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署理食物及徖生局局长谈食物安全
***************

  以下为署理食物及徖生局局长梁卓伟教授今日(五月十九日)在立法会大楼会见新闻界的谈话内容(中文部分):

署理食物及徖生局局长:关於带子的问题,我也非常关注,亦曾向徖生防护中心和食物安全中心了解详情。自昨日发表新闻稿后,今日亦接获一个新个案的通报,徖生防护中心的同事现正进行跟进调查,研究是否与进食带子有关。另外,在抽取样本方面,执法部门昨日亦发出新闻稿,公布验出扇贝与带子各有一个样本有问题,含有毒素。他们现时仍继续抽取带子、扇贝等的样本,在实验室进行化验,待有结果我们便会进一步公布。

  相信大家也记得,香港在○五年亦发生过类似事件,那时约有五十多位市民受到影响,他们亦是进食了贝类海产后,出现这些(中毒)征状。我们这次亦十分关注,至今已有二十多位市民受影响,(有关的问题海产)是在不同的街市买到,我相信在现阶段,最好可以避免进食及购买这些海产,尤其是扇贝和带子。食环署同事告诉我,他们在抽查样本时,发现其实大部分街市已经没有售卖这些鲜带子。这亦是业界方面的合作,他们已将未卖出的销毁,相信在我们未追查清楚源头前,市场上亦不会再有这些海产售卖。

记者:最新个案的详情如何?

署理食物及徖生局局长:徖生防护中心的同事正在调查,每一个个案我们也要清楚产品究竟在哪里购买、进食了哪类型的贝类海产,以及研究时间性与征状是否吻合,才可以判断是否与进食贝类海产有关。

记者:来源方面,在追查时有没有困难,例如货单方面?

署理食物及徖生局局长:当然,现阶段我们尝试去寻找、去「溯源」,是有一定的挑战和难度,大家也明白,其实过往也有类似例子。笼统地说,其实业界朋友也说过,据我们向业界了解,通常这些海产的原产地也是内地如湛江、山东、汕头、汕尾,但究竟真正是哪里,我相信亦不能很容易、很快查到。在今年立法年度结束前,我们会提交《食物安全条例草案》予立法会审议,草案一个很大部分就是谈及「溯源性」,及须保留入货单据,若获得立法会支持通过这条例后,我相信在「溯源性」及追寻来源方面的工作会容易很多。

记者:是否指要求他们一定要保存来货的货单?

署理食物及徖生局局长:无错。我们向立法会建议在食物安全法中订明,零售商向任何批发商或入口商入货,均要将入货单据保存三个月,例如这些贝类海产。当然,批发商与入口商亦要有溯源性,让我们可以做好源头溯源及管理方面的工作。若再有类似情况发生,我相信寻找源头的效率会高很多。

记者:有没有与内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络?

署理食物及徖生局局长:我们的执行部门,包括徖生防护中心与食物安全中心,不时也会与珠三角或内地的对口单位联络,我们当然希望可以更加了解这些情况。其实我亦看到一些报道,明白今次不单香港受影响,邻近地方如澳门、珠海、广州,均可能有类似的个案,这方面他们当然会紧密联系。

记者:累积个案有多少宗?现时情况如何?

署理食物及徖生局局长:我现时没有详细资料,这方面可向食环署及徖生署同事查询,在过去的两三天,他们每天均会发出新闻稿,交代过去二十四小时每个个案(的情况)及数字。

(请同时参阅谈话内容英文部分。)



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14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