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艺术馆展出敏求精舍珍藏艺术瑰宝(附图)
*******************

  约三百四十件弥足珍贵的文物瑰宝,当中包括书画、陶瓷、玉器、铜器、金银器、珐琅器、漆器、竹木角雕、玻璃、鼻烟壶、家具、文房雅玩等,由明日(九月二十五日)起至明年一月二日於香港艺术馆举行的「博古存珍 ─ 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中展出。展品琳琅满目,时期涵盖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一六四四年至一九一一年),市民可藉此欣赏到历代中华艺术的菁华。

  展览开幕礼於今日(九月二十四日)举行。政务司司长唐英年莅临主礼。其他主礼嘉宾包括敏求精舍(敏求)主席黄贵权医生、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署长冯程淑仪,以及艺术馆总馆长邓海超。

  是次展览由康文署与敏求合办,香港艺术馆筹划,展品大部分为敏求精舍会员借出的珍藏,部分则为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借出徐展堂博士的捐赠,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借出北山堂的藏品。

  保存、研究及收藏艺术文物的活动,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於商(约公元前 一六○○至前一一○○)、周(约公元前一一○○至前二五六)时期,王公贵族已重视收藏活动。历代的文物收藏者,透过收集、保存,整理,鉴赏及研究,不但使文物得以妥善保存至今,让现代人可以目睹古物,立体地了解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前文明的发展,同时亦使文化得以承传拓展。

  时至二十世纪的香港,亦出现了一群志同道合、热心致力弘扬中华文化艺术的收藏家,他们组成的敏求精舍,自一九六○年成立至今已半个世纪。敏求对文物鉴赏、保存、弘扬中国文化艺术菁华的心志多年如一,历年来没有间断地定期举办鉴赏、学术研讨交流及讲座等活动。会员以严谨积极的态度详考真壈,传承收藏之德。他们在社会上默默耕耘,对海内外的文博事业与文物鉴赏推广发展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敏求的成就与贡献实为社会公认肯定,其收藏更享誉国际。如天民楼所藏的元代青花;九如堂所藏的高古陶瓷;竹月堂所藏的单色釉瓷器;熙墀藏品中的古代玉器;攻玉山房藏的明式家具;李景勋所藏的玻璃器皿;诵先芬室所藏的鼻烟壶;长青馆藏中国书画及明清雅致的瓷器;黄仲方所藏的古代书画 ;瞻缘堂所藏的朱屺瞻画作及沐文堂所藏的金器、竹刻、螺钿漆器等,均是植根香港、在世界举足轻重的收藏。

  香港艺术馆与敏求携手合办展览始於一九六六年,当时於座落在中环香港大会堂的香港博物美术馆(艺术馆的前身)举行。此后,艺术馆与敏求一直以伙伴关系合作,历年合力筹办的展览包括「中国明代书画陶瓷展」、「中国陶瓷雅集」、「银禧纪念中国文物集珍」、「清朝瑰宝」、「千祥云集:敏求精舍四十五周年展」等,内容精选多样化。期间亦配合各项教育、导赏、讲座及工作坊等活动供市民及学生参与,让大众进深认识中国文化精髓。

  敏求的会员除了乐於借出其珍藏予展览外,更有抱化私为公的精神,将其心血收藏慷慨地回馈社会,捐予世界各地的文博机构,以促进中国艺术的研究及发展。香港艺术馆亦同样受惠於此,历年来收到其会员惠赠文物不胜枚举,其中罗桂祥博士及徐展堂博士多次捐赠极具代表性的藏品,为人津津乐道。

  今年为敏求金禧纪念的日子,展览以「博古存珍」为题,展出的文物佳作种类繁多,包罗万有。书画展品包括唐代(六一八至九○七)、元(一二七一至一三六八)明(一三六八至一六四四)以至近代名家的作品,如倪瓒、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石涛、罗聘、吴昌硕等墨迹;现代名家如朱屺瞻、张大千、林风眠、吴冠中、石鲁等重要作品。陶瓷精品亦涵盖各个年代,计有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七千年至约前二千一百年)的陶器、唐代三彩、宋代(九六○至一二七九)各大名嶱、元代青花瓷器、明清(一六四四至一九一一)两代的单色釉瓷、釉下彩瓷、粉彩及珐琅彩瓷精品等。

  配合是次展览,艺术馆将於展览期间举行一系列讲座、录像节目及工作坊。当中包括两项讲座,分别为十月三十日及十一月二十七日下午三时至五时举行的「欲引清风浣俗尘─中国扇子史话」及「中国古代家具」。讲座以粤语进行,费用全免,名额为一百五十人,先到先得。此外,香港艺术馆为展览印制一册彩色图录,於该馆书店发售。

  香港艺术馆位於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号。开放时间为星期日至三及五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星期六上午十时至晚上八时,逢星期四休息(公众假期除外)。入场费十元,全日制学生、高龄人士及残疾人士半价优惠,逢星期三免费入场。

  有关展览资料,欢迎浏览香港艺术馆网页:hk.art.museum,或致电二七二一 ○一一六查询。



2010年9月24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50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