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环境局局长在上海的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
***********************

  以下为环境局局长邱腾华今日(五月六日)在上海出席「绿色科技、挑战和机遇研讨会」时发表的主题发言全文:

尊敬的贵宾、各位先生、女士:

  首先,我谨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各位出席由特区政府环境局主办的「绿色科技、挑战和机遇研讨会」。今次的世博会以低碳、绿色为主题,标志了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天的研讨会,云集了粤、港、澳的政策制订者和商界代表,我衷心希望大家能就绿色浪潮如何能结合经济力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珠江三角洲未来的发展创造可持续的道路,作出讨论。

  去年年底,我有幸作为国家代表团的成员,参加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会上各国虽然未能就全球的减排方案达成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是,观乎会议有超过一百个国家元首出席的阵容,本身已带来了一个清晰而明确的信息,就是减少碳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是世界潮流大势所趋。事实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至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系都正在大力推动发展绿色经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全球绿色新政」(Global New Green Deal),希望各国在努力令经济复苏和改善就业市场时,同时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问题和贫穷作出行动。当中,「全球绿色新政」建议各国大力投资在五个领域,它们是:建筑物能源效益、可再生能源、可持续运输工具和系统、生态基建,和可持续农业。这五大领域代表未来的形势是会从耗用天然资源去发展经济,演变为保护、再用和更有效利用天然资源去发展经济,这亦即是我们要发展绿色经济。就此,联合国建议G20国政府投资7500亿美元去建立绿色经济,这意味绿色经济的发展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国际上,不同国家亦在大力推动发展绿色经济以提高在新一轮的经济浪潮中的竞争力,它们重点发展的行业涉猎的范畴非常广泛,由发电、能源效益、绿色建筑,以至到汽车工业不等。由此可见,「绿色」已经由以往在经济发展中的可有可无(nice to have)的因素,变成不可或缺(must have)的元素。

  对於珠三角的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而言,绿色经济对我们有多重启示。首先,这是一个企业维持竞争力,以在环球的市场中维持优势的问题。随国际间对节能减排的意识日渐提高,企业透过节能和其他的绿色措施,可以将经营成本减低,间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事实上,市场的趋势亦要求部分的企业引入绿色的制作及生产流程,主要的动力来自一些跨国企业对供应链下游的供应商的环保要求。这个趋势不单在零售制造业上出现,同时亦适用於跨国企业在租用办公室的对绿色建筑的要求。为了鼓励企业引入清洁生产程序和减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我们从2008年4月开展了为期五年的「清洁生产伙伴计划」。此计划共涉及9,306 万港元,旨在鼓励及协助珠三角地区的港资工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作业方式。计划的重点除了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及节能外,亦包括提供减控污水排放的专业意见及技术支援,从而加强改善区域水质。总括而言,这是一个维持既有的竞争力,是一个「守」的问题。

  除了在成本和生产流程协助企业维持竞争,以守为主之外,绿色经济亦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多个与环保相关的经济范畴,都是涉及到一些新开发的经产业,例如再生能源、电动车、能源效益,以至清洁生产等。在这些新开拓的经济领域内,目前尚未有任何国家或经济体系在这些领域上获得领先地位。难怪近年国家、美国、日本欧洲等地都在大力推行与环保相关的清洁和再生能源研究和商业项目。

  大珠三角区域在绿色经济的发展当中,应该如何定位?简单的答案,就是无论是在我刚才谈到的「防守」或者是「攻坚」的角度,我们都必须加以推动。这里头当然还包括生活质素的问题,是关乎我们的竞争力的。从香港特区政府的立场分析,大珠三角地区在绿色经济的发展当中,是既具备市场规模,同时有产业潜能,并有科研学术支援等各项充分条件的。

  国家在去年年底提出了2020年前达到将碳强度下降百分之40至45的目标。未来的日子,广东省为了实现国家的目标,固然要制订相关的策略;至於作为特区的港、澳两地,亦将相继推出各自的减排政策。大珠三角以广东省九个城市再加上港、澳,常住人口五千多万,实在是给能源、绿色运输及其相关顾问等行业提供了一个潜能极大的市场。

  上月签署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为大珠三角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定位。框架协议开宗明义,是要推动粤港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促进与闽台、北部湾地区深度合作,深化与泛珠江三角洲等其他地区合作,率先建设在全国乃至亚洲具有较强引领作用、更具活力、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新经济区域。目标之一,是要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要素便捷流动的现代流通经济圈、生活工作便利的优质生活圈、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和新经济区域。

  协议的内容,配合国家和特区的低碳经济的政策,固然为大珠三角地区发展绿色经济建构了很好的框架。但更重要的是,框架协议本身,是建基於粤、港、澳过去多年来就大珠三角经济和环境保育等方面的紧密合作的基础和成果上。未来的合作,只会更加密切。

  我想藉此机会介绍一下香港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区域合作的重点方面过去数年所下的工夫。首先,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虽然香港的地理限制了我们未能如国家一样更大规模地应用风力和太阳能,我们亦以绿色科技尽量利用我的资源。例如,我们积极应用香港堆填区产生的沼气作为发电和生产煤气的能源。在有关的研发方面,香港的科学园於去年3月便建立了一个太阳能技术支援中心,以支援本港和珠三角的太阳能和相关科技的发展。我们亦与杜邦公司合作,在科学园建立太阳能全球薄膜光伏电研发中心及营运总部。
 
  刚才我亦提到推动清洁生产程序和污染控制的工作。我们从2008年4月已开展了为期五年的「清洁生产伙伴计划」。计划现时重点工作为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及节能,为回应业界的诉求,政府计划扩大伙伴计划现时的范围,进一步提供减控污水排放的专业意见及技术支援,从而加强改善区域水质。此举亦有助相关的环保技术服务供应商进一步开拓内地市场。

  另外,在建筑物能源效益方面,政府会以身作则,在政府楼宇推动环保及节能。我们将投放港币4亿5,000万港元,在未来为政府建筑物安装省电照明系统,加装可节约用水的器具和具能源效益的空调、升降机和自动梯系统;并另外增拨了1亿3,000万港元,进行政府大楼及公共设施的能源效益工程。对於其他建筑物,我们已於去年四月,在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下推出两项「建筑物能源效益资助计划」,资助大厦业主为其建筑物进行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综合审计及提升能源效益工程。这个等额形式的资助计划会创造9亿元的商机,除了有助建筑物节能减排,更为工程业界带来不少商机和就业机会。我亦期望透过这项计划,推动节能产品市场的发展,令更多的节能产品供应市场。

  在发展可持续运输工具和系统方面,可能大家都知道香港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拥有最密集集体运输系统的城市。香港的地下铁路除了是一个能源效益高的运输系统外,我们的发展、管理和运作也是世界有名。在香港以外,港铁公司参与了建造深圳地铁四号帹和北京地铁四号帹。在欧洲方面则参与了营运伦敦铁路系统London Overground。而港铁公司亦在亚洲、澳洲、中东和欧洲多个城市提供的顾问服务。电动车的技术发展和推广亦是我们建设低碳绿色交通体系的重点。我们正寻求与不同电动车辆制造商(包括内地的车商)的合作,举办试验电动车辆的计划、邀请不同的汽车制造商将它们旗下的电动车辆引入香港,并於政府车队中引入电动车辆。大家都知道,汽车生产涉及众多零部件设计和生产商。电动车辆的大量生产代表密集的技术支援和部件供应,亦代表庞大的商机。由於推扩使用电动车亦有赖相关的基建配套设施,如充电站,连带的商机将不止於直接与电动车生产有关的行业,与基建配套设施有关连的人材和公司亦可受惠。有关电动车的发展,亦是框架协议的一部分。

  绿色经济和绿色科技的范围十分广范,涉及的层面、内容和思维与传统经济产业不同。除了作为独立的产业外,发掘各行各业内的绿色因子(DNA)同样重要。随经济发展的转型,加麹保护环境和应付气候变化的急切需要,以及所有人对生活模式和质素的更高要求,绿色经济和绿色科技定必是全球趋势,也是将来最有潜质的商机领域。在环保的理念下以绿色科技带领绿色经济,定可带来绿色和经济的共赢。在推动绿色经济的事业上,政府并不能够单手拍掌。企业的带动和投入,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我预祝今天的研讨会圆满成功,希望大家充分利用今天的平台作出交流。谢谢。



2010年5月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1时28分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