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二题:观塘线延线行人接驳设施
******************

  以下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今日(十二月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李慧攌议员的提问所作的书面答覆:

问题:

  上月在宪报刊登的观塘线延线的方案未有采纳当区居民较早前在该工程项目谘询会上提出的若干建议,包括设置行人隧道接驳黄埔站至红戛道与大环道交界的行人隧道,以及设置地下行人接驳系统,连接何文田站至何文田恏及爱民恏。政府及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的代表曾在谘询会上指出,预计上述地点的每日行人流量未达兴建该等设施的最低标准。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除上述行人流量标准外,政府和港铁公司有否其他原因不采纳上述建议;若有,详情为何;

(二)现时的规划标准就兴建地下行人接驳系统所订的行人流量标准为何,以及在上址设置该等设施的行人流量要求为何;及

(三)政府和港铁公司过往规划同类设施时,曾否考虑行人流量以外的因素,例如有关设施活化旧区的潜力及带动当区旅游业发展等;若有,详情为何?
 
答覆:

主席:

  行政会议於二○○八年三月十一日批准港铁公司就观塘线延线展开进一步规划和初步设计工作。观塘线延线是现时港铁观塘线的延伸,由油麻地站起,终站设在黄埔,并於何文田设中途站。政府及港铁公司於二○○八至二○○九年期间,分别谘询九龙城区议会及油尖旺区议会辖下的交通及运输事务委员会对观塘线延线的意见,并与九龙城区议会合作举行了两个阶段广泛的公众谘询。市民对观塘线延线项目表示支持,并普遍要求尽快开展工程。

  我们已於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将观塘线延线方案根据《铁路条例》刊宪,展开法定的谘询过程及详细设计工作。

  就上述各分项问题,我现答覆如下:

(一)及(二) 铁路项目设计工作其中重点,是要充分考虑车站出入口与附近地点应有良好的行人接驳,观塘线延线也不例外。在观塘线延线的公徏谘询过程中,一些地区人士提出增设或改善行人接驳设施的建议,当中包括设置独立行人隧道分别连接何文田站及何文田恏/爱民恏,及在黄埔站设置隧道至红戛道与大环道东/佛光街交界的行人隧道及海逸豪园。

  提供行人接驳设施连接铁路车站出入口与附近地点,要考虑各种客观情鶪,包括现有的行人网络及设施、路面交通状况、道路安全、行人使用量估算、地理环境、技术可行性及成本效益等。行人流量估算只是考虑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政府及港铁公司已研究过问题所提的行人接驳设施。黄埔站方面,现有沿红戛道的路面行人通道,可以直接连接红戛大环道东/佛光街交界至黄埔站。这段行人路长约四百米,地势平坦,宽度约三米亦足以配合未来的人流增长,而且沿途已经种植树木,整体步行环境舒适。由於建议的行人隧道走线,与现时沿红戛道的路面行人通道大致相同,功能上将会重覆。

  连接何文田站与何文田恏/爱民恏方面,我们建议兴建行人隧道,并以升降机连接该拟建之行人隧道及忠义街,我们拟在现有行人通道加建上盖,及加建有盖行人天桥分别接驳至何文田恏常乐街及爱民恏孝民街。这行人通道设计已充分考虑何文田区的斜坡地势及利用现有行人通道设施,并能改善区内的行人道路网络,为居民提供平坦舒适及符合成本效益的步行环境。我们曾考虑以隧道直接连接何文田站与何文田恏/爱民恏,但这方案只能提供点对点的连接,不会有效改善区内的行人道路网络。此外,与隧道方案比较,路面接驳设施提供的步行环境较为舒适,亦不需额外的土地增建隧道通风和消防通道等设施。

  我们理解居民对加设或改善车站出入口的诉求及关注,但基於上述原因,我们认为现时的建议是平衡各考虑因素后得出之可行设计。虽然如此,我们将会继续与地区人士保持密切联系,共同研究改善现有行人设施的方案。

(三) 如上文所述,设置行人接驳设施连接铁路车站出入口与附近地点,要考虑多项客观因素。推展铁路网络,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大方便,促进更多经济活动和发展,令有关地区更具活力,间接推动旧区发展及带动当区旅游业发展,对整体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效益。配合铁路的发展,我们会确保车站的行人接驳设施及附近行人网络能提供合适及安全的步行环境,让乘客及市民能方便、快捷及安全地往来车站及区内主要的目的地,充分达至推展铁路项目的成效。规划观塘线延线项目时,我们也采取了同样的原则。



2009年12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33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