虑他们的负担能力。当局会继续向领汇反映市民大众、公屋居民及零售商户的诉求及意见,并鼓励领汇继续积极持续与各持分者保持沟通。

推动交通机构全面提供长者及残疾人士乘车优惠
─────────────────────

  刚才有议员提到关于推动交通机构全面提供长者及残疾人士乘车优惠,我亦作简单回应。政府一向关注公共交通营办商一定要维持票价在合理水平,并同时具备营运及财政能力,以提供适切和有效率的公共交通服务。同时,政府鼓励公共交通营办商因应其能力及各项相关因素,为乘客提供票价优惠。目前,主要公共交通营办商皆有为长者及残疾人士提供票价优惠。此外,各主要公共交通营办商都支持每年一度的「长者日」及「国际复康日」,分别为长者及残疾人士提供一天免费交通服务。政府会继续鼓励公共交通营办商,积极回应社会的诉求。

政府服务外判
──────

  在政府服务外判方面,刚才有议员提出建议,我想解释两点,政府推行服务外判的目的,是让政府利用自由市场提供更佳服务,并集中资源处理必须由公务员负责的政策事宜。劳工处每年均与有外判服务的政府部门保持紧密合作,监察雇用非技术工人的承办商,查核承办商有否遵守劳工法例,以保障前线员工的权益。

关爱基金的成立
=======

  在政务司司长领导下,政府会成立关爱基金,一方面希望能够补足现有社会服务和援助不能覆盖的地方,另一方面,通过个案积聚的实证经验,有助政府不断完善有关服务和援助。我们有信心基金可以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更具弹性、更加到位的支援。

总结
==

  主席,照顾基层和弱势社群,政府责无旁贷。香港有相当健全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有需要人士亦得到多方面的支援。但扶贫纾困,改善民生是长远和持久的工作,我们会继续竭尽所能,全方位务实地处理贫穷问题,构建和谐关爱的社会。

  主席,我谨此陈辞。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0时3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