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太空馆引领观众深入海底寻找史前海怪
*****************

  香港太空馆由星期一(三月一日)起至八月三十日推出最新的全天域电影《史前海怪》,带领观众深入八千万年前的海洋世界,追踪史前各种奇特、凶猛和令人迷的海洋生物。电影不单引领观众进入非凡的视觉之旅,更揭示古生物学家如何利用环境证据来推敲古生物的生活。

  《史前海怪》描述一个关於长喙龙家庭的故事。它们横越远古的海洋,途中遇上牙齿锋利如剑的鱼类,史前鲨鱼和大乌贼;更遇到其他奇特的海洋生物,例如外型酷似蜥蜴,会像蛇一样把猎物整个吞食的海栖爬行动物「板果龙」;脖子可长达六米的「神河龙」,它们的鳍肢长度有如成年人的高度;另有位於食物链中最上层,当时没有天敌的可怕掠食者的「海王龙」等。

  八千万年前,地球上很多地方仍淹浸在汪洋大海之下,如现今美国中部的堪萨斯州,当时便是处於把北美洲大陆一分为二的偌大内海的海底。温暖的气候意味地球表面比今天有更多地方被水覆盖,当时的欧洲只是一些零星的岛屿,亚洲大部分地区都是被水覆盖,整个澳大利亚洲仍是一片浅水的海洋。当时的地球可以说是个满布海水的星球,海栖爬行动物大量繁衍,当海洋巨兽死后会尸沉海底,变成化石。埋藏化石的海底,部分现今已成为海拔较高和干燥的地域。

  爬行动物在地球上最初出现时,是居住在陆地上的。就像现今的鳄鱼、蜥蜴和蛇的祖先一样。这些原始爬行动物体型细小、骨骼轻盈,与今日所见的蜥蜴分别不大,较小的体型可以令它们单靠捕食栖身於石炭纪森林的昆虫便可维生,也可更易藉穿越树木照射到地面的阳光取暖。

  当时爬行动物在地球的陆地上不断繁衍,其后,部分迁移到海中居住。按地质时期而言,部分爬行动物大约在三亿年前的二叠纪时期开始,在雄霸陆地后不久便移到海中生活。「中龙」是已知最早的海栖爬行动物。中龙身长一米,外型像蜥蜴,靠在水中摆动细长的尾巴和有蹼的后肢推动身体前进。
    
  陆地上的恐龙用脚行走,海栖爬行动物则发展出鳍肢,骨骼进化成适当的形状,以适应在海洋的环境生活。继中龙之后,另一种已知的最早期海栖爬行动物是「幻龙」。幻龙体型细长,颈项和尾巴亦很长,脚部有蹼。古生物学家仍未能清楚了解,二叠纪时期有鳞片的爬行动物如何演化出盔甲般的保护外层,以及如何将脚部演化成?状肢。海栖爬行动物的头骨亦有作出改变,令它们可更灵活地在水中游动,捕捉猎物。它们的骨大多数呈扁平或细长形,以减少水阻。但即使海栖爬行动物演化至充分适应在海洋中生活,仍免不了要到水面呼吸。

  鸟类被认为是由恐龙演化而成的。然而,在六千五百万年前灭绝的史前海怪,却未发现有其任何物种延续下来。要认识更多这些史前海洋生活,不要错过即将上映的《史前海怪》。

  片长四十分钟,《史前海怪》於太空馆何鸿關天象厅上映,每日放映三场,分别为下午一时三十分,下午五时及晚上八时三十分,逢星期二休馆(公众假期除外)。票价分港币二十四元(前座)及三十二元(后座),全日制学生、残疾人士及六十岁或以上高龄人士半价优惠。门票现於太空馆票房及城市电脑售票网发售。

  太空馆位於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号,有关详情可致电二七二一 ○二二六查询,或浏览太空馆网页 http://hk.space.museum 。



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0时0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