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教育局局长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第四环节)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教育局局长孙明扬今日(十月二十九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第四环节)的致辞全文:

主席: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指出,政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教育。教育经费是香港政府最大的开支项目,正如刚才数位议员所说,占政府整体经常开支五分之一,较很多经济发达国家为高。回归以来,香港即使经历经济起伏,我们投放在教育的资源一直有增无减。教育方面的经常开支,由一九九八至九九年的416亿元,增加25%至今年的522亿元。其中,学前教育的资源增加一倍,而基础教育占整体教育资源的比例,从一九九八至九九年的61% (253亿元)增至今年的72% (376亿元)。这是非常显著的增幅,充分显示我们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我们的目标是要提升香港人力的质素和竞争力,以迎接知识型经济的挑战。现时,我们除了提供12年免费教育外,亦为离校毕业生提供多元及灵活的出路。除了13所本地专上院校开办的340个学位课程外,另有多所本地专上院校开办约500个涵盖不同专业范畴的副学位课程。此外,院校亦提供各项持续进修课程,以及职业教育和培训课程,可供青少年按自己的能力和抱负,选择最合适的途径,尽展所长。

专上教育

  就专上教育而言,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新措施,致力为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升学出路,为社会培育优秀人才。在很多地区如美国、日本、南韩和台湾,自资专上教育的发展相当蓬勃,当中更有不少十分成功的私立大学,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和优质的专上教育,这些经验值得香港借镜。因此,我们会双管齐下,致力推动公立与自资院校相辅相成的发展,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元的升学机会。

  在公帑资助界别方面,我们建议由二○一二/一三学年起,逐步把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高年级收生学额增加一倍至每年4,000个,为优秀的副学位毕业生提供更多升学衔接机会。此外,我们建议从二○一二/一三学年起增加教资会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至15,000个。由於在二○一二/一三学年会有最后一批中七毕业生和新学制的第一批毕业生同时进入大学,我们会在当年提供双倍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即30,000个学额,以应付额外的毕业生。预计到二○一六年,每年教资会资助院校将会培育出约19,000名本科毕业生,比现时增加16%。

  在自资专上界别方面,我们将加大力度,提升自资专上教育的质素,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升学机会和选择。我们建议设立总承担额达25亿元的自资专上教育基金,提供稳定及持续的资源,支持界别的长远发展。基金所得的投资收益,将直接资助提升质素的项目、评审及质素保证活动,以及为成绩卓越的学生提供奖学金。我们会谘询相关的持份者,以制订具体的安排及细节。

  以上的措施都是利用新增的资源落实,而非调配现时教育封套内的资源。我们亦会继续现有的支援措施,包括以象征式地价批出土地协助院校兴建校舍;至今批出约46亿元的免息贷款予院校兴建或改善教学设施;以及1亿元的「质素提升津贴计划」,有效推动专上教育多元化。

  我们希望透过以上新措施,加强公立与自资界别,以及副学位与学位界别的流动,促进一个灵活、多元及多阶进出的教育体系。当以上建议全面落实后,我们预计适龄人口组别中有超过三成的青年有机会修读公帑资助或自资学位课程。连同副学位学额,修读本地专上课程的青少年约达六成半,相对於十年前约三成的比例,增幅超过一倍。

基础教育

  为加强学校的内部行政管理,我们将於二○一一及二○一二年在部分公营学校推行试验计划。参与计划的学校将获提供资源以聘请行政人员,协助学校制定相关的内部指引或机制,以便更有效地管理行政工作,进一步减少教师的行政工作。试验计划提供的资料,将有助我们考虑将来将有关措施推展至其他公营学校。

国民教育

  施政报告中另一个工作重点是於二○一三/一四学年推行国民教育。我们又建议透过加强内地交流活动、支援准老师及加强国民教育课程,进一步推动国民教育。

  自二○○九/一○学年起,教育局每年提供资助予37,000名学生参加各项内地交流计划。交流计划的内容,与多个学科例如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的内容挂钩。往内地交流学习的目的,除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国家的最新发展外,亦让学生将学习经历结合学校课程,巩固并补足与国民教育相关学科的知识。

  教育局会连同各志愿团体,通过「薪火相传」的国民教育平台,扩大计划的规模。《施政报告》中建议由二○一一/一二学年起至二○一五/一六学年内,每年递增4,500个交流名额,让每名学生可在其中、小学阶段内有机会参加最少一次有资助的内地交流活动。为配合上述建议,我们会为准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援,让他们在这方面作好准备。我们将资助准老师到内地参加专业研习班,亦会与师资培训院校商讨有关落实的细节。

  至於设立独立的国民教育课程,教育局自二○○○年起已在学校相关的课程内加强了德育及国情教育的内容。我们认为,香港回归祖国十三年,是时候加深学生对基本法作为维护香港法治及宪法基础的了解及认识。我们因此建议透过不同措施以加强对中、小学课程内基本法教学的支援。教育局亦会邀请课程发展议会检视现行在中、小学实行的德育及国民教育课程架构,并透过谘询,就国民教育的内容、课本及教材作出建议。

  德育及国民教育的内容涵盖各种价值观,如责任感、尊重他人等,而「国民身份认同及承担」亦为重要的价值观。我们期望透过教授国民教育及「德育及国民教育科」鼓励学生对中国的国情及现况有多点探究及认识,简单而言就是让学生认识国家。此外,国民教育也不应只集中谈论个别议题,而应放眼在广阔的事情上,目标是扩阔学生的眼光视野,令他们可以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及分析事物。

  对於有批评「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课程范畴比「公民教育」科狭隘,因此不应用以取代后者。我们的建议是「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课程范畴将涵盖「公民教育」科的内容,而非取代或狭隘地只重认识国情。此科的教学方法亦非灌输既定知识,而是以个人、社会及国家相关的生活事件或议题作为教材,让学习生活化,并鼓励学生以开放、独立、理性的态度去思考和判断事物。因此,本科并不是追求既定答案,而课本亦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材料。

结语

  政府一直以来对教育非常重视,并且在财政上作出应有的承担。展望未来,我们会继续大力投放资源於教育,为市民提供优质及多元的教育,为社会培育优秀的人才。我们期望来年继续在推动各项教育政策和措施方面与持份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有效合作。

  主席,最后我希望藉这个机会简单回应余若薇议员,很对不起,我把她的信件放错了,我会尽快回答她。

  多谢主席。



2010年10月29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6时03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