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八题:中医药业发展
************

  以下为今日(十一月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潘佩妤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的书面答覆:

问题:

  行政长官在其最近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医药发展,并会通过新的认证服务促进其发展,促使香港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平台」。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为了将中医药推向国际化,当局如何向业界推广中医药业结合科技进行现代化的技术,让业界对行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有更清楚的认识;

(二)当局将如何争取内地及国际认可拟发展的新认证服务;除了通过新的认证服务,当局有什么其他具体措施,协助香港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平台;及

(三)鉴于市民对中医药的需求日渐增加,而中医药的国际认受性亦日渐提升,当局会否将中医药纳入公营医疗体系,以满足需求及推动中医药业的发展?

答覆:

主席:

(一)为保障公众健康和消费者权益,确保中医药行业的专业水平,从而推动中医药迈向规范化、国际化,一九九九年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按《中医药条例》成立,负责实施各项中医药规管措施,同时亦就中成药的安全、品质及成效等方面进行规管,为中医药业在香港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亦加强了消费者使用中药产品的信心。事实上,香港的规管架构模式亦为其他地区所借镜参考。此外,我们希望以「循证医学」概念发展中医药业及引入科学化的鉴证机制,帮助香港中医药业迈向国际化。

  特区政府通过创新及科技基金资助与中药有关的应用研究和现代化技术平台的开发项目,为本地大学及科研机构添置先进设备,加强从事药物研发、临床前研究、制造工艺开发、中药特性分析和品质检定等工作的能力。创新及科技基金协助建立了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内的中药制程开发及生产中心、香港科技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传统中药中心,和用以分析和检定中药材成分的香港浸会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实验室等设施,为现代化中药发展和质控奠下基础,并已能为中药业界提供达国际水平的现代化设备及技术支援。自二○○五年起,创新及科技基金辖下加入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以鼓励粤港双方的科研机构及企业在中药应用研究上更紧密的合作。我们一直鼓励企业充分善用各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知识及资源,互相合作,藉以提高中药业界的创新及现代化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此外,特区政府与香港赛马会于二○○一年成立了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作为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的附属机构,以推动、协调和强化香港的中药科研及促进中药研究成果商品化,协助提升中药业界的市场竞争力。

  中药研究院获得香港赛马会捐款五亿港元,资助其研究计划及活动。研究院至今已支持十多个不同项目,包括创新中药产品的开发及中药标准化和品质检定等应用研究。设于研究院的中药研究室亦与其专家网络及技术伙伴合作,提供包括中药材采购和中药品质检测、中药材鉴定、发展分析及成分认证方法和提供中药化学指标成分对照品等技术支援和合约研究服务,协助业界以现代化方法及结合科学技术开发高品质的中药产品。

  研究院亦透过其资讯网、出版刊物、市场调研和资料库等将研发成果及有关香港、内地及海外的研发活动、主要市场有关中药产品的法规要求及行业最新状况资讯提供业界参考。并经常举办及参与中药业相关的研讨会及论坛,向业界报告最新的研究结果及分享经验。
 
(二)现时,国际上尚未有一套划一的中医药标准。香港正利用本身的优势,积极为中医药订下标准,协助香港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平台。卫生署在二○○二年开展了「香港中药材标准」(港标)的研究计划,目的是为一些常用中药材制订安全性及品质方面的标准。为推动中医药的发展,计划涵盖范围将由目前的60种药材增加至大约200种药材。

  订立中药材安全及品质参考标准除了可保障公众健康之外,也有助改进制造中成药的原料,加强公众对中药的信心;同时可作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基础,与国际规定的要求接轨,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以至有助促进中药材的贸易,为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中医药中心奠下基础。「港标」设有国际专家委员会,由不同国家高层次的代表组成,有助「港标」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得到认同和接受,使香港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平台。

  创新科技署辖下的香港认可处,为香港的实验所、认证机构及检验机构提供认可服务。香港认可处透过国际上认可机构之间的互认协议,令香港认可处向检测或认证机构颁发的认可资格得到54个经济体系内的72个认可机构(包括内地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承认。

  另外,香港贸易发展局每年均举办「国际现代化中医药及健康产品展览会暨会议」,为中医药业界提供大型国际性交流与合作的贸易平台。

(三)中医在香港基层医疗服务方面的贡献广为市民所认同。一直以来,香港的中医服务主要由私营市场提供。截至二○○九年十月三十一日,香港有6,120名注册中医及2,793名表列中医,他们在香港不同的地区提供中医服务。至于需要住院或有严重疾病的病人,治疗一般都会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

  鉴于市民对中医药的需求日渐增加,政府逐步将中医服务纳入公营医疗体系。医管局正在多间医院试行提供不同模式的中西医结合服务,广华医院亦研究在重建计划中建立中医大楼,提供更具规模的中西医结合服务。此外,政府亦自二○○三年起在多个地区开设公营中医诊所,主要目的是促进以「循证医学」为本的中医药发展,同时亦发挥为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受助人及长者提供免费或减费的中医服务的功用。目前已有14间公营中医诊所,分别设于中西区、湾仔、东区、观塘、黄大仙、深水埗、荃湾、大埔、将军澳、元朗、屯门、葵青、北区及沙田。我们现正努力于九龙城、油尖旺、南区及离岛区物色合适的选址以开设中医诊所。另外,一些非政府组织亦以流动中医诊所模式为多个地区提供中医药服务。可见公营和私营的中医服务优势互补,满足社区不同的需要。



2009年11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37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