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环境局局长就「正视七一游行市民的诉求」议案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环境局局长邱腾华今日(七月九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回应「正视七一游行市民的诉求」议案辩论时的致辞全文:

主席:

  各位议员,刚才余若薇议员的修正案提及政府没有订立温室气体总量的减排目标和制订全面的气候变化政策。在众多发言的议员当中,陈克勤议员和涂谨申议员亦就这方面表示关注,所以我想借此机会阐述政府的策略以至具体应对措施,以回应议员和市民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

  余若薇议员提过一些数字,即是香港的人均碳排放,前日特首在答问大会亦有提及,按照国际间互相认同的计法,香港人均碳排放每年大约是六吨左右,附近和香港接近的地方,例如新加坡,人均碳排放较我们多百分之五十,九吨左右;日本和英国大约是我们的一倍左右,大约十一到十二吨;美国是二十四吨,即是我们的四倍;澳洲是二十六吨。列举这些数字并不是说香港有任何可以自满的地方,因为这跟一些科学家觉得要应付全球气候变化,较为理想的是将人均数字降到两吨这个目标,其实路途是非常远。所以,这确实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最近我去参加C40,一个国际大城市气候变化会议,其中一个主礼嘉宾是前美国总统克林顿,他亦在会上提及,在170个参与京都协议书的国家体系来说,似乎到现时为止,能够订出承诺,或者能够达到原先承诺的目标,数字真是寥寥可数。这亦引证了不单在香港,在国际之间亦需要一起做一些工作,才可以共同应对这个问题。

  所以我想就这个问题在三方面分享一下政府现在的做法。一方面就是我们究竟是否有一个很清晰的目标,或者我们的政策方向如何;第二方面,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一些实际的措施去回应这个问题;第三方面,分析一下我们订出的措施是否能够对症下药,应付我们要共同面对的气候变化问题。

(一)政府重视应对气候变化

  第一方面,就着政策目标,第三届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2007年10月的施政报告中,行政长官开宗明义表示希望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展香港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在2007年的施政报告中,我们率先承诺,香港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会履行组织宣言,达到2030年前将能源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至少降低百分之二十五的目标。

  当时,我们刚刚从亚太经合组织开会回来,相信香港在二十多个成员当中,是第一个将这个国际之间,这个区域大家认同的标准,订立为我们的目标。采纳这个区域组织都认同的指标,一方面显示香港愿意与国际间合作,另一方面是要确保在经济增长及发展的同时,我们会致力减少我们碳排放的足印。

  在2008年10月的施政报告中,行政长官提纲挈领指出「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及挑战,香港要早作准备,加强能源效益,采用清洁能源,减少依赖石化燃料,推动以低耗能、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这是具体地将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清楚说明。

  在2009年的财政预算案中,财政司司长更表明会「利用环保和节能减耗措施,推动『绿色经济』,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方向。这不但可以使香港建设成宜居城市,也可以提升整体竞争力。」预算案中亦重点提及拨出资源,针对政府和民间的楼宇节能如何落实推行。这个政策目标分别在施政报告和预算案中逐步成形和清楚告诉市民我们的政策方向。

(二)实质措施,对症下药,建设低碳城市

  除了有一个政策目标外,我相信任何城市、任何国家要面对气候变化的问题,都必须要提出实质可行及应对该城市问题的方案才可以做得到。在这方面,我同意陈克勤议员所提到,我们不可单靠停用钨丝灯胆就可以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过往两年多以来,政府推行一系列措施,针对减低排放、提高能效,并连结企业及社会大众,共同迈向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这些措施包括九至十个大方向:

(1)针对建筑物能源效益及减排

* 建议立法强制执行「建筑物能源效益守则」,为新建及复修楼宇订立最低的能源标准,在暑假之后会将法案提交立法会;

* 在启德新发展区设立区域供冷系统,大大减少能耗,我们很高兴立法会批准了拨款;

* 拨款4亿5千万元,资助大厦业主进行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审计及提升能源效益工程,这个不单是审计亦是实则改善能效的工程,而由四月到现在已接到超过六百份申请;

(2)政府以身作则,为政府楼宇进行碳审计及能源效益工程。就新建政府楼宇,规定必须符合本地专业绿色楼宇的最高及优良标准,并拨款4亿5千万元,改善政府楼宇的能效。政府亦有超过四十座楼宇加入碳审计的行列。

(3)推动绿色低排放交通运输系统

  这包括发展环保公共交通系统,并以宽减税项,推动及引入最新电动车辆,以减少碳排放;

(4)使用更清洁能源,减低碳排放,2008年8月与内地签订西气东输新增气源,容让天然气发电比例由百分之二十八增至百分之五十或以上。因为使用天然气,较诸燃煤,可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百分之五十;

(5)制订绿化总纲图,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推行绿化,并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屋项绿化,至今已批出大概两千万元以上,约一百个绿化计划。过往几年我们亦进一步扩展郊野公园,增加绿色的覆盖面,而香港亦是少有的城市有超过四成的地方保持绿化。

(6)经机会最近发布,承诺扩大政府环保采购清单,政府亦以身作侧,停止购用钨丝灯泡,以需求带动环保和能效产品的发展。

(7)在堆填区内将堆填气体中的甲烷,转废为能,已经有一个堆填区将其甲烷作为家用煤气的燃料,我们亦正在商讨,将这计划扩展;

(8)透过为港商在内地拓展,加入清洁发展机制,逐步在区域内建立一个碳交易的平台。

(9)加强宣传和教育,透过推行全港性企业碳审计绿色伙伴计划,将减碳的讯息由企业带到市场,而在短短一年间,这个计划已得到超过一百所大企业加入行列,单以物业管理的界别,涉及的楼宇面积已超过100幢及5亿平方尺。

  我列举这一系列的措施,说明了政府在制订目标后,确实有很多计划出台,逐步为香港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

(三)策略目标和成效

  上述的策略和措施,正正针对香港本身的情况,对症下药。有几个方针是重要的。

  第一,我们觉得减排目标必须与发展挂钩,如此才可确保发展不会在发展的同时,为香港带来更大的碳足印。

  第二方面,要应对香港的情况,我们觉得如果要针对减少碳排放,有两个重要方面是要相辅相成的。一是清洁能源的使用,另一个是建筑物能源效益。有两个数字,我经常都会引述,坊间也认同。香港的总碳排放,百分之六十三是来自电力生产,而百分之八十九的电力是用于建筑物。所以,刚才我列举很多措施涉及使用清洁能源及增加建筑物能源效益,正为香港本身减少碳足印对症下药。

  第三个针对是,我相信蒥民期望政府能以身作则,带动减碳行动。所以,在我刚才列举的政策中,政府是先于民众做这些工作。由制定楼宇能源效益守则,政府首先推行。推动新的楼宇符合这些守则,政府亦比商界先行一步。

  最近,在经机会提出采购政策及推动电动车辆方面,我们希望政府踏前一步。第四方面,我们希望整套政策能透过配对资助形式,引领社区全面认识和参与减排工作。我们提到的4亿5千万元资助计划,能在三个月内已接获超过600个申请,期间并培训了750名审计员,希望可以为香港在减碳运动方面提供新的动力,较诸其他城蒥,这个用配对形式的资助比其他方面走得较前。

  我们亦进一步以绿色城蒥或绿色区域发展作为一个方向,结连广东省建立区域绿色城市羣。我们希望跟周边地区一齐做,并透过发展清洁生产机制的商机以带动这股力量。

(四)国际合作

  最后一个方针,我们认同必须在区域或国际间合作。上述措施,大部分都紧贴国际做法,除了亚太经合组织的能源强度标准外,我们亦参加C40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组织,希望在这方面香港可以在国际合作上继续努力。而我亦承诺就年底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会议,香港会一如以往派员参加。

结语

  所以,总结来说,政府欢迎蒥民就气候变化方面提出意见,因为这正是共同要关心的问题。在政府来说,政府有责任将大家关心的问题之认知程度提高,更加有责任推出一系列的措施,以应付情况。我亦期望措施能像以往般获得立法会同意,在未来,无论在政策、法例或拨款方面,我们可继续得到立法会的支持。

  我谨此陈词,恳请议员否决动议和相关的修定。



2009年7月9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08分

列印此页