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八题:本港学生往海外接受教育
******************

  以下为今日(十一月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谢伟俊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孙明扬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报,本港不少家长对本地教育制度深表不满,更有不少公务员把子女送往海外学府接受教育。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3个财政年度,公务员申请领取海外教育津贴涉及的子女人数及公帑款额;

(二)过去3年,有否进行调查,了解申领海外教育津贴的公务员把子女送往海外学府接受教育的原因;有否向公众解释花费大额公帑支付海外教育津贴的原因,以及有否谘询全港家长对本地教育制度的意见,从而检讨需要改善的地方;若有进行调查及谘询,结果为何;若否,可否从速进行调查及谘询;及

(三)有否了解为何本港教育制度经连年改革,仍有家长对该制度表示不满及把子女送往海外接收教育;过去3年,当局有否彻底查看本港教育制度的根本问题,以及制订应对方案;若有,结果为何;若否,可否尽早进行该调查?

回覆:

主席:

(一)根据现行政策,在一九九六年八月一日之前获发聘书的合资格公务员,若按本地条款受雇,可为其留学英国的子女申领海外教育津贴;若按海外条款受聘,则可为其留学原籍国的子女申领海外教育津贴。合资格公务员可在其子女九岁生日的学期开始申领,直至年满19岁时的学期结束为止。每位合资格的公务员在同一时间领取津贴的子女,最多只限四名。在过去三个财政年度,合资格公务员申领海外教育津贴涉及的子女人数(注)及实际开支表列如下:

2006-07年度
子女人数  实际开支($000)
4,458       544,058

2007-08年度
子女人数  实际开支($000)
3,996  499,542

2008-09年度
子女人数  实际开支($000)
3,224  369,246

(二)海外教育津贴计划於一九六四年开始推行。当时香港的教育设施不足以应付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童的需求,所以推行这个计划让外籍公务员的子女在原籍国升学。基於公平原则,此项计划於一九七二年扩展至本地公务员。在过去三年,我们并没有对申领海外教育津贴的公务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把子女送往海外升学的原因。

  自六十年代起,香港的教育设施已逐渐改善,教育机会亦趋多元化。有鉴於此,政府继续为公务员子女提供海外教育津贴的理据已变得薄弱。政府在一九九三年就海外教育津贴进行检讨,并决定停止发放这项津贴予在一九九六年八月一日或之后获发聘书的公务员。

  政府一向重视不同持份者(包括家长)对教育制度的意见。自课程改革在2001年开始实施,教育局曾进行多项大型调查,以搜集学校领导层、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其中在2004及2006年,我们向办学团体、学校管理委员会、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幼儿教育工作者及教师培训者等发出问卷,搜集他们对教育改革(包括高中及高等教育学制的改革)和主要教育措施的看法。同年,政府统计处在其统筹的「主题性住户统计调查」中,以随机抽样方式选出住户进行面谈,了解蒥民对教育改革和主要教育措施的看法。为了补充这些量性调查的数据,教育局还进行了一连串的焦点小组访谈(包括家长),以便深入了解他们的意见。数据显示,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普遍认同和支持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三)香港家长让子女到海外升学的现象,并非近年才出现。根据政府统计处在2002年进行的一项「主题性住户统计调查」,约在60 900个住户(2.9%)中,有二十五岁及以下的成员在香港以外地方就读。同时,我们认为有部分家长让子女到外地升学,是香港作为一国际城市的正常现象,并不表示家长及学生对本港教育制度没有信心;相反,香港学生能够获得海外中学、专上院校、大专院校等录取,正显示本港与海外的教育制度接轨,而本港的课程改革亦配合世界课程的发展趋势。

  我们一向十分重视各界对教育的意见,并定期就此有系统地搜集不同持份者对教育改革(包括高中及高等教育学制的改革)的意见,从而作出改善。有关数据显示,教育改革推行以来,家长及公众人士普遍支持教育改革的方向及措施。此外,我们分别在2004、2005及2006年就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学制进行多阶段的谘询。在社会大众的支持下,新学制终於在2009年9月实施。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透过不同渠道(如焦点小组面谈、区域家长研讨会)与家长保持紧密沟通,了解他们的关注和需要。推动教育改革有助提升香港教育的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透过宽广、均衡而有多元化选择的新高中课程,让学生发挥潜能,学有所长,获得多元化的升学和就业出路。

  其实,近年多项国际教育研究都显示香港学生表现出色,亦反映教育改革的成效。在「2006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 2006),「2006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 2006)及「2007国际数学及科学趋势研究」(TIMSS 2007),香港学生的阅读、数学及科学能力表现超卓,成绩持续远高於国际水平。

  教育是长远事业,需要时间发挥成效,亦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和贡献,包括家长的支持。教育改革已渐见成效,随新高中学制於2009/10学年开展,本港教育制度的质素将会稳步提升。

注:子女人数是以领取津贴的宗数除以三(即一年内的学期数目)计算。



2009年11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0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