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唐涤生、任剑辉光芒重现文化博物馆(附图)
********************

  唐涤生、任剑辉,两个粤剧界家喻户晓的名字,至今仍为戏迷津津乐道。如欲欣赏唐涤生作品中的动人情节,或回味「戏迷情人」多种多样的形象扮相,甚至希望一展歌喉,与任剑辉和其他名伶一同演唱唐涤生辞藻典雅的粤曲瑰宝,莅临香港文化博物馆参观「梨园生辉─唐涤生与任剑辉」展览,则可如愿以偿。

  今年适值是唐涤生逝世五十周年及任剑辉逝世二十周年,文化博物馆呈献是次展览,展出逾三百项珍贵文物,包括粤剧剧本、戏桥、剧团特刊、照片、书法、绘画、戏服等,回顾两人的生平和艺术历程,向二十世纪香港粤剧界两位大师致敬。展览将由明日(十二月二十日)起,至明年九月二十七日举行。

  展览开幕典礼於今日(十二月十九日)举行。主礼嘉宾包括署理民政事务局局长许晓晖、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副署长(文化)钟岭海、任白慈善基金代表梅雪诗、任剑辉徒弟陈宝珠,以及文化博物馆总馆长黄秀兰。

  唐涤生(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五九年)是二十世纪香港著名的粤剧剧作家,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一共编写了四百多部粤剧。由於他的辞藻秀丽,描写人物情感世界深入细致,风格自成一家,被誉为粤剧编剧界的一代宗师。

  唐氏擅於因人写戏,充分掌握与其合作伶人擅长的戏路而为其审度剧本,让各演员发挥所长,例如为名伶芳艳芬编写的《程大嫂》、《董小宛》和《六月雪》,让她担演苦楚悲凉的角色,发挥其鼻音较重、声线甜美且幽怨的特点;而名伶白雪仙口齿伶俐,唐氏则为她编写了《红了樱桃碎了心》、《三年一哭二郎桥》等著名剧目,以口白及小曲贯穿全剧,让她能充分发挥。

  唐氏又锐意将京剧、昆剧的艺术元素和美学精神加入粤剧中,将多部古代文学巨着改编为粤剧,包括《牡丹亭惊梦》、《蝶影红梨记》、《紫钗记》和《再世红梅记》,尽皆曲词精警优美之作,既把粤剧推向高雅的艺术层次,亦为后世留下一批经典剧本。此外,唐於剧中填写典雅的曲词,至今仍是不少普罗大众朗朗上口的唱段。他的经典剧本多改拍成电影,对香港粤剧艺术的保存起着重要作用。

  任剑辉(一九一三年至一九八九年)自十四岁开始学习粤剧已饰演男角,其后跟随有「女马师曾」之称的黄侣侠学习古老排场。一九三○年代后期,任剑辉先后在「梅花影」、「群芳艳影」、「镜花艳影」等多个剧团担当台柱,深受广州和澳门戏迷欢迎。

  一九四五年,任剑辉随「新声剧团」移师香港演出,广受香港戏迷欢迎。随后与唐涤生首次合作,演出他的剧本《白杨红泪》,继而与芳艳芬演出不少唐涤生的名剧。一九五三年,任剑辉与白雪仙及陈锦棠组成「鸿运剧团」,演出的剧目大部分亦出自唐涤生手笔。其后,任白在「多宝」及「利荣华」剧团亦经常选演唐涤生的名剧。一九五六年,任白组成「仙凤鸣剧团」,任剑辉饰演唐涤生笔下的多情才子书生,风靡不少戏迷,亦是她舞台艺术最颠峰的阶段。

  任剑辉的粤剧艺术造诣深厚,无论是饰演落泊书生、多情公子、傻憨小民或是将军大官,她都演得恰到好处,栩栩如生,挥洒自如。她的唱腔清脆、吐字清晰、关目有神、感情有致、自然脱俗,吸引一代又一代的戏迷,享有「戏迷情人」的美誉。

  是次展览除包括馆藏文物外,亦蒙任白慈善基金、唐涤生家人、芳艳芬及任白戏迷慷慨借出珍藏,令内容更形丰富。此外,亦设有多项互动游戏,参观者可聆听由任剑辉和其他粤剧名伶献唱多首唐涤生填写曲词的粤曲选段,并可一试自己的歌唱技巧。参观者亦可投票选出心目中最喜爱的任剑辉形象。此外,展览亦选播多套唐涤生电影精华片段,部分更由任剑辉担纲主演,让参观者回味两人在粤剧和电影上的才华。

  为配合是次展览,文化博物馆将会推出一套四款任剑辉的肖像明信片,在展览期间分四阶段送赠给持有即日门票或博物馆入场证的参观者。第一款明信片将会由本年十二月二十日起送赠,而其余三款明信片将分别於二○一○年三月一日、五月十七日和八月一日起送赠。

  文化博物馆位於沙田文林路一号。开放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上午十时至晚上七时,圣诞节前夕及农历年除夕上午十时至下午五时,逢星期二(公众假期除外),以及农历年初一及初二休息。入场费为十元,六十岁或以上高龄人士、残疾人士及全日制学生半价,逢星期三免费入场。

  博物馆设有收费停车场,供市民停泊车辆。市民亦可乘搭港铁至车公庙站步行约三分钟前往博物馆。

  查询请电二一八○ 八一八八。有关展览详情可浏览文化博物馆网页http://hk.heritage.museum/。



2009年12月19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8时53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