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九题:香港中文大学进行的调查
******************

  以下为今日(四月二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梁美芬议员的提问和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的书面答覆:

问题:

  根据早前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有25.9%受访者同意用激烈手法要求政府回应诉求,以2009年成年人口估计,即约有150万人认同激烈对抗方法,而同意香港是和谐社会的受访者比例,则由2008年的37.5%急降至2010年的26.5%。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其后在报章撰文,指香港正面对着社会矛盾激化的局面,但各界却对如何应对社会矛盾的方法缺乏共识,因而形成一种坐困愁城的感觉。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 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所表达的观点是否代表政府的立场和观点;

(二) 当局有否评估上述约150万人赞成用激烈手法要求政府回应诉求的情况对政府推动和谐社会的影响;会否委托其他学术机构就这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及会否采取任何即时措施以纾缓市民的不满;

(三) 政府会否将维持社会和谐及减低市民的不满作为制订新政策的优先原则,以防止类似为兴建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项目而引发社会激烈抗争再次出现;及

(四) 鉴于中央政府近年不断在内地推广和谐社会的观念,但上述调查却显示同意香港是和谐社会的市民比例正急速下降,特区政府会否在各方面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大力度在香港推动和谐;若会,详情为何;若否,会否因应上述调查结果而作出检讨?

答覆:

主席:

(一)了解分析社情民意,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是中央政策组的职能之一。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在2010年4月9日发表的「中文大学有关社会和谐的民意调查阅后感」,描述由大量调查研究所印证出来,有关社会公平、社会矛盾及社会稳定的一些重要观察,以供广大市民参考。文章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指出有个别报章以中文大学的调查为据,认为香港已濒临暴动或动荡的危机,事实上并不符合该调查和其他调查所反映的民意,即香港市民是不认同、不容忍暴力行为的。文章就事论事,提出学术性及客观的分析。

(二)153万的数字是由调查中的25.9%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的被访者比例估计出来的。有个别报章以此为据,认为香港濒临暴动或动荡的危机。但在同一个调查中,亦发现大部分市民认同以「大家各让一步,求同存异」的方法去处理个人及社会的问题,而市民心目中的激烈行动其实包括了不少的非暴力言行。此外,大量调查显示,香港市民绝对不认同、亦不容忍暴力行为,即使是语言暴力亦在社会上受到制衡。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市民仍然视社会安定为最重要的元素,任何「暴乱」的行动必会受到公众的制裁。建构和谐社会一直是政府施政的重点,政府会继续努力与社会各界加强沟通,求同存异,共建和谐社会,并欢迎学术界及其他方面提供有关研究。

(三)及(四)正如行政长官在去年的施政报告所言,政府施政要「审时度势,迅速应变,体察民情」。政府与各界经常保持紧密沟通,适时检视公共政策;既要维持政策稳定和可以预测,同时也要确保政策有足够弹性,以应付急剧变动的形势。政府订下目标及原则后,会走入社会,听取意见,改善具体执行细节。本着这个原则,政府在制定政策,特别是影响广大市民的政策时,一直广开言路,尽力扩大公众参与。除了邀请公众提交书面意见,我们经常透过公开论坛和研讨会、立法会及区议会的各种会议等,听取市民、立法会议员和区议员的意见。同时,我们密切留意各个学术、民间和传媒机构进行的相关民意调查,并视之为反映民意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亦正在探讨更多有效的公众参与渠道,以期听到更多市民的意见。

  推动社会和谐是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社会大多数人的愿望。我们需要社会各界一同参与,共同寻求纾缓社会矛盾之道,缔建和谐社会。



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3时1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