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电影资料馆再探费穆久佚名片孔夫子 审视电影保育与文化承传的关系
******************************

  经典,值得一再咀嚼细味。每次重温,总有新的体会。

  香港电影资料馆於香港国际电影节期间,上映费穆导演的久佚名片──《孔夫子》(1940)的修复初稿,门票旋即售罄,并得到各方的支持和回响。资料馆将举行「孔夫子再探」,於八月至十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下午二时三十分,在资料馆电影院放映《孔夫子》,藉此在不同层面开拓更多对话,重新审视电影保育与文化承传的关系。

  为配合是次放映,资料馆安排两场座谈会。影评人舒琪、黄爱玲和学者刘楚华教授,於八月十五日(星期六)下午四时三十分,在「孔夫子的美学意义」中,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影片;而著名文化评论人梁文道则在九月十九日(星期六)下午四时三十分,主讲「孔夫子的文化意义」。两场座谈会均於该片放映后在资料馆电影院举行,以粤语主讲,免费入场。

  《孔夫子》重现的意义,不止於其失而复得,也在於该片乃上海「孤岛」时期以戏载道的影片;是当时中国电影工业中不惜工本的严谨制作;是中国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电影作者──费穆的其中一部重要作品。

  《孔夫子》的重现及修复不但填补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空白,也进一步肯定了中国电影於四十年代的美学成就。从电影角度而言,《孔夫子》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但该片不止属於电影,还可以从历史、文化、艺术史、音乐等多个角度,以至其他学术层面引发更多的研论;又或从感性体会孔子屈己以存道,终落得凄怆悲凉的境地,以重塑孔子「人性」的一面。

  电影修复一直是香港电影资料馆重要的工作,《孔夫子》遗失多年,硝酸底片近年在香港寻回,这次令大半世纪前所拍的《孔夫子》再现香港,是电影资料馆的工作成果之一。由於事隔多年,资料贫乏,修复工作举步艰难。影片发现时部分声本散失,主部分外尚有部分零碎底片。是次放映的版本保存了影片发现时的情况,另加映九分钟寻回的零碎片段。电影资料馆日后会继续根据鉴证的结果和该片的文献资料,把有关片段安插在影片原位上,恢复影片当年公映的面貌。影片为国语对白,并设中、英文字幕。

  《孔夫子》门票现於各城市电脑售票处发售,票价三十元,设六十岁或以上高龄、残疾人士、全日制学生及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价优惠。订票热线:二七三四 九○○九;网上订票:www.urbtix.hk。

  节目详情可参阅於康文署辖下表演场地的第四十八期《展影》,查询电话:二七三四 二九○○/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或浏览网址:www.lcsd.gov.hk/fp。



2009年7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03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