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五题:政府土地发展政策
**************

  以下为今日(五月十九日)立法会会议上刘慧卿议员的提问和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邱诚武的答覆:

问题:

  《土地(为重新发展而强制售卖)(指明较低百分比)公告》在争议声中在本年四月一日起实施。发展局局长曾表示,「基於社会上对於香港地产界的公众形象,特区政府的工作是有点逆水行舟」。另一方面,本地及海外传媒多年来报道,本地最有钱的富商都是地产商;亦有市民认为政府的政策是向地产商倾斜,有官商勾结及利益输送之嫌。就此,行政机关可否告知本会,过去五年:

(一)有否研究及分析公共政策予人有偏帮地产商感觉的原因,以及地产发展商有否囤积土地及住宅单位、控制住它落成量及供应量、制造虚假交易、发放混乱的楼宇销情资讯和提供资料不详细的售楼书;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二)有否研究及分析为何土地和中小型住宅单位供应不足、楼价高企和没有监管一手私人住宅物业销售的法例,以及这些情况会否令公众认为当局的政策是向地产商倾斜;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除了已宣布的措施外,政府还会采取其他什么措施,以保障买楼人士的权益和减少官商勾结的印象;及

(三)有否分析在二十八个立法会功能界别当中,除了地产及建造界之外,有多少个其他功能界别的选民与地产商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以及这情况是否印证了公共政策是向地产商倾斜的说法?

答覆:

主席:

  在回应刘慧卿议员的三个问题前,我希望先就刘议员在问题的前言中提及所谓「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以及「政府政策向地产发展商倾斜」的疑虑,作出澄清。

  特区政府一直致力维持一个公平及开放的营商环境, 让市场参与者自由竞争。政府从政策制订到执行方面都不会偏袒任何个别市场参与者或财团,亦绝不会容忍任何以贿赂或其他不正当手段阻碍公平竞争, 从而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的行为。

  为了打击各行业可能出现的反竞争行为,政府当局拟在本立法年度内向立法会提交跨行业竞争法草案,以显示我们致力创造公平和具竞争力的营商平台,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和更好的选择的决心。在肃贪方面,廉政公署是全球公认在打击各类行贿及受贿行为不遗余力的机构。此外,申诉专员公署及审计署均具有法定权力监察政府的行政表现。立法会和传媒亦是监察政府以及私营机构运作强而有力的组织。在《基本法》下赋予的言论、出版及结社自由是保障公徏利益的其中一个重要元素,政府亦十分重视。

  政府致力提升政策制订以及推行的透明度。在制订政策的过程中,政府有关的决策局及部门会积极谘询公徏,包括透过不同的渠道以及立法会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以期出台的政策及措施能尽量以及适当地平衡各相关方面的利益。此外,在推行新政策及措施时,亦积极向公众解释有关政策及措施。政府有高透明度亦有相关的监察机制,任何部门或决策局都不可能妄顾规矩程序偏袒某方利益。我必须强调,所谓「官商勾结」或「利益输送」的情况根本不存在。

  刘议员的三个问题涉及其他政策范畴。经统筹了发展局以及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就其所属范畴的答覆,我现就该三个问题回覆如下:

(一)就地产发展商有否囤积土地及住宅单位以控制住宅单位的落成量及供应量方面,现时,政府以公开拍卖、投标或私人协约的方式批出土地,有关的土地契约条款会载有建筑规约,规定发展项目须在指定的期限内按土地契约的条款完成,由四年至六年或以上不等。发展商未有合理理由而未能按相关建筑规约的时限完成项目,地政总署可因应情况,根据土地契约的相关条款进行惩处。这机制可有效防止发展商故意囤积土地,延迟发展项目落成日期。

  提高一手私人住宅单位的供应量的透明度,有助公众掌握客观的数据来评估私人住宅供应的情况。就此,运输及房屋局自二○○四年十一月起每季均在其网页公布该季一手私人住宅单位的动工量、落成量以及根据当时的评估所预计未来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单位的供应量。

  政府坚信私人住宅的买卖一定要公平及透明,绝不容许任何制造虚假交易、发放混乱的楼宇销售情况以及提供不详尽的物业资料等行为。我们明白对大部分人而言,购买楼宇可能是他们毕生最大的支出,楼宇销售若存在「做假」或欺骗成份,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我可以向议员保证,政府会确保买家在作买卖决定前,会获得必需的资料。

  事实上,政府一直致力确保私人住宅物业市场的销售和物业交易的透明度。运输及房屋局在过去两年透过地政总署的「预售楼花同意方案」(「同意方案」)以及香港地产建设商会(商会)的指引,推出了多项措施,加强了对销售未建成一手住宅物业的监管,包括要求发展商须在临时买卖合约签署后五个工作天内,在其网页及售楼处公布相关买卖合约的交易资料等等。

  为了进一步增加透明度以及交易的公平性,运输及房屋局现正与商会落实推行九项新规管措施,包括加强示范单位的规管,以及加强售楼说明书以及价单的透明度。我们会透过商会指引以及「同意方案」推行有关措施,该份商会指引在下月一日起生效,而自本月十四日开始地政总署就预售楼花项目所批出的预售楼花同意书亦加入了九项措施。我们会密切监察其成效。如果我们发现有关措施成效不彰,我们并不排除以立法方式规管。

(二)导致目前本港楼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从金融海啸之后,全球多个经济体系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增加了全球资金的流动性,以致有大量热钱流入香港的金融体系。美国联邦利率持续处於历史罕见的低水平,使本港利率亦出现同样情况。除上述因素外,过去两年住宅供应相对滞后於需求,而经济比预期恢复得快,令部分市民担心供不应求。所以,当前本港楼价高企,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楼市正处於一个结合了极低利率、大量流动资金及供应偏低的环境。可以说,这是因金融海啸而形成的一个「异常」的情况。

  政府的政策,是要确保楼市长远健康及平稳发展。清晰而稳定的公共政策是关键所在。要处理楼市因短期刺激因素而出现泡沫化的风险,财政司司长在本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出了四方面的措施,稳定楼市,但同时亦避免公共政策令楼市出现不必要的波动。这四个方面包括从根本入手,增加供应;透过税务措施打击炒卖活动;增加物业买卖透明度;防止按揭贷款过度扩张。

  除了增加未来整体住宅单位的供应,政府亦积极增加中小型住宅单位的供应。政府会与港铁及市建局磋商,分别就西铁物业项目及市区重建项目,提高中小型住宅单位的供应。政府亦准备透过公开招标,出售一幅位於元朗邻近西铁朗屏站的土地作私人住宅用途,并透过卖地条款,指定须兴建单位的最低数目以及单位的面积限制。此外,香港房屋协会现正推出剩余夹屋单位,而房屋委员会(房委会)最快将於本年六月推出剩余居屋单位。

  政府会继续密切留意市场的状况,包括炒卖活动,如有需要,会考虑重新推出适当措施,确保楼市健康平稳发展。

(三)至於问题的第三部分,《基本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特区政府必须遵守法律,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负责:执行立法会通过并已生效的法律;定期向立法会作施政报告;答覆立法会议员的质询;征税和公共开支须经立法会批准。根据上述的《基本法》条文,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各有其职能,同时两者亦互相配合、互相制衡。

  特区政府在制定及执行任何公共政策时,必定充分考虑民意,而非个别界别的利益,确保政策合理并能贯彻政策目标。在此基础上,行政机关一向重视立法会作为反映社会意见的重要渠道,并配合立法机关的工作。特区政府为实施公共政策而提出的法案和财政预算案须由整个立法会经审议后通过方能予以实施。



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12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