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六十年电影光辉──从长凤新到银都」 重温新联银都名片(附图)
******************************

  「长凤新」的电影出品在五、六十年代曾高据卖座前列,长城拥有不少南来的著名上海影人,所裁培的夏梦、石慧等更成为影迷的偶像。凤凰在大师朱石麟领导下,创作了不少叫好叫座的喜剧。而有志建立健康进步价值观的新联,延揽了很多重要粤语片工作者包括吴回、李晨风、秦剑、左几、白燕、吴楚帆、张瑛等,曾制作电影过百部,出品了许多优秀电影,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长城、凤凰及新联於一九八二年合并为银都机构。
  
  今年是银都机构成立六十周年(以一九五○年长城改组算起),香港电影资料馆(资料馆)举办「六十年电影光辉──从长凤新到银都」回顾展,选映十六部五十到七十年代的新联作品及四部八、九十年代的银都电影,十一月十九日至十二月二十六日在资料馆电影院放映。
  
  放映的新联作品包括由张瑛、吴楚帆、白燕、红线女、紫罗莲、张活游、白茵、周聪等主演的《败家仔》(1952)、《家家户户》(1954)、《改期结婚》(1954)、《父慈子孝》(1954)、《新婚夫妇》(1956)、《佳偶天成》(1960)、《少小离家老大回》(1961)、《苏小小》(1962)、《七十二家房客》(1963)、《东江之水越山来》(1965)、《马陵道》(1965)、《巴士银妙计除三害》(1966)、《真假凶手》(1966)、《离婚之喜》(1967)、《秋雨春心》(1969)及《至爱亲朋》(1976)。
  
  放映的银都作品则为《靓妹正传》(1987)、《童党》(1988)、《人在纽约》(1990)及《笼民》(1992)。
  
  为配合是次放映,资料馆将於十二月十一日下午四时三十分,在放映《苏小小》后,举行「新联电影纵横谈」座谈会,由影评人刘糼及登徒主讲。粤语主讲,免费入场。

  资料馆二○○一年所出版的《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之二:理想年代─长城、凤凰的日子》,透过九位曾於五十年代加入「长城」或「凤凰」公司的资深影人的访谈,反映当年一批被标签为「左派」的影人,如何在历史的大洪流中,体现他们在对家国及社会发展的理想及现实中如何自处。该书中英对照,并载有百多帧珍贵图片,於资料馆有售。
  
  「长凤新」是五十年代创立的左派电影公司。新联创立於一九五二年,据说是爱国华侨投资,由任职《文汇报》的廖一原领导管理和监制工作。制作人员卢敦、李亨、谢济芝、刘芳、陈文,多和南来的文艺工作者有所交往,组织「粤语电影清洁运动」、「华南电影工作者联谊会」,拍过《此恨绵绵无绝期》(1948)、《珠江泪》(1950)等严肃认真的电影。他们有志提高粤语片水准,拍电影从现实选材,抱持电影改变社会人心的理想。

  新联早期多写实风格的家庭伦理剧,角色既有小市民家庭,也有中产阶级和专业人士,藉恋爱婚姻、社会服务、华侨教育等题材,从家庭出发,提倡建立健康进步的价值观。相比中联、光艺的出品,它的电影皆有清晰的教化意旨,追求写实主义美学,但绝不牺牲戏剧和人情,不唱高调,人物和处境更能反映香港广东人的现实生活。

  新联同时拍摄喜剧、侦探、奇情类型的影片。此种雅俗共享、严谨讲究的制作策略为新联赢得声誉和地位,和随后成立的中联、光艺、华侨并称四大公司,在五、六十年代初粤语片全盛期,出品了许多优秀电影。

  六十年代中期前的新联,并不脱离香港电影的潮流。周聪、白茵、江汉等新星使新联年青化,爱情及小夫妻喜剧和光艺的出品不遑多让。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因受文革影响,创作上有所限制,题材和手法难以符合观众需求,制作锐减。历史有其传奇之处,合并前新联和长城合拍《少林寺》(1982),捧红了国际巨星李连杰,并为武侠功夫片注入新元素,增强影片类型的生命力,促成往后十多年的港产片盛况。

  是次回顾展涵盖不同类型影片。吴回导演的《败家仔》是新联创业作,充满喜剧味道。不务正业的张瑛以为在金山靠劳力赚钱的父亲是大商家,得知真相后却继续败家,影片以家庭伦理故事传递进步观念。新联早期作品离不开婆媳不和,《家家户户》是写得最专注深刻的一部,称得上是五十年代家庭伦理影片的经典。

  新联早期作品多把家庭伦理与进步思想接轨,《父慈子孝》在题材上却有所突破,吴楚帆的老医师,培养儿子学医,寄望他们服务病弱,把亲情扩及人群。父子关系超越家庭内部矛盾,导演左几以人情推展,片中的贫与富,城乡之间的矛盾,总得以消释。卢敦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以海外华工的血泪事迹为题,影片是当年罕有的大制作。离散四十载的夫妇,吴楚帆和上官筠慧悲喜交切的表现,令人叹服。

  老婆未过门,债主已追上门!吴回执导的《改期结婚》借结婚难的喜剧处境,直指中国人爱面子及先使未来钱的恶习。秦剑的中产生活小品《新婚夫妇》,新婚夫妇出租房间却搞出绿帽疑云,连场错摸搞笑不落俗套。小夫妻处境喜剧《离婚之喜》,生动抵死,更触及男女平等的课题,为新联的「结墸三部曲」作结。

  罗品超、陈小茶、马师曾、红线女等合演四段折子戏的粤剧电影《佳偶天成》,尽现内地粤剧精华。其中「凤仪亭」更是刚逝世的「鉴叔」罗品超的著名演出,曾以该片获一九五二年全国戏曲演员表演一等奖,非常珍贵。而源自戏曲的《马陵道》是两位华南影帝吴楚帆和张瑛最后一次合作,吴的张狂和张的沉稳旗鼓相当。新联名作《苏小小》於苏杭拍摄,当年公映大受欢迎,李晨风用镜自然开阔,优美的影像赋予景致一份淡雅的气质。

  新联及珠江出品的《七十二家房客》比楚原的版本早近十年。刻薄住客的包租公包租婆害人终害己。内地演员以舞台化演绎,面谱化的角色,广州话腔口和俚语,跟新联其他刻意本地化和生活化的电影大异其趣。《东江之水越山来》为首部票房过百万的纪录片,以香港受水荒之苦,促成深圳供水工程,并向港出售淡水经过,当年观众对片中所述实有一份亲切感。

  新联缉凶片的优异之作《真假凶手》,采取悬疑片路线,还搞出杀妻惊魂,明显向希治阁取经。吴楚帆霸气演绎一脚踏三船,坏到入心奸到出汁。《巴士银妙计除三害》以千面女侠巴士银对付无恶不作的富翁,集奇情、鬼马、动作、歌唱於一身,充满娱乐色彩。

  六七暴动严重影响长凤新创作,新联却仍能考虑港人娱乐口味,《秋雨春心》以金融动荡令白领生计朝不保夕,色情陷阱荼毒青少年,表达对政权的不满。而李晨风改编自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至爱亲朋》始终保持文艺追求和严谨制作,批判尔虞我诈的商战之余,仍然重视人物人性。

  银都於一九八二年由「长凤新」合并而成,致力提携新晋导演,并勇於投资一些较具实验性的电影,导演如许鞍华、关锦鹏、张之亮及李志毅,都在银都的支持下完成代表作。是次选映影片均是银都培育年轻优秀人材,支持大胆创新作品的例证。放映影片为当年极之哄动、邱礼涛的靓妹仔电影《靓妹正传》,刘国昌的《童党》,关锦鹏勇夺第二十六届金马奖八个奖项,张曼玉、张艾嘉及斯琴高娃主演的《人在纽约》,和张之亮以业主收楼,居民被逼搬迁为题的《笼民》。
  
  《笼民》为三级影片,只准十八岁或以上人士观看。
 
  门票现於各城市电脑售票处发售,票价三十元,设六十岁或以上高龄、残疾人士、全日制学生及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价优惠。节目详情可参阅於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表演场地备取的第五十五期《展影》。网上订票: www.urbtix.hk ,信用咭电话购票: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查询电话: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网址: www.filmarchive.gov.hk / www.lcsd.gov.hk/fp 。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1时00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