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行政长官就通过政制改革方案会见传媒开场发言(附图/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曾荫权今日(六月二十五日)在中区政府合署新翼会议厅就立法会通过政制改革方案会见传媒的开场发言:

各位市民:

  今日,我们一起见证了令人激动的历史时刻!立法会以超过全体议员四分三多数,通过二○一二年政改方案,香港民主发展进入了新里程。这次是我们回归后立法会首次成功通过《基本法》附件的所规定的程序,修改行政长官及立法会的产生办法。

  过去二十多年,政制争拗不断,社会内耗不休。二○○五年政改一役,令我们曾经怀疑,捆绑和否决,是不是香港民主发展的宿命。今日,政改方案获得通过,清楚表明,只要我们坚持民主理想的同时,坚持沟通、坚持理性、透过对话缩窄分歧,共识就变得可能。在今次政改的过程中,我和香港市民亦深深感受到中央对香港的信任,而且是有最大的诚意和决心支持香港民主发展,落实《基本法》所承诺的普选;亦愿意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与香港各个党派沟通,缓解多年的政制争拗。只要我们增加互信,就可以在民主普选的路上,成为同路人。二○一二政改方案将大幅提高选举制度的民主成份,给予我们更好的基础和新的平台,去讨论未来普选安排,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普选时间表。

  在最近几天的立法会辩论中,尽管角度不同,但各政党、议员和社会都认为《基本法》是香港的基石。正是香港主要政党愿意在《基本法》和人大常委会决定框架内,理性讨论政改问题,才打开了沟通的大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这次政改方案的通过,是特区政府、各个政党和社会各界实践《基本法》的一次深刻体验。

  从宏观角度来看,通过政改方案营造了一种讲求互信、对话、包容、共赢的社会氛围。长期以来,壁垒分明的党派政治、不同政见人士的互相攻击、对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猜疑,主导我们的议会文化,甚至社会上公共事务的讨论。今次政改讨论中,部分政党和学者展示的良性互动,为我们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令我们体验到互信互让,而不是对抗,才可以切切实实地惠及市民大众。我深信,政党如果将这份求同存异的精神带进其他公共事务的讨论,做好经济和民生工作,香港就可以真正的「起锚」,驶向一个更理想的社会。

  今次的成果,绝对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个政党的胜利,而是理性的胜利,是香港社会整体利益的胜利。但如果不是无数的有心人,在过程中积极推动,今日的成果一定不会出现。他们来自各党各派,来自特区政府,也来自中央和中央政府驻港机构。他们位置虽然不同,但目标一致,就是积极推进香港的民主发展。我们今天傲然地竖立民主里程碑。但在此之前,社会无疑是经历了一个痛苦漫长的过程。当中有猜疑、有批评、有抗争;有人因为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落差而失望;有人作出不情愿的妥协;有人要顶住各种的质疑、攻击和辱骂;不同党派,以至党派之内出现分歧。很多人为香港民主发展,甘心付出,真诚奉献自己。我在这里要衷心感谢他们。历史对他们必会有公道而正面的评价。

  改革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改革意味要冒险,要走出「安全区」,部分人士会面对反对意见,甚至恶意攻击;亦有人士拿出无比的勇气,包容的胸襟,爱国爱港的热情,来成全大局。在香港这个多元社会,在政治这个敏感议题上,要「无痛改革」,更加是缘木求鱼。但历史会证明,我们走出这一步是对的。我希望撕裂、指摘和仇恨会在这刻成为过去,就好像圣经所说:「忘尽我背后的,只向在我前面的奔驰。」既然大家都以香港为家,热爱民主,我们是可以抛开过去的种种不信、怨恨、猜疑,共同携手,齐心奔向普选的目标。

  我们眼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我们会尽快完成五部曲剩下的两步:就是我作为行政长官同意,然后报人大常委会批准或备案。此外,我们会在立法会休会前,在政制事务委员会就二○一二年两个选举的安排听取各方意见。然后在秋季,我们会提交两个选举办法和取消区议会委任制的本地立法建议。

  今日的表决,是结束,也是开始,象征转变和更新。我们踏出这一步后,香港从此不会再一样,民主大道豁然开朗,普选终点清晰在望,一齐走这条路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亦将会有更大的动力和自信,风雨同舟,共同克服未来种种挑战。

  谢谢。



2010年6月25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7时23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