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教育局局长就「重新制订特殊教育政策」动议辩论的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为教育局局长孙明扬今日(十一月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重新制订特殊教育政策」动议辩论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我在此衷心感谢有二十位议员就何秀兰议员提出的议题发表宝贵的意见,我想就各位议员提出的话题及何秀兰议员所提出的主要重点,作综合回应。

从教育角度专业规划特殊教育

  有议员批评政府以福利思维角度处理特殊教育,对此我们并不认同。 首先,我想重申政府对特殊教育的定位。1995年5月发表的《康复政策及服务白皮书--平等齐参与展能创明天》,清楚地指出特殊教育是教育制度内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并非康复工作。

  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或会受到本身不同残障或弱能的影响,有其他个人或护理上的需要,因此我们为特殊学校提供资源配套,除教学人员外,还会提供相关的专业人士,如言语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不过,有关的康复服务是要发挥辅助的功能,以配合个别学生的需要,提升他们的学习。这点正好反映我们是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去考虑特殊教育的资源配套。

  另一个从教育出发制订政策的例子就是特殊学校新高中课程的发展,我亦希望藉此机会说明,委托教育专家提供意见或进行研究,作为检视或制定政策的基础,是我们制定政策重要的一环。

  新高中课程在本学年9月开始逐年逐级在主流及特殊学校推行。藉谘询特殊教育业界推行新高中学制的契机,我们曾在2005年委托本港及海外专家进行特殊学校资源管理成效的研究,以助制订特殊教育的未来路向。我们亦於2006年邀请了本地及海外的特殊教育专家和学者,联同收录智障学生的特殊学校,进行为期三年的协作研究及发展(「种籽」)计划,以发展新高中课程核心学科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进程架构,并提出高中教师与班级比例的资源建议。有关的种籽计划已於2009年8月完成。我们委托英国剑桥大学的特殊教育专家对此计划进行成效研究。专家认为课程内容适合16至18岁的智障学生修读,亦配合目前的「3+3学制」。我们已根据有关建议,修缮新高中核心科目的课程及学习进程架构,并将依照专家的建议,继续推行不同的教师专业培训活动。

  我们在制定特殊教育政策时,是建基於专业研究、业界共同参与,以及广泛谘询。事实上,我们已开展了另一项研究,委托海外专家追踪首三年新高中的推行情况,我们分析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因素及搜集良好的学习与教学经验,作为完善课程的依据。我们会继续因应最新发展的需要,考虑就特定范畴委托本地或海外教育机构进行研究。

及早识别

  刚才有议员提出政府应为全港幼童作特殊学习需要评估,亦有议员关注政府未能掌握本港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人数,以致未能对有需要的学童作适切的支援。我现在一并回应上述的意见和观点。我在开始的发言中已提及,「及早识别」和「及早支援」是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基本策略。

  政府一直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让医护人员与家长共同监察初生至五岁的幼儿的成长及可能出现的发展障碍。徖生署辖下的母婴健康院会於指定的儿童关键年龄,与家长进行面谈及观察儿童在体能、智力、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表现。学前儿童经过评估后,会被转介接受所需专科治疗,并按需要接受社会福利署属下各项学前训练。当这些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儿童到达升读小一的阶段,有关的评估资料会送交有关小学,以安排及时和适切的学习支援服务。

  教育局近年亦积极透过与大专院校合作,完善及研发供教师和专业人士使用的评估工具、加强家长和公众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及增加心理学家人数等,以配合及早识别服务的发展。

  我们在全港公营小学实施机制,识别和辅导有学习困难的小一学生。在这机制下,学校会利用教育局发展的评估方法,识别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让该等学生在小一起即可获得及早辅导。

  我们亦已增拨资源,由2008/09学年开始逐步扩展「校本教育心理服务」,从学校系统、教师支援及学生支援三个层面支援学校,这些包括评估和照顾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现时,已有三百多所官立及资助学校受惠。

  为了提供更有效的支援,我们建立了「特殊教育资讯管理系统」,并确立既定的收集程序,以掌握公营学校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资料。当学生从小学升往中学时,学校在得到家长同意后,将资料转交其他学校作适切的跟进支援工作。通过上述的程序和系统,我们可以有效利用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数据,规划和执行有关的政策,为学生提供适时到位的支援。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

  陈淑庄议员提出的修正案中关注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虽然不是很多议员就此发言,我亦想作出一些回应。我们的一贯政策是促进非华语学生尽早融入本地教育体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可以同时接受为非华语学生,及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所提供的各项设施、资源及支援服务;包括按他们需要而订定的个别学习计划、言语治疗服务、以及评核的调适等问题。有些学校更会聘用教学助理,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提供课堂内的直接支援。为加麹支援非华语学生在中国语文方面的学习,我们制订了《中国语文补充指引》、安排语文教师修读有关的课程及工作坊,并且设立学习中文支援中心。

特殊学校的设施

  有议员认为我们应检视特殊学校的设施,因应最新的服务需要及学校运作情况作出更新。我认同这看法。事实上,我们曾安排超过40所特殊学校在可行范围下进行「学校改善工程计划」,以提升学校校舍的设施。我们透过原地重建或迁校重建,为10所不同类别的特殊学校提供新校舍。为配合新高中学制在2009/10学年逐步实施,我们已为7所特殊学校进行改建工程,我们正为另外15所特殊学校进行改建工程,再增加课室或特别室。
  
  此外,我们亦会不时因应学校的需要,为个别学校作出改善。例如,我们现正安排为所有肢体伤残儿童学校及严重智障儿童学校的学生活动中心安装冷气;在2009年,我们为每所特殊学校提供最多22万元的资助,用以添置辅助科技器材以促进学生学习。

师资培训

  有关议员对於师资培训及专业进修的课程内容的意见,我们会仔细研究。我们向来重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本地大学的教育学系在本科生的课程有照顾学习差异的元素,我们亦正与有关院校讨论把特殊教育需要列入职前教师培训课程的核心或基础单元。此外,香港教育学院开办供现职教师修读的30或90小时有关照顾不同学习需要的专业进修课程。

  为加快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步伐,并为教师提供不同程度课程的选择,我们在2007/08学年推出了为期五年的「推行融合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架构」。此外,我们提供代课教师的资源,亦为校长、学校管理层和教学助理等举办特定的培训课程,务求学校不同级别的管理和教学人员都可以得到合适的培训。

  过去两年,学校对於该架构的培训课程反应积极,学校可以按校情有计划地培训教师,让曾受训练的教师带动其他教师推行「全校参与」模式的融合教育,而又不致令学校和教师面对沉重的培训压力。

  本学年,我们将对该架构下的培训课程及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进展进行中期检讨,寻求改善空间,以期更适切地符合特殊学校及主流学校老师的培训需要。

智障儿童的中学教育

  刚才议员的发言都关注到智障学生的新高中教育,我想就现行政策作出一些解释,以及提出方向性的构思。 我们必须强调,智障儿童学校的3加3新中学学制,是我们经广泛的公开谘询,多番讨论后才2006年敲定的方案。在新高中学制下,在特殊学校就读的智障学生,均可享有12年的学校教育。

  我们要明白,学制与课程是互相配合的,本年9月开始推行专门为智障学生而设的三年高中课程,包括三个部份:第一是核心科目,即是中国语文、数学和通识教育及其他独立生活;第二是选修科目和应用学习科目;第三是其他学习经历。这个设计的理念及具体的落实,都是贯彻注重学生全人教育及均衡成长的目标。这课程是与普通学校的课程在同一课程架构之下发展而来,亦是以3+3学制为骨干,内容方面经过调适,以配合智障学生的智能、兴趣和需要。

  我希望大家注意,这并非大家有时误解的以为是4+2+3的学制,因4+2是旧学制,我们现在整理的新课程是3+3,这新学制是正如刚才所说,是经过研究的,我们认为这个学制是能提供智障人士所需要的技能。当然,我们明白现在是4+2学制转至3+3,中间有过渡安排。因为有些(同学)读完4+2,并未读过新高中的部分,我们现在从这基础与议会讨论如何落实这个过渡安排,让已读过的(同学)有一个新高中的元素。

  在过往几年,我们和学校都是以上述的3+3方案为蓝本,研发课程和评估架构、为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筹划人手资源,以及改建校舍。第一年的新高中学制刚在9月顺利展开,我们认为大部分学生可在既定的12年学制内完成中、小学教育应是主流和常规,业界的专业意见亦认同这看法。

  与此同时,我们理解个别学生或会因种种合理原因而需要延长学习年期。随新高中学制的推行,我们早於上学年已承诺会与业界共同磋商更合理畅顺的学生离校机制;我本人亦亲自与家长和团体会面,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

  我们向特殊学校及家长提出短、中及长期的发展方案,具体的构思是为特殊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额外学额,以便学校有足够的弹性,并且根据一套具共识的准则行使专业判断,让有合理原因的智障学童可以延长学习年期,按需要接受12年或以上的学校教育。我们很高兴业界和家长都普遍欢迎这项构思。

  我想藉此机会,向议员进一步解释额外学额的构思。我们建议采用「可行者先行」的策略,让现时有足够设施的学校即时增加学额;课室条件不完全许可的学校,则尽量利用校舍内可动用的空间以增加学额。具体来说,我们希望可以在短期内透过在条件许可的学校增加学额,为智障学童提供约200个额外学额。至於中期措施方面,我们计划为有关的特殊学校进行学校改建工程,使学校最终能在不影响教学环境质素的情况下,增加约350个额外学额。长远而言,我们希望透过物色建校用地,兴建新校舍或重置现有学校,进一步扩大学额,满足需要。

  我们会就如何落实上述构思继续与特殊学校议会及业界进行讨论,我们一定会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期望能找出最适合学生的安排。如能同时获得议员对上述构思的初步支持,我们会按政府的既定程序把这个构思制定为政策和具体措施,并积极寻求需要的额外资源,以尽快落实这优化措施。

  至於有关智障儿童学校在这今明两个学年须面对新旧学制并行的问题,我们一直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尽力与学校一起理顺在过渡期间,新高中课程与「延伸教育计划」下的学生学习。概括而言,我们的原则是让有关学生完成其所属课程而毕业离校,并会在过渡期间弹性处理学生的延长留校申请。

  至於学生离校后的服务安排,我们亦十分关注。在刚公布的施政报告中,政府已承诺会增加日间训练和职业康复服务名额。我们亦会继续与有关部门合作,致力协助智障学生在离校后顺利接受其他培训和康复服务。

与持分者的沟通

  我们十分注重与各持分者沟通,并会争取交流的机会。事实上,我们设有不同的沟通渠道,就特殊教育的发展听取不同持分者的意见及建议,例如,我们有常设的「主流学校推行融合教育工作小组」和「特殊学校教育工作小组」,成员包括中学、小学及特殊学校议会的代表、家长组织代表、本地学者和其他相关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代表等。我们现会在有关的常设小组,邀请与我开会的家长代表推举一个或两个代表成为成员,参加小组讨论智障学童的学习年期事宜。此外,我们亦会继续与家长组织讨论,预计最快的会议会在本月内进行。

结语

  总的来说,我们一直是从教育专业及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优化特殊教育服务,让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能达至本身能力可及的学习水平,发展他们应有的潜能。在智障学生的离校安排方面,我们会继续与有关部门合作,致力协助智障学生在离校后顺利接受其他培训和康复服务。

  最后,我再次多谢二十位各议员及各界人士对特殊教育的关注。
  
  主席,我谨此陈词,谢谢。



2009年11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9时39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